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智
2024-09-21發佈
2024-12-05更新
死刑存廢的世界地圖:台灣與世界的死刑現況
在過去十年內,台灣最高法院僅有 6 人確定死刑,法務部自 2020 年以來未再執行死刑。此趨勢被質疑為「軟性廢死」。全球目前144 國實質廢除死刑,僅 55 國仍執行,其中多處於亞太和中東地區。非洲和歐洲則有多國陸續廢止死刑。美洲有 22 國已廢死,但美國仍有部分州保持死刑制度。儘管台灣社會對死刑存廢看法不一,憲法法庭判決引發了更多討論。
憲法法庭宣判死刑釋憲,判決殺人罪判處死刑合憲,但應限縮使用範圍。
台灣近十年,在地方法院及高等法院,陸續仍有死刑判決,但由最高法院判決定讞者,近十年只有 6 人。
法務部最近一次執行死刑是在 2020 年 4 月,處決兩名分別在 2016 年和 2019 年被判處死刑定讞的死囚。近十年法務部死刑執行人數共 14 人,不過 2021 年以來至今 3 年,因死刑犯均聲請法律救濟,因此沒有執行死刑。
在 2021 年後,臺灣不再有死刑定讞和執行的案例,因此也遭質疑為「軟性廢死」。
將視野從臺灣移至國際,根據國際特赦組織 2023 年的「全球死刑報告」和法律白話文運動統計,全球目前有 113 國在法律上完全廢除死刑,加上 31 個實質停止使用死刑的國家,共有 144 國達成實質廢死。截至 2022 年則有 55 國維持執行死刑,這 55 國多位處東非、北非和亞太地區。
歸納世界各國廢除死刑,主要採取兩種方式:立法機關直接修法,憲法法庭宣佈死刑違憲。其中匈牙利是全球第一個以釋憲廢死的國家,非洲的獅子山共和國與英國則是由立法機關修訂法律廢死。德國、奧地利和葡萄牙等國,則是在憲法中明文規定禁止死刑。
非洲
21 世紀以來,非洲各國陸續廢除死刑,目前非洲 54 個獨立國家中,有 27 國已經廢除普通刑法的死刑,其餘尚未廢除死刑的國家,僅有 14 國仍在執行死刑,包含埃及、奈及利亞和利比亞等國。
儘管非洲各國在二戰後陸續獨立,逐漸擺脫殖民統治,仍有許多國家沿用過去殖民母國的法律制度,這些法律中多保有死刑,但殖民地法律的赦免權高度 依賴政治領袖的個人決定,就算一名罪犯是遭到冤枉或誤判,他能洗刷冤屈與否仍然要看政治領袖的臉色,因此獲得寬赦被視為一種「幸運」,使得法律的公平性和透明性遭到懷疑。
在1960年代的非洲獨立風潮後,非洲在千禧年前頒布「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憲章」,要求各國守護人權,在這30多年間已有20多國陸續廢除死刑。從1990年代起,國際非政府組織死刑專案(Death Penalty Project)執行長雷紹爾(Saul Lehrfreund)律師致力於在美洲加勒比海地區推動廢死,有許多非洲國家因此向雷紹爾提出邀請,希望他能協助處理非洲的死刑問題,並訓練法律從業者。
以獅子山共和國為例,當地律師有感於在貧富差距極大的非洲地區,弱勢族群更加容易被判處死刑,因此律師公會與國家人權委員會大力支持雷紹爾主導的廢死運動,一起思考廢死的各種方式。考慮修改憲法和人民公投恐怕曠日費時,直接修法是最有效率的方式。最後,獅子山共和國在2021年7月,成為非洲第23個廢除死刑的國家
南非的廢死歷程則是從憲法法院的判決下手,在《死刑釋憲三國志:匈牙利・南非・立陶宛生死辯》中,中研院法研所研究員黃丞儀詳細剖析,在南非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後,努力轉型為注重人權的現代民主國家期間,廢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1994年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後,南非決定重新制憲,加入過去沒有的自由民主、成人普選和權利法案等概念。當時政黨「非洲民族議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支持廢死,但舊政權主張保留死刑,雙方在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將死刑的合憲性交由1995年剛成立的憲法法院裁決。
「死刑是否違憲」成為南非憲法法院審理的第一宗案件,11位大法官最後裁定死刑違憲,主要理由包括死刑侵犯了生命 權和人性尊嚴,並具有不可逆轉性和恣意性,而廢死與否也讓大法官們省思過去多年來的國家暴力統治與社會傷痕,因此認為死刑的存留與新南非所期待的民主體制相悖。
在這份判決中,大法官引用了非洲哲學「Ubuntu」的概念,Ubuntu來自非洲班圖語,意味著「人性」,強調個人與他人、社會和自然的連結,人們可以互相支持、幫助和救贖。大法官認為,過去南非的國家暴力因為冷血地破壞生命權,嚴重違背Ubuntu的精神。
