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災禍留在潘朵拉的盒子裡—金融監理沙盒|曾韋綸

曾韋綸

2018-03-14發佈

2023-03-05更新

把災禍留在潘朵拉的盒子裡—金融監理沙盒|曾韋綸

把災禍留在潘朵拉的盒子裡—金融監理沙盒|曾韋綸
quotationmark image

台灣在2017年12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也就是俗稱的「金融監理沙盒」(Fin …

quotationmark image

把災禍留在潘朵拉的盒子裡—金融監理沙盒|曾韋綸

台灣在2017年12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也就是俗稱的「金融監理沙盒」(FinTech Regulatory Sandbox),而這個沙盒法案讓台灣成為全球第五個實施監理沙盒的國家(其他如英國、新加坡、澳洲、香港),也成為了第一個大陸法系明文採用的國家。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因應《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立法,相關子法制訂將召開公聽會,待完成法制作業後,就會發布施行,預計於2018年第二季即可受理業者申請監理沙盒案件。

業界有預估,申請監理沙盒的產業將以消費金融主題占多數,包含支付、理財投資、放款與保險四大類 。

不過,到底什麼是金融監理沙盒呢?

image-2-10.png

屬於金融科技產品的「監理沙盒」

近年來各種創新型態之商品、服務與營運模式應運而生,特別是創新或技術與伴隨之商業模式發展,變化速度遠超以往,並可能直接衝撞現有管制或超出管制者之理解。而究竟應以舊有制度來管理,還是需要以新的法律制度來做規範,是當代政府很頭痛的問題。

以台灣為例Uber、Airbnb、Food Panda、Skyscanner、比特幣交易所等有創新思維的企業都或多或少有受到行政機關限制而產生「水土不服」、「無法落地」的問題。

因此現在各國面臨了既有法律制度該如何與時俱進的兩難——一方面不想用舊有框架去限制創新產業發展,但一方面又要顧慮到消費者保障和資訊安全或洗錢防制法等等相關法制問題。在這中間到底該如何取捨呢?

針對上面這個難題,英國金融監理局(FCA)在2015年11月提出了「監理沙盒制度」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沙盒理論」源自於程式設計中常使用的一個概念,在開發軟體過程中,工程師常會需要測試軟體功能,但為了不影響其於程式進行,會建立一個與外界環境隔絕的測試環境方面測功能。

相關的沙盒概念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3jLJU7DT5E

而回到金融監理沙盒而言,也就是創造一個安全空間,其監理機關通過審核的創新事業能夠在特定期間內測試其商品、服務、商業模式或通路之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豁免金融監理法規的責任

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規定了什麼?

為了鼓勵金融服務業與相關產業應用創新科技,以利於金融科技之發展,金管會擬具了金融科技草案,規劃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機制,於2017年5月4日第3547次院會通過,函請立法院審議,並於2017年12月29號三讀通過 ,2018年1月31日發布。

而依照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第三條之規定:

創新實驗,指以科技創新或經營模式創新方式從事屬於需主管機關許可、核准或特許之金融業務實驗。

創新實驗條例中,也分別規範了創新實驗之申請及審查(第二章第4條至11條)、監督及管理(第三章第12條至第19條)、參與創新實驗者之保護(第四章第20條至24條)、法令的排除適用及法律責任之豁免(第五章第25條至第26條)等事項。

相關重點整理如下:

未命名-3.png

申請流程

image-53.png

line_20180318_200107.jpg

結論

我國法規範和監理機關向來採取保守之態度,因此這次金融科技與創新實驗條例之通過,立法者與執政者改革的勇氣和決心值得讚許。但這次監理沙盒的設置,真的能促進金融科技之發展嗎?還是最後還是淪為政府選前條列的「政績」之一而已?執行情況又是如何,仍有待觀察。

行政監理機關又該如何平衡好科技發展和消費者保護等金融監理目的,並使創新實驗並不僅僅只是「實驗」,而能使企業真正能夠放心去「創新」,則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和行政機關改革的覺悟了。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