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無選擇:一個敘利亞人的流亡史           |微思客

WeThinker 微思客

2018-10-16發佈

2022-10-19更新

別無選擇:一個敘利亞人的流亡史 |微思客

別無選擇:一個敘利亞人的流亡史           |微思客
quotationmark image

派翠克•金斯利(Patrick Kingsley)的著作《我未盡的苦難:歐洲難民危機全紀實》書評。

quotationmark image

別無選擇:一個敘利亞人的流亡史 |微思客

白話文編者按:本文是作者為微思客寫的一篇書評,推薦的是派翠克•金斯利(Patrick Kingsley)的著作《我未盡的苦難:歐洲難民危機全紀實》(The New Odyssey: The 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efugee Crisis)。中譯本由中信前沿出版社出版。

作者:冉夷僑丨加拿大難民理事會成員、加拿大執牌移民顧問(RCIC)

2015年,一張敘利亞三歲幼童浮屍土耳其海灘的照片,通過社交媒體,讓身處世界各地的人,為之震驚與心碎。幼童的悲劇,並非是偶發的個案。自二戰以來,沒有一次「難民潮」像如今這一次,引發了歐洲社會內部的撕裂與對立,讓慷慨接納難民的歡迎文化備受質疑,也讓接納難民的政治決策充滿不確定性。

在大西洋的另一側,川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收緊移民政策的措施,並且表明有意終結海地難民的臨時居留權,導致包括海地人在內的2萬人,非法穿越美加邊境,在加拿大申請難民庇護。與此同時,聯合國難民署中國區代言人、「微博女王」姚晨宣導難民保護與接收難民的立場,遭到不少網友的撻伐,稱其「罪不可恕」。

image-4-10.png

是的,「歐洲難民危機」,開啟了全球對於「難民」議題高度關注,也迫使每一個人思考這個屬於我們時代的難題。

我們究竟如何感知「歐洲難民危機」,又該如何恰當地面對難民議題?

英國《衛報》移民報導記者派翠克·金斯利的《我未盡的苦難——歐洲難民危機全紀實》一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視角,來瞭解、感受「歐洲難民危機」大背景下的眾生相。

全書聚焦一名普通的敘利亞人——雜湊姆。透過他,作者講述了難民們是如何一步步逃離死亡,穿越地中海、穿越撒哈拉沙漠,又橫穿歐洲大陸的。在一名普通敘利亞人流亡的敘事中,我們可以一窺那些借此營生、利慾薰心的「蛇頭」,那些難民提供食物與庇護幫助的志願者,那些各有盤算的政權,以及在開放與封閉中搖擺的邊界。

雜湊姆在逃離,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自知這輩子毫無希望,但是為了孩子們的前途,這次的逃亡「值得他用自己的生命去賭一把」。雜湊姆的故事,是絕望與希望、意志與掙扎的故事;雜湊姆的故事,更是「歐洲難民危機」的一個縮影。

成千上萬的雜湊姆,開始了屬於自己的「奧德賽」,只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見到曙光,也不是所有人能夠幸運地生活在安寧、自由的土地上。

面對逃亡,這裡只有一個原因:他們別無選擇。

對於家園遭到戰火、獨裁蹂躪的人們來說,歐洲大陸代表了無限可能。從1992年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到2007年的《里斯本條約》,歐盟確實經歷了逐步茁壯、日漸輝煌的歷史,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區域政治一體化與民族國家並立的現實狀況下,歐盟不同成員國對待難民的態度大相徑庭,甚至針鋒相對。

在這部紀實作品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在邊境上建起隔離牆,有的國家威脅完全封鎖邊境。這一切,讓1985年簽署《申根協定》的歐盟,遭遇了自成立以來嚴峻的內部衝撞。

歐盟內部的民眾,也逐漸劃分為不同的立場陣營,特別是在2015-2016跨年夜的慶祝活動中,德國多個城市發生的性侵事件。性侵嫌犯中有二十二人是尋求難民庇護的人士。由此,一場近兩千人德國右翼組織的「反難民大遊行」,指控難民是性暴力的元兇,斥責支持難民開放政策的默克爾總理是「國際禍害」。

除了通過第一手的觀察、採訪,本書的作者還對於「歐洲難民危機」本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作者認為,應對這場「危機」,封鎖歐洲邊境是「不可能的」。危機「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們對難民問題的認識,而非來自難民本身」。本文作者認同歐洲移民史與分析專家丹尼爾·特裡林在《倫敦書評》中指出的觀點,「這不是什麼歐洲難民危機,而是一場歐洲邊境危機」。

歐洲難民危機眾生相

經過數百次的難民採訪,作為記者的派翠克·金斯利,深刻懂得,這些難民冒著生命危險奔赴歐洲,唯一的原因是「別無選擇」。歐洲人雖然很難接受,但是,在糾結著區域關係、大國利益、宗教紛爭的衝突不能得到有效解決之前,必須直面以下的現實:

希望逃亡到歐洲的人,依舊會想盡一切辦法,前赴後繼。因此,合理、長期應對之道是,「建立一個可以允許難民大規模安全抵達歐洲的合法機制」。

在本書中,我們只能看到作者的以上論斷,並不能看到系統與深入地闡述。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可以批評作者的地方。因為,這並不是本書能夠負擔的責任,也不是作者寫作本書的意旨。正如我開頭所言,本書是一個呈現「歐洲難民危機眾生相」的佳作,讓遠離風暴中心的我們,能夠感知風雨飄搖中的人性與掙扎。

image-3-12.png

本書的英文原名直譯是「新奧德賽」,作者希望借用古希臘文學史詩「奧德賽」的名字,將難民比作古希臘英雄奧德修斯,講述漂泊的故事。可惜,與奧德修斯不同的是,難民們只能朝著他們渴望的方向,行走在死亡與顛沛的路上,不問歸期。

一旦「難民」或者「難民議題」,變成了不同意識形態、不同黨派團體互相攻伐利用的工具,真正的問題也就被「情緒」與標籤化的「理解」所取代。悲慘的故事,固然催人淚下;攻克艱難險阻的故事,也感人至深。但是,這些故事,都是屬於當代大背景下的某一個局部,而我們需要的是,將畫卷展開,看到這裡面的「眾生相」,讓每個主要的角色,鮮活的個體,具體的存在,都可以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從這一點來看,派翠克·金斯利做得堪稱完美。

由於遠離歐洲、北美的「風暴中心」,對於難民議題,大部分的華語讀者,缺乏足夠的素材,以及基於豐富素材基礎上的感知,對某些觀點做出恰當的判斷並不容易。在這樣情況下,譯者孫文龍與中信出版社,將這部作品翻譯成中文,在華語世界出版,可謂功不可沒。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息息相關、休戚與共的時代。沒有人是孤島,沒有人能夠真的置身事外。《我未盡的苦難——歐洲難民危機全紀實》提供給我們一個恰當的視窗,讓我們能夠與世界另一端的人群「感同身受」。

微思客編輯:圓圓
白話文編輯:李柏翰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富都青年1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