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台灣,該走大政府還是小政府?|話鹿讀冊

時報出版

2021-11-16發佈

2023-03-06更新

你覺得台灣,該走大政府還是小政府?|話鹿讀冊

你覺得台灣,該走大政府還是小政府?|話鹿讀冊
quotationmark image

本文出自時報出版《來問問哲學家:你沒想到的好問題,以及它們的答案》,其中「第一部 宇宙大哉問」之「最棒的政府是 …

quotationmark image

你覺得台灣,該走大政府還是小政府?|話鹿讀冊

本文出自時報出版《來問問哲學家:你沒想到的好問題,以及它們的答案》,其中「第一部 宇宙大哉問」之「最棒的政府是哪種政府?」

如同大部分的哲學問題,這問題有點模糊。你可以用很多性質來替政府歸類,它們可能彼此相容,也可能毫無干係。但或許下面這個答案有機會令人滿意。

我是個社會主義者(socialist)。對我來說,社會主義的意思是:我們應該用更集體、更民主的方式去決定如何擁有和運用目前很多視為私人財產的東西。當然,這個描述很不具體,不過在這裡我恐怕也無法交代所有細節。

像是:我們該如何達致目標?(藉由勞工運動嗎?還是選舉?或者暴力抗爭?)「集體」要由哪些人構成?(勞工嗎?或者市民?政府?聯邦?世界政府?)要採用哪種民主形式?(代議制嗎?還是其他更強調參與的形式?)去運用哪些私人財產?(個別企業?整個產業?或者整個經濟體系?)

為何社會主義值得支持?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論證是下面這些:

論證一:不平等

在資本主義底下,私人單位透過市場交換來提供產品和服務,而這種做法造就了劇烈的不平等。你可能認為這種不公平本身就是壞事(intrinsically bad),不過我認為這情況之所以不好,是因為它帶來浪費和宰制(domination)。在不平等的世界裡,有些人擁有自己用不到的物資,而需要物資的人則口袋空空,這是一種浪費。在不平等的世界裡,超級有錢人可以影響社會運作的規則,讓事情朝他們喜歡的方向發展,這是一種宰制。

我們可以換個方向想這件事。基本上,當社會把某個東西丟給市場處理,這等於是在說社會認為就算窮人沒這東西可用也無所謂。【作者註:對,美國這裡採用混合經濟(mixed economy),負擔不起特定物資的人,可以經過資產調查(means-tested)來獲得政府補貼,或者申請公營住宅這樣的公共服務。

然而那些需要資產調查的服務,通常都因為污名化,而有不穩定和經費不足的問題,你可以比較一下發食物券給窮人和社會保險之間的差別。】當然,這社會已經決定人不能因為貧窮而失去某些東西,像是道路使用權、郵寄服務和國民教育,但這樣就夠了嗎?當人因為貧窮而沒東西吃、沒地方住、沒衣服穿、沒廁所可以用,或者失去醫療服務、網路和高等教育,你覺得行嗎?至少我是覺得不行。

論證二:全球暖化

資本主義需要常態成長,而常態成長意味著持續使用能源和自然資源。我們的環境終究會承受不起。

當然,並不是所有種類的社會主義都具備永續性(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你可以看看委內瑞拉或挪威。但如果我們想避開氣候變遷導致的生存危機,我們的政治經濟系統就不能建立在持續增長(perpetual growth)上。

論證三:市場的限制

自亞當斯密開始,古典派經濟學家描述自由市場像雙隱形的手,能讓每個人僅僅出於私欲而做出有利於其他人的事。就拿iPhone來說好了。蘋果公司出於私欲想要賺錢,而他們賺錢的方法,就是持續開發新的iPhone,這些iPhone好用又有酷炫功能,而且價錢不會嚇走太多客人。相對地,蘋果公司的客人出於私欲想要這些酷東西,而他們付的錢支持蘋果繼續開發,雙贏!(對,簡單起見,上述說法省略了製造iPhone的勞工們的工作條件,以及iPhone消耗的稀缺礦產資源。)替市場辯護的人,常訴諸上述這種隱形之手的運作。

問題是隱形之手並不是在所有條件下、所有種類的市場上都能順利運作。市場可能受壟斷(monopolies),可能有獨占集團(cartels),買家和賣家可能資訊不對等。市場有時候讓我們面臨公地悲劇(tragedies of the commons)、帶來負面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或者不恰當地涉及公共財(public goods)。市場讓人可以尋租(rent seeking)【編註:個別人士透過政治上的影響力,來壟斷或管制以獲得超額利潤,其中往往涉及貪汙索賄。】或靠裙帶關係(cronyism)不當得利。同時,市場不但允許計畫性報廢(planned obsolescence),有時候甚至替人們製造欲望去消費。考慮上述,或許你會同意這個市場需要的不是改善或修補,而是被另一個東西取代。

論證四:自動化(automation)

