楊貴智|讀《不平等的審判》-懷疑並非正義之敵,盲目的確信才是

白廷奕

2016-11-24發佈

2023-03-05更新

楊貴智|讀《不平等的審判》-懷疑並非正義之敵,盲目的確信才是

楊貴智|讀《不平等的審判》-懷疑並非正義之敵,盲目的確信才是
quotationmark image

當代司法制度假設人們都是受到理性驅動的行動者,但真是如此嗎? 這本由亞當‧班福拉多(Adam Benforado)撰寫的法律書從神經科學及心理學出發,探討「人」在司法系統中可能會犯下的種種錯誤,提醒讀者:司法系統其實是透過人腦運轉的系統,如果人會犯錯,司法其實也會犯錯。 我們期望刑事司法帶給我們正義,卻忽視了人腦存在的不理性缺陷,更讓報復心理不斷滋長,讓整套制度運轉到處罰階段就嘎然而止,而不是更深層地往下解決結構性問題。 臺灣社會熱烈討論司法改革,這本書的意義即在於本書點醒了我們一件事:刑事司法制度其實是完全透過人腦運作的制度,如果我們不能正視人腦的缺陷,不去質疑那長久以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理性必然能戰勝偏見的假設,那司法改革必然不能成功。

quotationmark image

楊貴智|讀《不平等的審判》-懷疑並非正義之敵,盲目的確信才是

人類過去會把被告丟進水中或是火裡,讓神來審判被告,若是神蹟能夠發生,此人必定是清白的。「清白的人會必然受到神的眷顧」,將司法制度建築在此一假設上,現今看來荒唐,但是作者質疑:當代司法制度假設人們都是受到理性驅動的行動者,真的又比較高明嗎?

這本由亞當‧班福拉多(Adam Benforado)撰寫的法律書並不在堆砌法律理論,而是從神經科學及心理學出發,探討「人」在司法系統中可能會犯下的種種錯誤,提醒讀者:司法系統其實是透過人腦運轉的系統,如果人會犯錯,司法其實也會犯錯。

這本書雖然分為四個部分,但是我認為脈絡上可分為三個部分:偏見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司法系統中每個參與者的認知系統(第一、二部)、人們渴望報復心理如何影響了刑事司法制度(第三部)、我們可以如何改革(第四部)。

人們創造了刑事司法制度,不代表人就一定是這個程序或是制度最理想的操作者

沒有人敢說自己毫無偏見,面對事物不受自己的好惡影響。我們相信自由意志,也相信自己能克服偏見,但是如果法官因為昨晚熬夜睡過頭,早上沒趕上公車,早餐掉到地上又踩到狗大便,飢腸轆轆地帶著惡劣的心情坐進法庭,我們為什麼能果斷地說:法官絕對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克服生理條件以及環境加諸的不利影響?又如果我們相信人們能夠不受偏見,在每次決定大法官人選時又何必需要強調「組成的多元性」,避免在性別及族群上過度偏向一方呢?

我們用科學證據證明了酒駕與疲勞駕駛具有危險性,所以飛機機師在起飛前必須擁有充足的休息,客運駕駛出發前業者都會自主幫司機進行酒測,但是「法官能隨時隨地不受偏見」這件事,我們卻甚少用科學證據檢驗,而法官大筆一揮,犧牲的可能是無辜人們的青春與性命。

班福拉多教授所撰寫的這本書精彩之處在於,書中整理了大量的案例,讓讀者像是閱讀一個又一個的短篇小說。班福拉多教授在案例中抽絲剝繭,檢討並分析每個人腦出錯的環節是如何鑄成每樁司法悲劇。範圍涵蓋被害人、偵查人員、嫌疑犯、檢察官、證人、專家以及法官,也就是說,如果你有幸走過整趟刑事司法程序,每個左右你人生的關鍵人物的腦袋都會出錯。他們雖然不願故意害你,但是腦袋並不完美。然而,我們的司法制度卻不太懷疑他們腦袋,結構性的錯誤讓追求正義的司法經常向懸崖駛去,而這過程卻沒人能踩下煞車。

好的電視影集所需要的元素 — 辯護人夸夸其談、證人雙手顫抖,而即使被害人聲淚俱下,被告對他的證詞也不為所動」 — 並無助於達成正義。

更精彩的部分在於,班福拉多教授利用心理學的證據指出,當今的刑事司法制度受到人們報復心理的影響太深,以致於整個系統將焦點放在找出需要負責任的人,把他丟進監獄,讓大家都感到心中有塊空缺被填滿了以後,所有人就可以回家洗洗睡了。

我們不承認這件事,我們都說我們希望犯人在監獄中改過向善,但是監獄制度的設計真的是為了改變一個人嗎?還是只是為了方便管理一個罪人而已?台灣的監獄如今因為超收問題而非常擁擠,但是鮮少成為話題,更多人對此不以為意。人會犯錯多半除了個性偏差,生長環境以及生活條件也密切相關,我們卻期待單靠把他們關進狹小擁擠且龍蛇雜處的監獄裡就能幡然悔悟,豈不可笑?

更重要的是,當科學證據已經證明成長環境及生活條件對人們心智所產生的不利影響,這就暗示了社會上某些弱勢的族群更容易跌入深淵,而這樣結構性的不平等卻不曾被刑事司法系統關注,如何能符合憲法要求的平等保障?

為什麼我們不拋棄以責備作為核心的原則?為什麼我們不能夠把犯罪當作公共衛生的議題呢?

這本書提醒我們:我們想要用刑事司法追訴犯罪,但是卻賦予人腦過高的期待,作者用科學證據證明了偏見如何影響認知、自以為自以為清晰的記憶其實是脆弱地不堪一擊⋯⋯。除此之外,我們期望刑事司法帶給我們正義,卻甚少引入科學研究,忽視了人腦存在的不理性缺陷,更讓報復心理不斷滋長,讓整套制度運轉到處罰階段就嘎然而止,而不是更深層地往下解決結構性問題。這就像長了香港腳就擦藥,卻不知道換雙比較透氣的襪子,所以腳癬只能一犯再犯。

近年來,臺灣社會熱烈討論司法改革,這本書能在此時翻譯上市,除了本書提供的改革方針可作指引外,更大的意義在於本書點醒了我們一件事:刑事司法制度其實是完全透過人腦運作的制度,如果我們不能正視人腦的缺陷,不去質疑那長久以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理性必然能戰勝偏見的假設,那司法改革必然不能成功。

購書連結:TAAZE讀冊生活: 不平等的審判: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告訴你,為何司法判決還是這麼不公平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富都青年1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