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思客|主導者還是順應者──未來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角色

WeThinker 微思客

2017-07-09發佈

2022-10-19更新

微思客|主導者還是順應者──未來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角色

微思客|主導者還是順應者──未來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角色
quotationmark image

21世紀開端的這十幾年,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中國的黃金時代。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在短短十幾年間滲透到整個世界,以至於舉凡探討國際秩序,中國總是成為核心話題。正如英國塑造了18世紀、德國塑造了19世紀、美國塑造了20世紀,那麼中國是否有這樣的歷史機遇來塑造21世紀呢?本文將試著分析中國在未來的國際秩序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quotationmark image

微思客|主導者還是順應者──未來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角色

作者:許英傑/微思客撰稿人

現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 研究院副院長的袁鵬在《四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國、美國與世界秩序》一書中對中國與美國的關係,以及國際秩序的未來走向,做了非常深入地探究和富有意義地分析,讓人看後頗有通透之感。

image-7.png
對不可知的未來,人們總是報以無窮的好奇與想像。但未來卻往往以一種讓人完全意想不到的獨特面貌出現,冷峻的否定人們對它所有「彷彿充滿邏輯性」的假設。就像一戰後的人們,似乎不會想到僅僅20年後,一場更恐怖的大戰將全面降臨,並徹底摧毀舊的世界;80年代,籠罩在蘇聯紅色帝國龐大陰影下的人們,似乎也無法想像僅僅幾年後,冷戰就在一夜間終結了。

未來的國際秩序會呈現怎樣的面貌,這是個寥寥數語的問題,但問題越簡短,答案越龐雜,無疑值得寫上萬本書來作答。人類的理性極其有限,問題只有一個,角度成千上萬,無數個角度最終構成了對一個問題不甚全面的回答。

21世紀開端的這十幾年,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中國的黃金時代。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在短短十幾年間滲透到整個世界,以至於舉凡探討國際秩序,中國總是成為核心話題。正如英國塑造了18世紀、德國塑造了19世紀、美國塑造了20世紀,那麼中國是否有這樣的歷史機遇來塑造21世紀呢?

從發起「一帶一路」戰略、成立亞投行、帶頭簽署巴黎協定、到召開G20國際峰會,中國愈發顯示出重塑國際秩序的強烈自信和使命。至少在其官方話語中,目前的國際秩序依舊充滿了不公正與不平等,亟需要代之以北京所宣導的「互利共贏」的新秩序。但是,歸結到一點,中國在國際關係和世界秩序塑造中所擁有的構想和將發揮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然取決於中國希望從這個秩序中以什麼樣的方式、獲取什麼樣的利益。

世界秩序的奧義

毫無疑問,國際關係和世界秩序的核心是經濟交往的方式。經濟交往方式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社會分工的程度和資源配置的廣度。而當前國際秩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經濟全球化,世界每一個角落都在無形中,按照自身的比較利益與優勢,被納入到一個極其龐大的分工體系中,各類資源在世界範圍內進行著高效的配置。

經濟全球化發軔於殖民時代。歐美諸國對全球的殖民化進程,塑造了一種宗主國—殖民地的早期經濟全球化模式。宗主國佔據殖民地的自然資源所有權,通過國家經營、公開拍賣等方式,將其轉讓給本國政府和企業家進行開發。而殖民地原住民則無法享受到資源開發所得到的相應收益,或者因為缺乏政治權利,在收益的分配中所占份額非常低。

宗主國-殖民地模式讓西方國家獲得了一個可廉價獲得多種資源的穩定供應地,資源配置效率得到了提高。在這種模式下,列強期望通過不斷擴大殖民地,來構建一個擁有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資源,形成經濟自迴圈發展的龐大的經濟體,不受其他強國限制資源供應的影響。

宗主國-殖民地模式只是龐大的殖民帝國內部的自由貿易,因而也是一種有限的全球化。因而,不斷擴大殖民地就能不斷擴大資源、人口所代表的經濟規模和國家實力,對於殖民地的爭搶,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二戰後的民族主義革命,誕生了一大批新興國家,政治精英們普遍以民族主義作為政權之本,以強大國家實力來推行世俗化和現代化改革,客觀上推動了本國基礎設施的提升、國內市場的統一和擴大、資源開發的深入以及本國新興中產消費階層的興起,世界市場據此得以不斷擴大、消費規模持續攀升,宗主國-殖民地模式下有限的資源配置,被全球範圍內的廣泛、複雜的人口、資源、資本的自由流動所取代,經濟全球化在真正意義上得以實現。