超讚的!現在的機器和機器人可以幫我們做那些沒人想做的無腦工作。問題是人們反而害怕自己因此丟工作。歷史上,新技術或機器取代人工的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但我認為現在該反思一下這種焦慮背後的荒謬了。機器人搶走你的工作,這之所以糟糕,只是因為目前的制度讓機器人的產值私有化,而不是回歸公共。

論證五:勞動力配置(labor allocation)

只要在中大型企業做過事,你就會知道有些職位根本沒道理存在。之所以會有這些職位,一部分是因為,有些經理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雇用更多經理人。另外一部分則是因為,若一個職位已經出現,就很難消失。人類學家格雷伯(David Graeber)已經指出,許多人認為他們的職位根本不該存在,像是電話行銷員、債務交易員和債務催收員,以及根本不需要祕書和助理的人的祕書和助理。

相對地,只要認真想想就會發現,有些工作很重要,目前的人力卻不夠。像是研究環保的培植肉(clean meat)、流行病、人類的各種生存危機、碳捕集(carbon capture)、再生能源、全球健康問題的低成本解決方案等等。這些研究工作的資金多半來自私人慈善捐助和公家資源。想想看,假設有兩份醫學研究計畫,一份針對瘧疾這樣的窮人病,另一份針對高血壓這樣的富人病。

你覺得哪個比較容易得到財源支持?有些工作計畫在市場上得不到支持,因為它們無法帶來短期收益,或者違背了超級有錢人的利益。若政治經濟系統不像現在這樣把有錢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它就會更支持上面這些工作,帶來更好的世界,此外,當今有些工作過於低薪但又至關重要,像是社工、居家服務員(home attendants)、清潔工、農場工人、倉儲人員、托育人員等等。針對這些工作,我們也可以建立跟上述類似的論證。

論證六:道德離題

許多早期支持者相信自由市場能讓社會更平等。這些信念其實有點道理,因為:(1)自由市場挑戰了當時社會不平等的主要源頭,包括封建財產制和行會壟斷。(2)那時工業革命尚未發生,所以這些早期支持者對工作的想像是,大家要嘛是自雇者,要嘛遲早會變成自雇者。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資本主義根本沒達成這些目標。然而,我們不但沒有打造一個更好的政治經濟制度,去解決資本主義沒解決的問題,反而開始轉移焦點。例如主張貢獻愈多就該拿愈多、社會該給能力好的人管理的功績主義(meritocracy)、政府干涉是壞事等等,資本主義沒解決人們希望解決的問題,反而促使人們製造出一堆支持資本主義的理由。是時候停下來想想了。

其他社會議題

很多時候,就算一個社會問題本身跟經濟沒直接關係,它也可能因為資本主義而變得更嚴重,像是工廠化農場經營(factory farming)、戰爭、歧視殘障人士的健全主義(ableism)、種族歧視、警察暴力(police brutality)、性別暴力、女性從公共生活中被排除等等。相對而言,社會主義不是這些問題的萬靈丹,但卻是解決方案的關鍵要素。

【BOX:有一次,三個男孩來到攤位上。他們把思想實驗碗翻了個遍,跟我們七嘴八舌的講這講那。過了差不多十五分鐘,我們其中一個哲學家問他們說,他們自己有沒有問題想要問。當中看起來最大的男生神情緊繃起來,他頓了頓才開口說:「我不確定這算不算哲學問題。」「沒關係呀,討論看看」「那……最棒的政府是哪種政府?」說出來不怕記者抄,這是政治哲學最基礎的問題,而且,當然算是哲學問題。】

本書作者:伊恩‧奧拉索夫(Ian Olasov)

紐約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哲學研究所的兼任教授和博士生。曾在二〇一七年和二〇一八年獲得美國哲學協會公共哲學專欄獎(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s Public Philosophy Op-Ed Prize)。文章散見Slate、Vox、Public Seminar等媒體。

他和美國論壇「Brooklyn Public Philosophers」的哲學家們,以流動攤位形式經營「來問問哲學家」(Ask a Philosopher),在紐約市各處幫人解答哲學問題。現居於紐約布魯克林。

作者臉書:www.facebook.com/ianolasov

本書譯者:朱家安

中正大學哲學碩士,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致力於哲學與批判思考教育,相信哲學思考能提升公共溝通品質,深化臺灣的民主。

著作:《哲學哲學雞蛋糕》、《護家盟不萌?》、《画哲學》。合著:《作文超進化》、《國文開外掛》。主編:《現代草民哲學讀本》、《思辨決定你的未來》。譯作:《來問問哲學家:你沒想到的好問題,以及它們的答案》。

歡迎跟我分享你對這本書的看法以及對譯稿的指教:

Email:krisnight@gmail.com

Facebook:朱家安

Twitter:phiphicake

Blog:哲學哲學雞蛋糕。

2021/11/image1-1.jpg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