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面面觀——為什麼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劉立耕

劉立耕

2018-03-22發佈

2023-03-05更新

毒品面面觀——為什麼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劉立耕

毒品面面觀——為什麼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劉立耕
quotationmark image

毒品就像是潘朵拉的盒子,充滿誘惑力,但只要一接觸,就會讓原本彩色的人生,慢慢變得暗淡無光,而且戒除毒品,並不是 …

quotationmark image

毒品面面觀——為什麼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劉立耕

毒品就像是潘朵拉的盒子,充滿誘惑力,但只要一接觸,就會讓原本彩色的人生,慢慢變得暗淡無光,而且戒除毒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最聰明的作法,就是一開始就不要接觸。同樣地,遏止毒品犯罪的最好手段,就是從源頭截斷,不要製造出「施用毒品者」,就能徹底消滅毒品。但是,要怎麼避免人們接觸毒品呢?

首先,雖說毒品充斥在我們生活中,但真的要接觸到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接觸到毒品,前提是必須讓自己進入毒品的「勢力範圍」,例如夜店、校園的黑暗角落等等。

而接觸毒品的情況,一般而言都是「供毒者」提供毒品,而吸食者往往在出於好奇(並且自認為淺嘗後自己有定力戒除)、受到他人慫恿刺激(為了證明自己的氣概)或是在人情壓力下(是朋友就一起吸啊),踏上了毒品的不歸路,另外也可能是為了紓解壓力或是助興,而身陷毒品的魔爪。當然,也可能是被他人下藥,不知不覺就染上了毒癮。

上面說的是第一次接觸毒品的狀況,而再度接觸毒品,基本上就產生成癮可能性了,而且對毒品的依賴程度,還會隨著時間不斷升高,就像落入漩渦一般,越陷越深。

總結來說,其實在接觸毒品前,絕大部分的人都明白毒品不是個好東西,撇開被下藥的情況,為什麼人們還是會接觸毒品呢?理由在於他們故意或是並未留意自己進入了毒品的「勢力範圍」。這還不打緊,更重要的是在面對毒品時,他們又獲得了天上掉下來的自信,自以為有定力可以不受毒品的魅惑,以至於背了毒癮枷鎖的悲劇幾乎天天上演。

吸毒的好處在哪?

吸毒好處多,讓人精神百倍不用睡,事半功倍;讓人拋開壓力樂悠悠,飄飄欲仙。

就毒品的作用而言,大致上可被分成三類,一類是中樞神經興奮劑(興奮劑),另一類則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麻醉劑),最後一類是中樞神經迷幻劑(迷幻劑)。各類毒品等一下會有更完整的介紹,這邊先簡單說明一下毒品的「藥效」。

就「興奮劑」這一類的毒品來說,顧名思義,它的作用就是吸食後會讓人精神亢奮、讓身體、腦力處於巔峰狀態,增進身體肌耐力,還可以降低疲勞感,讓人連續好幾天不用睡覺都沒關係。白話一點來說,也許可以把「興奮劑」型的毒品當作有「不讓你睡」藥效的「白馬馬力夯」提神飲料吧!

至於說哪些人會需要呢?簡單來說,需要長時間保持專注的人,例如抱佛腳的考生或是連續長時間開車的駕駛,都可能是「興奮劑」型毒品的愛好者,因為他們確實可透過此類毒品來提振精神,使自己順利完成考試或是駕駛任務。除此之外,想要High的人,例如流連夜店的人,也可透過此類毒品使自己的精神更亢奮,獲得更大的愉悅感。

至於說「麻醉劑」類型的毒品,和前述「興奮劑」型的毒品就有很大的不同,它的作用是讓人吸食後產生異常愉悅、陶醉的感覺。白話一點來說,吸食後,大概會有千萬倍飲酒後似醉非醉飄飄然的感覺,也就是吸食後會非常的「爽」!至於說那些人會需要此類毒品,大概就是追求快感、逃避現實的人。事實上,他們確實可以透過吸食此類毒品忘卻生活中遭遇的困境,還可以從中獲得極大的愉悅。

毒品的壞處又在哪?