南非憲法法院在判決中也參考了美國、德國、加拿大和匈牙利的法律判決,並援引南非憲法第11條第2項「禁止殘酷、不人道或貶低人格的刑罰」,而死刑摧毀生命也侵犯人性尊嚴,因此構成違憲。
亞太地區
55 個保留死刑的國家,有 27 個位在亞太地區。國際特赦組織指出,亞太地區也是全球死刑執行量最高的地區,可說是全球廢死腳步最慢的地區。而每年全球執行死刑數量前五名的國家則多由中國、伊朗、北韓、伊拉克和沙烏地阿拉伯這幾個亞洲國家蟬聯。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 2021~2023 的三份「全球死刑報告」,這三年的死刑執行數屢屢創下近十多年來的新高,增幅主要來自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朗對搶劫、間諜和毒品犯罪的強力打壓。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批評,伊朗的多數死刑判決違反國際法和程序正義,認為此舉「對伊朗最邊緣、最貧困社群的歧視性影響。」
由於中國將死刑執行人數列為國家機密,國際特赦組織無法掌握中國的死刑統計資料,僅能得知目前中國有 46 項法律,可判處犯罪者死刑。
2009 年起,國際特赦組織不再發表中國死刑數據。不過國際特赦組織依然指稱,中國是全球死刑執行數量最多的國家,並堅信中國有上千人被判決且被處以死刑,更在 2022 年的死刑報告中直言中國是「全世界殺人最多的頭號劊子手」。
2022 年,中國人權律師梁小軍和滕彪在世界反對死刑聯盟(World Coalition Against the Death Penalty)撰文表示,國際特赦組織對中國死刑執行數字的統計,實際上遠遠不及現實情況之多。
梁滕兩位律師根據過去執業生涯中對律師、檢察官和法官的採訪經歷,推估出:「在 2007 年之前的 20 多年裡,中國每年至少有 12,000 人被執行死刑,2007年之後至今,每年仍至少有 8,000 人被執行死刑。」
國際特赦組織也表示,除了死刑統計資料不明的中國、北韓和越南等國外,日本在停止執行死刑兩年後,於 2021 年執行 3 起死刑。新加坡在 2022 年恢復近兩年來不曾執行的死刑。緬甸更於 2022 年執行 40 年來的首次死刑,遭處決的死刑犯包含 2 位民主運動人士。
不過與此同時,亞太地區也有廢除死刑的案例。例如 2022 年巴布亞紐幾內亞宣布廢除死刑,成為亞太地區第 21 個完全廢除死刑的國家。馬來西亞則逐步減少死刑的使用範圍,如修訂廢除所有「唯一死刑」的量刑方式。巴基斯坦則將毒品相關罪行的死刑廢除。斯里蘭卡雖然在法律上尚未廢除死刑,亦證實無意啟用死刑。
此外,南韓雖然保留死刑的規定,但最後一次執行死刑已經距今 26 年。2023 年,南韓政府研議增設不得假釋的終身監禁,藉此回應民意對無差別隨機殺人事件的不滿。南韓憲法法院及日本最高法院,也都曾判決死刑合憲。
歐洲
在歐洲 47 個獨立國家中,現在共有 46 國已經廢除死刑,白俄羅斯是目前歐洲唯一設有死刑的國家。在 1849 年成立僅 4 個月便亡國的「羅馬共和國」,擁有全世界第一部明文規定廢除死刑的憲法。而在二戰前歐洲僅有聖馬利諾和冰島兩國廢除死刑,二戰後西德率先於 1949 年宣布廢死。
廢死聯盟理事長張娟芬提供的「憲法法庭之友意見書」中**,提及**德國廢死與納粹主政期間濫用死刑密切相關,1933 年納粹掌權後大規模處決屠殺人民,戰後德國推行廢死,亦可視之為針對納粹的轉型正義政策之一,但也有人認為廢死是為了幫納粹戰犯解套。總之,德國在 1949 年通過《基本法》第 102 條,明文規定死刑應被廢止,與德國憲法第 1 條和第 2 條中保障人性尊嚴及生命權的內容遙相呼應。
根據德國憲法第 79 條第 3 項,如人性尊嚴和法治國等憲法原則,不可藉修訂憲法更動或廢止,而許多法律學者認為廢死與保護人性尊嚴密不可分,因此《基本法》第 102 條也被視為不可修訂的法律,以避免國家剝奪侵犯個人生命權及人性尊嚴。
在廢除死刑後,德國以有期或無期徒刑等替代懲罰,處理謀殺等重罪犯。不過廢死後德國的犯罪率並沒有因此增長,故不少海內外學者會援引德國廢死的例子,向大眾闡明廢死與否和治安惡化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張娟芬在《死刑釋憲三國志:匈牙利・南非・立陶宛生死辯》一書中針對匈牙利廢死過程提出分析。張娟芬認為,匈牙利廢死的歷程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共產政權的瓦解,以及 András Sajó 大法官所提出的「四項道德論點」。
