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改三次同鮭魚盡?國家憑何限制我的名?|白目觀點

主筆室

2021-03-24發佈

2022-10-19更新

名字改三次同鮭魚盡?國家憑何限制我的名?|白目觀點

名字改三次同鮭魚盡?國家憑何限制我的名?|白目觀點
quotationmark image

話說某大學中醫系一名張姓同學,在這波改名風潮下,把自己改名叫「張鮭魚之夢」,本來想說可以撈一頓免費壽司大餐,但 …

quotationmark image

名字改三次同鮭魚盡?國家憑何限制我的名?|白目觀點

話說某大學中醫系一名張姓同學,在這波改名風潮下,把自己改名叫「張鮭魚之夢」,本來想說可以撈一頓免費壽司大餐,但沒想到據他所說,改名已累積三次(註);假設真的有人跟他一樣,根據現行姓名條例,除非符合其他例外,原則上就不能再改了。

故事固然超展開,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為何可以限制我改名的權利?」

同時,也讓我們把情節拉大一點,可以一起想想:壽司行銷、原民精神、臺灣主體性,三者到底有甚什麼內在關聯?

自我命名是內在人格的表現

話說「姓名」是種言語上區別妳我的標誌,在辨識妳我的過程中,也連帶賦予每個人特有的主體性。

所以司法院釋字第 399 號就說:「姓名權為人格權之一種,人之姓名為其人格之表現,故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應為憲法第二十二條保障。」

而姓名條例之所以限定改名次數,主管機關內政部過去就認為:

「如果不限次數,會影響姓名使用的安定性與社會秩序。」

但如果改名字是出於人格的自我表現,那麼這樣的表現,應該原則留給每個人自由發揮,如果只用所謂「安定與社會秩序」來限制人民改名,卻沒有更具體的說法支持限制的動作,就容易等於用空泛的說法,強迫人民符合政府的行為期待。

有人也許會擔心,名字改太多,大家會弄不清楚本人到底叫什麼名字,容易混淆。但我們在社會走跳,除了用姓名辨別妳我之外,不要忘記我們臺灣每人都配有一組「身份證統一編號」,而在一般做正式交易(不是去巷口買菸那種)的時候,我們也多半用身份證字號,當作辨識妳我的主要標準之一。

所以,如果身分證統一編號可以協助辨識妳我的話,那就該思考還有什麼限制人們改名次數的必要?

其實,如果真的擔心有人想要藉由改名規避對某些不法行為的追緝,大可針對那些特定的不法行為加以限制(現行法就有了,請見註二),而非不分情況「一律」加以限制。況且人民改名的紀錄,還可以從現行戶籍謄本的記事欄等處來追查,並不是改名之後,就能輕鬆規避舊名所應擔負的法律責任。

再來,如果擔心改名次數過多,造成實務作業困擾,也許可以針對次數的多寡或改名的頻率,加收合理的行政規費,以免有人未經深思熟慮,濫用行政資源。

以上種種配套,都可能比直接限制「改名次數」來得緩和,也保護到真正想改名的人,希望重新發展的心願。

命名也是展現原民精神的一環

談到改名的限制,筆者的朋友Savungaz Valincinan在臉書發文表示,漢人可以為了吃免費鮭魚改名,原住民族人要求身分證要「單獨使用」自己的族語文字(羅馬拼音)拼寫姓名,內政部卻說不可以,因為會影響社會認知困難,對此感到不可思議。

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姓名條例第4條規定:「臺灣原住民及其他少數民族之傳統姓名或漢人姓名,均得以傳統姓名之羅馬拼音並列登記。」

這規定等於原民命名排列組合如下:

  1. 原本的漢名得用羅馬拼音並列
  2. 中文譯音的族語名字得用羅馬拼音並列

總而言之,就是不能單獨放族語的羅馬拼音!