毒品有哪些壞處?最直觀來看,就是會上癮嘛!那上癮後又會怎麼樣呢?

對施用毒品者身體健康來說,他的身體對毒品的依賴度會越來越高,以至於吸食的量會不斷增加,長久下來會損害神經機能,造成身體無法正常運作,還可能讓人產生幻聽、幻覺等,而最終施用毒品者就會如行屍走肉一般,逐步邁向死亡。

對施用毒品者的心理影響而言,因為吸毒可能會造成恍惚、幻覺,久而久之會逐漸疏離人群,只跟「藥頭」、「毒友」有往來,這可能造成施用毒品者價值觀逐漸扭曲或是產生相對剝奪感,而吸毒後精神錯亂亦可能對社會產生攻擊性。

此外,施用毒品者除心理上沉浸於毒品給予的愉悅,生理上亦因吸毒而造成身體機能變差,基本上會逐漸喪失工作能力及意願,而毒品並不便宜,但施用毒品者又離不開毒品,因此就可能衍生出偷、拐、搶、騙等犯罪問題,進而造成社會動盪,產生諸多治安上的問題,且還可能消耗過多司法資源,造成司法機關停擺,而少了司法機關約束,又可能產生更多毒品犯罪,形成惡性循環。

再者,有更多的施用毒品者,就會有更多的金錢流向製毒者,這可能讓販毒組織不斷擴大,跨境販毒、走私、行賄政府官員甚至是滲透司法體系等問題亦將隨之而生,最終甚至可能像中南美洲一樣,整個地區不再是由政府控制,而是由毒梟把持(毒梟曰:警察中有我的眼線,政府官員當我的門神,部份人民甚至靠替我生產毒品吃飯。球員、裁判、主辦、觀眾還有你的隊友、教練跟球經都是我的人,看你怎麼跟我鬥!)

總結來說,毒品犯罪不僅會讓施用毒品者的個人身體健康受影響,還可能促發其他犯罪發生,甚至造成組織犯罪蓬勃發展,危害整個社會安全。因此唯有阻斷源頭的毒品犯罪,方能瓦解這個犯罪鏈結,進而保障我們的社會不會淪為萬惡的「高譚市」!

不同的視角,毒品就有不同的風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樣的事物,在不同角度下,也會展現出不同的樣貌。由前文我們了解到為何人們會去接觸毒品,也明白毒品對人們以及社會的影響,接著再讓我們從一般民眾、毒品施用者、毒品施用者的家屬、毒販、警察,以及法官和檢察官的角度,來看看毒品會有什麼不同的樣貌吧!

就一般民眾而言,毒品大概就像是瘟神,只要沾上邊就不會有好事,且大家應該也都了解「請神容易送神難」,染上了毒癮要戒除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對我們來說,毒品應該象徵著罪惡,且因為多數人沒接觸過,所以毒品同時帶著神祕的色彩。正因為毒品神秘,因此有人會好奇去嘗試,也正因為毒品充滿未知,因此人們下意識地迴避而不願去了解,久而久之,毒品就成了禁忌話題,就算時代進步,人們卻仍然壟罩在對於毒品的未知恐懼之中。

針對毒品施用者而言,毒品或許就像「信用卡」一樣,使用的時候會帶來百分百的快樂,但當染上毒癮後,就像是要償還卡債的時候,會造成百分百以上的痛苦。為了解除痛苦,毒品施用者只能再次施用毒品,就像欠了還不清的卡債,只能利用現金卡借錢還債,最後就落入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從另個角度來說,毒品一開始應該是毒品施用者獲得快樂、利益的工具,但到後來毒品卻能反客為主,成為控制毒品施用者人生的主宰,而毒品施用者則徹底淪為毒品的奴隸。再從另個面向切入,在毒癮未發作時,毒品是個帶來愉悅的助興物,但在毒癮發作時,毒品卻像是毒品施用者救命的靈丹妙藥!