匈牙利的廢死運動發芽於 1980 年代末期,死刑在 1956 年匈牙利十月革命後,時常被當局者作為壓迫異議人士的工具,因此在共產黨崩解前後,人民開始討論廢死的可能性。不過在 1987 年至 1988 年間,僅有 5% 的匈牙利民眾支持廢死。
因此在 1990 年匈牙利共產政權倒台後,大法官安德拉斯·紹 (András Sajó)決定藉上訴憲法法院推動廢死,並發表了四項道德論點:第一,死刑無法有效嚇阻犯 罪;第二,社會應避免以牙還牙的報復性司法;第三,死刑可能被政治操控;第四,死刑存在冤案的風險。
此外,匈牙利當時正努力爭取加入法律規定禁止死刑的歐盟,加入歐盟需要簽署多項人權條款,所以匈牙利勢必推動司法改革。最後,匈牙利憲法法院在1990 年宣布死刑違憲,是全球以釋憲方式廢除死刑的首例。
不過,1993 年後的民粹政治氛圍,使匈牙利的廢死運動受到挑戰。不少政客在發生重大犯罪案件時,藉主張恢復死刑以獲取支持率,在 2015 年時,匈牙利死刑支持率已回升至 32%。
美國與美洲
在1860年~1910年這50年間,南美洲由委內瑞拉打頭陣,共有6個國家宣布廢除死刑。現在美洲35個獨立國家中,有22個國家廢除死刑,有13個國家維持死刑,其中 1 個實質不使用。而美國和臺灣邦交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是美洲目前唯二尚在執行死刑的國家。
美國的死刑制度由聯邦政府和各州分別管理,目前共有31州設有死刑,聯邦政府和軍隊亦保留死刑制度。聯邦政府在川普任內恢復死刑,由司法部長巴爾宣布處決13名囚犯,是美國17年來首次由聯邦層面執行死刑,不少媒體認為,巴爾支持死刑的立場與他的保守信仰有關
根據《報導者》在2021年的報導,2020美國各州政府執行死刑的人數,創下1983年來的歷史新低,但這是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許多法院為了防疫而關閉,死刑的執行量自然隨之減少。不過,從美國民意的長期趨勢來看,美國國內的死刑支持度也逐年下滑。美國社會對死刑的支持在1990年代達到巔峰,當時約有80%的民眾支持死刑,近幾年則是維持在55%左右。
身為少數仍保有死刑的發達國家,美國一直面對來自外界的廢死壓力,思考是否該響應國際趨勢,跟上全球民主國家在1970年代以來陸續廢死的潮流。在過去,美國的死刑派多因信奉天主教而反對廢死,但在2018年教宗方濟各修改天主教教理反對死刑後,支持死刑的保守派在宗教領域的支持遭到削弱
此外,如美國法律協會(American Law Institute, ALI)的專業法律機構,已撤回對死刑制度設計的建議,再加上法律學界對廢死的支持,使廢死論在美國法律界逐漸站穩腳跟。美國總統拜登在上台前也曾承諾廢除聯邦層級的死刑,並鼓勵各州效法,但目前為止他並沒有兌現選前的承諾。如今美國共有23州廢除死刑,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密西根,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波多黎各自由邦也已廢除死刑。
死刑與發達程度無關
「在歐洲殖民者來以前,非洲原有的部族文化根本沒有死刑。」國際人權專家雷紹爾如此說道。
在雷紹爾眼中,死刑存廢與一個國家發達與否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先進國家如美國和日本依然保有死刑,2002年才剛結束多年內戰的獅子山卻積極推動廢死,因此可見「經濟不該是留住死刑的藉口」。
除了經濟情況,宗教也是廢死與否的影響因素之一。雷紹爾在報導中表示,突尼西亞、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等非洲伊斯蘭國家,也在近年來陸續停止執行死刑,所以死刑存廢的關鍵,實際上與一國是否遵守國際人權法、尊重民主法治制度密切相關。
臺灣社會近年來對死刑的討論持續、熱烈且多元,憲法法庭針對判決發布本次的說明稿中,亦援引2016年的死刑民調結果,有六成民眾認為死刑存廢應該因地制宜,各國有不同的背景和環境。
在本(59)屆金鐘獎入圍16項的大贏家——迷你劇集「八尺門的辯護人」中,男主角佟寶駒曾說出這麼一段台詞:「臺灣民眾有七成的人對司法公平性缺乏信心,七成五認為 臺灣法律只保障有權有勢的人,八成認為窮人比有錢人人更容易被判死刑。」
「但是,八成五的人,支持死刑。」
死刑存廢與否的討論,不會因為今日的憲法法庭判決劃下句點,端視國情不盲目追隨潮流,也是臺灣政府與社會該審慎考量的問題。但我們確實要不停省思:「一個人要有多幸運,才能像諸位一樣,坐在這個舒服的位子上,認定這個世界十分溫柔,而我們擁有絕對的權力對罪犯殘忍。」
法律白話文運動|記者廖宥甯、楊貴智 圖片|AI生成
法律白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