經濟的全球化,讓世界各國被納入到一個利益的共同體當中,自由貿易成為全球共識,世界秩序呈現出一種既夾雜多元矛盾、又難捨難分的狀態,這樣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叉模式確保了戰後的長期和平。

世界中的中國

聚焦於中國對未來世界秩序變革可能產生的影響,很大程度上也要深究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對全球關係和國際秩序的獨特需求。中國經濟的顯著特徵是依賴於國家對基本要素資源的壟斷,並通過對資源的國家定價,引導產業的發展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始終體現著國家的巨大主導力。改革開放的出發點是打破計劃經濟體制對社會生產力的約束,通過釋放高度集中的資源支配權,在一定範圍內發展自由市場,提高社會產出、增加市場供給,滿足龐大人口的物質需求,進而改善政權的生存環境。

隨著改革的推進和深入,決策層對經濟改革的理念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即通過進一步放鬆對經濟資源、要素流動的管控,擴大社會生產規模,在較短時間內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自給自足生產各類產品,最大限度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甚至進一步打入國際市場。

在這一理念之下,國家主導投入大量資本,建立重化工業體系,為大規模的製造業提供半成品,並通過低價供給土地、資源、資本,壓低勞動力價格等方式,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各類輕工業製造體系,補充國有資本未能涉足的領域,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

但是,由於國家對要素資源的高度壟斷,以及長期以來壓低勞動力等要素價格,社會分配向資本嚴重傾斜,民眾的收益長期處於相對被剝奪狀態,財富分配兩極分化嚴重,產業體系也逐漸面臨極其困難的升級壓力。產業的升級,從本質上而言就是打破原有的資源配置方向,對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的組合,以構建全新的生產體系。

然而,中國特殊的經濟發展模式決定了要素的流動不完全按照價格信號的指揮,傳統產業憑藉低價要素供給,總能在國內外市場獲得價格優勢,社會整體的創造性受到巨大壓制,產業的轉型升級異常艱難。

中國政府為了維持這一產業體系的持續運轉,所採取的措施主要是通過抓大放小,重點扶持他們認為相對有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淘汰落後產業,並通過國家對資源的掌控力,引導要素向一些新興產業流動,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再造。不過由於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以及依靠政府低價資源扶持而產生的大量尋租(rent-seeking)現象,[note]白話文編按:「尋租」是指在沒有從事生產的情況下,為壟斷社會資源(或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壟斷利潤所從事的一種不具生產性的活動。至於企業或個人在尋租過程中所爭取到的市場,則稱為「尋租市場」──尋租市場越大,表示一個經濟環境中能被不公正壟斷的事物較多,而整體的經濟效益也會因而降低。[/note]

新興產業發展步履蹣跚,缺乏足夠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隨著產出與投入的巨大缺口不斷擴大,經濟陷入巨大的潛在風險。

在這一經濟現狀之下,中國希望看到的國際體系顯然是以其為主導構建的,一個完全開放的、規則弱化的純粹自由貿易體系,削弱對智慧財產權、產品品質等方面的嚴格要求,讓以低價取勝而缺乏核心產權、品質參差不齊的中國產品依然能夠源源不斷的出口國外。

同時,由於國內資源開發潛力、人口紅利的耗盡,資源價格不斷上漲,支撐經濟發展的低價資源條件不復存在,為維持前期建構的龐大產業體系不至於崩潰,亟需獲得源源不斷的低價資源供應。這也印證了中國在非洲地區對資源開發的大量投入。中國期待一個穩定的資源供應地,這就需要對資源供應國形成一種長期和有效的政治控制,而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支持代理人。

結語

實際上,中國所期待的國際秩序,類似於一戰前德國的構想,即一種勢力範圍的瓜分。或者,用一種更加直觀的語言來表達,就是將當前中國國內的秩序架構國際化,讓全世界或者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中國化」,用西方媒體的用詞來概括就是一種「新殖民主義」的秩序觀。

很顯然,中國希望能夠構建對其周邊國家的政治影響圈和經濟控制圈,這對於其而言是一個戰略的緩衝區。同時,它希望獲得對非洲和部分中東國家的政治影響,這是其資源低價獲取的重要區域。中國很大程度上會接納與美國瓜分對世界的政治影響範圍,並無意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一霸。

當然,中國若果真要推進這一國際秩序構建的進程,將面臨極其巨大的國際阻力,甚至直接爆發與美國的衝突。

白話文編輯:李柏翰

圖片來源:Andreas Schusters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富都青年1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