這樣的困境,如同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在粉專所說:例如馬躍.比吼(Mayaw Biho)時常被稱呼為馬先生、撒丰安.瓦林及那(Savungaz Valincinan)被稱呼為撒小姐,或是名字的中文字義被拿來揶揄開玩笑的情況時有所聞。

剛剛前面也才提到,姓名是人格的延伸,姓名若無法自主表現而在生活中累積不快,這樣的情況久而久之,也是對個人精神與傳統文化的慢性抹殺。

如果我們把觀察鏡頭拉高幾層樓往下看,可以發現:這樣的法律其實也反映了漢人優勢文化對原住民文化的約束──必定要用漢人的文字輸出,來表彰自己,卻不能單獨選擇用族語的書寫文字(羅馬拼音)呈現。

誠如學者陳昭如所說:「命名不只是個人認同問題,更涉及社會階層秩序的安排、將女人與原住民從屬化的性別秩序,而法律則是此權力關係運作的場域:建構從夫∕父∕漢名的常規與霸權。」

中華民國的名字對國際傳達了什麼?

最後,有人願意為鮭魚改名,那大家願意為臺灣的法律地位來改名嗎?

比方說,支持九二共識的人認為:我們應該要繼續保留「中華民國」的稱謂,繼續主張「一中各表」,可以讓我們與中國的邦交國,有空間承認各自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保留我們的外交空間;反之,若不採九二共識,隨著中共壓力逼近,一中原則會讓許多國家被迫選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代表一中的合法政府,讓我們外交休克。

對此,反對九二共識者的人也經常質問:承認九二共識,雖有各自主張代表一個中國的空間,不過採取了九二共識,中共逼近的壓力就會自動消失嗎?站在「一中框架」下,另配合國際西瓜偎大邊的局勢來看,最終不就會把臺灣鎖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框架裡嗎?

這樣的對比,筆者在《從臺灣要求返還日本光華寮事件,預見「中華民國」被宣告死亡?》曾分析之前我們跟中共搶日本房地產權(光華寮)的經典案例,就可分曉:

簡單講,日本下級審判決雖然認定臺灣事實上具備國家的條件,擁有光華寮的所有權,但上訴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斷高聲反對說:不可以承認「中華民國」為國家,這樣等同承認兩個中國,違反一個中國的政策指標,讓日本最高法院最後不得不高舉「一個中國」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唯一」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中華民國的代表性已全然消滅。

還是一句老話,姓名是人格的延續,如果我們把國家名字鎖進中國,長久以往等同傳達給世界各國一個訊息: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未來,在世界都覺得中國等於中共政權的時候,是否臺灣也順利成章淪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呢?

壽司廣告、原民精神、臺灣主體性,以上三個跟命名有關的故事說完了。

臺灣如今可說是包容多元的社會嗎?

最後,回到鮭魚事件,常看到這樣的評價:「現代的年輕人都怎麼了,價值錯亂?」

先別說改名的年輕人,在青年世代中,到底有沒有超過百分之一?

價值錯亂的評價下,到底違反了什麼「理念」?

像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前理事長李來希在臉書表示「為了鮭魚壽司數典忘祖」,藝人李蒨蓉也在社群上說改名形同「無法認同自己的名字…形同推翻自己的出生、家庭。請問,當你否定自己時,誰還會認同你?」

歸納起來就是:名字承載了自己的出身與家庭的期待,後生晚輩不可輕易拋棄。

如果把這種說法的格局加以放大,大概也跟中共常說的「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一樣--如果跟那個國家想得不一樣,就打爆你。

都是拿自己的期待,強迫別人貫徹到底。

都是用自己的想像,強迫別人配合演出。

最近,進擊的巨人動畫最末季,也正如火如荼上映。為什麼這部戲引發廣大的關注?筆者身為鐵粉,我猜可能就是對於自由的追求與論辯,引發觀眾內心深層的反省與感動。

固然不能為了自由,妨礙別人,甚至消滅所有反對的人;但為了主體的自由,絕對要挺身戰鬥。

警惕自己,不要成為那個拿期待硬套在別人頭上的人,要隨時斬斷與這樣念頭的連結。

(本次主筆|網站主編 王鼎棫)

註:張先生的說法,似乎被主管機關反駁了,好像還沒到三次,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註二:如現行姓名條例第15條就規定: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申請改姓、改名或更改姓名:

一、經通緝或羈押。

二、受宣告強制工作之裁判確定。

三、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判決確定,未宣告緩刑或未准予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但過失犯罪者,不在此限。

參考資料:陳典聖,姓名權之保障與姓名條例,全國律師第21卷7 期,2017年7 月。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