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扶助真斂財-假法扶專題
專題簡介
2003 年,為了避免無資力的人民無法受到法律的適當保護,立法院通過《法律扶助法》,為低 收入戶及收入或資產過低的人民提供法律扶助。隔年,「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正式設立,弱勢民眾面對訴訟不再孤單,可以向法扶基金會申請扶助律師協助辦理案件,並且不用負擔任何律師費用。
但是法白發現,利用搜尋引擎輸入「法律扶助」,第一個出現的卻不是真正的法扶,而是許多同樣打著「扶助」、「輔助」的名號,與法扶名稱類似的組織。他們強調自己政府立案,提供免費諮詢,可當你走進他們的辦公室,述說自己的債務情況後,他們仍然會收取一筆「服務費」,與真的法扶全然不同。
令人遺憾的是,有意尋求法扶資源的民眾,多半已經屬於經濟弱勢,而山寨法扶以假亂真,讓這些民眾背負了額外的負擔。
利用關鍵字廣告掩護,山寨法扶以假亂真
「民國 97 年消債條例剛剛施行的時候,可以在網路上看到很多假法扶的資訊。我就在網路上搜尋『卡債』,點進第一個結果,事後才發現不是政府成立的那個法律扶助基金會。」曾有卡債問題的李小姐(化名)表示。
李小姐口中的「假法扶」,是一些以「法律扶助」、「債務」或「卡債」為關鍵字投放廣告的組織。點進網站,可以看到他們都以債務清理為主要業務,標榜自己是協助債務人脫離苦海的公益團體,強調「法律扶助」、「政府立案」、提供「免費諮詢」,也會放上他們協助的實際案例,甚至標榜「政府專責扶助機構」,確實容易導致民眾誤認混淆。
「我已經忘記我是和哪一間假法扶接觸的,好像叫中華民國法律什麼的。」一開始,李小姐根本分不清楚真、假法扶,自然也把接觸過的假法扶組織名稱忘掉了。
針對一般的訴訟案件,法律扶助基金會會審查民眾的財產情況以及案情,如果民眾符合法扶會 的資力標準,且案件有空間,經過審查通過後,則會指派法扶律師協助民眾辦理案件,民眾不須負擔任何費用。如為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具有原住民或特殊境遇家庭的民眾,可以免審財產情況。
此外,針對消費者債務清理相關案件,法扶基金會考量其特殊性,目前只要符合消債條例規定的民眾,不限資格均能免費申請法扶律師,由律師協助進行消債程序。
__這些假法扶雖然主打免費諮詢,然而,當消費者決定使用接受假法扶服務時,假法扶還是會先收取一筆「服務費」,這點與正牌法扶顯然不同。__2012 年,蘋果新聞記者就曾喬裝有債務問題的民眾,前往一家假法扶的辦公室諮詢,該協會稱當下簽約就會給予 3 萬元整的優惠價。而在後續的拍攝中,記者也問到同樣前往諮詢的民眾,該名民眾被收取了 8 萬多元,雖然質疑既然是法律扶助,為何還要收費。
同一間假法扶,江小姐(化名)也遇到了。2021 年年初,江小姐因捲入刑事案件而被地檢署傳喚,開庭後急著尋找法律資源,在地檢署公告欄看「法律扶助基金會」免費法律服務等資訊,於是就在回家後,用電腦搜尋「法律扶助」,卻沒料到自己查到的是假法扶。
「他們的頁面有印上免費諮詢,也沒有說是律師事務所,我看到他們寫『協會』,認為應該是提供法律協助的單位,就想說先問問看。」跟假法扶聯繫後,江小姐不疑有他,將自己的資料及案件情況用電子郵件寄過去,不久後,對方要求她加入對方的 LINE。
「我跟對方強調說我沒有錢,沒辦 法負擔律師費,不知道有沒有能夠參考的書狀範本。」江小姐當時認為,如果是法扶單位,應該會願意免費提供當事人充分的法律資訊。「他回覆我説:『你們這種人都自以為是律師,自己亂寫一通,只會讓檢察官認為你是在強辯,對你更嚴格而已。』」
江小姐的談話經驗很不愉快,但迫於時間壓力,還是按照對方的要求與聯絡資訊,找上了對方介紹的律師。最終,江小姐為了一份自清的答辯狀,花了 5 萬元。
「我也不是什麼有錢人,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樣,為了官司請個大律師,只能在有限的資源下,盡量使用。」江小姐的財務狀況,剛好介於法扶提供扶助的標準上下,不確定是否能獲准扶助,但她認為自己經濟能力不佳,既然政府有提供相關資源,應該優先嘗試使用,殊不知自己找上的是假法扶,讓自己背負了不必要的負擔。
「你如果說是事務所,我就知道大概都是要錢。」早知道對方是假法扶,就不會使用了,江小姐對於對方的經營手法,感到很憤怒。
飽受債務問題困擾的民眾已經屬於經濟弱勢族群,而當假法扶機構的名稱或宣傳用語使用「法扶」、「扶助」或「輔助」的字詞,容易讓民眾誤會他們是正牌法扶,因而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付費購買假法扶的服務,進而與不用額外付費的真法扶擦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