所以,千萬不要有「毒品施用者」都是不懂戒除毒品、萬惡不赦、不知悔改的錯誤認知,我們可以不認同他,但我們不能否認絕大部分的毒品施用者,其實也在陷在身不由己的懊悔之中!

再來則是「毒品施用者的家屬」,其實他們才是受到毒品傷害最深的一群人。對他們來說,毒品就像惡魔撒旦,將他們摯愛的親人變得嗜毒如命;毒品也像是個吸血鬼,將他們的財產吸得一滴不剩。

而最嚴重的是,在現今社會氛圍下,家裡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媒體及社會大眾還會去檢討家屬的教養是不是出了問題,這也讓毒品施用者的家屬永遠抬不起頭,更不用說還能存有勇氣帶著施用毒品的親人去勒戒、接受治療了!

至於就毒販而言,毒品不只是生財工具,同時還可能是控制人們、拓展地盤的利器。藉由散播毒品,毒販可以輕易製造出許多毒品施用者,再藉著毒癮使他們受到控制,進而在製造出更多的毒品施用者,就像民間俗稱的老鼠會,或是電影惡靈古堡裡面的殭屍一樣,一個傳一個,而越多的毒品施用者出現,就代表反毒力道越來越弱,最後整個社會安全將受到嚴重挑戰。

因此,若我們沒辦法打蛇打七寸,直接剷除毒販,那最好的作法,除了預防下一個「正常人」被毒品「感染」之外,就是盡力協助「治癒」已經染上毒癮的毒品施用者了。

對於警察來說,毒品可說是一切麻煩的根源(因為毒品犯罪將衍伸出更多形形色色的犯罪),也是警察最除之而後快的東西。但是在現行制度下,除了施用第一、二級毒品之外,施用第三、四級毒品,是不會遭到刑罰處罰的。因此,毒品施用者常常抓了又放、放了又抓,這可能也是讓警察針對毒品犯罪感到無力的原因之一。看到這邊,或許大家會想,那全部抓進去關不就好了嗎?

對,這或許是個可以立竿見影的方法,但事實上卻行不通,除了監獄已人滿為患外,不加以治癒而只是將施用毒品者關押在監獄,只是提供毒品施用者一個「交流」的機會(互相分享毒品來源、共約出獄後一起施用毒品等),對於遏止毒品犯罪並沒有幫助。因此,抓了再放、放了再抓打擊警察士氣,而全部丟到監獄顯然又是眼不見為淨的無效作為,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治癒毒品施用者的毒癮囉!

最後,針對職司追訴、審判的檢察官跟法官而言,毒品顯然是他們工作負擔的主要來源之一(毒品是竊盜案之外最大宗之犯罪)。而如同警察一樣,檢察官及法官也常常要面對「相同」的毒品施用者,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相同的毒品施用者,除了讓檢察官、法官喪失相信毒品施用人會悔改的機會之外,更可能讓檢察官針對毒品犯罪求處不相當之重刑、且法官也會照單全收而判處重刑。

這時候問題又跟前述相同,監獄人滿為患裝不下,毒品施用者會互相交流……。而更多的毒品犯罪,只會更加壓縮檢察官及法官的辦案時間,久而久之,司法的品質自然會下降。

結論

從這麼多不同人的角度來看毒品後,結論大概就是,我們沒辦法立即解決毒品犯罪。

確實,要即刻根除毒品犯罪確實不容易,但要慢慢「治癒」毒品犯罪卻不是不可行!平心而論,最有效的方式,是將施用毒品者導正,使他們擺脫毒癮的束縛,因為只有真的「體驗」過毒癮的人,才「真正」了解毒品的可怕,由他們作為例子的反毒宣導,也才會真正有說服力。

可惜的是,社會多數還是抱持著眼不見為淨的「垃圾桶」心態,以為將「毒品施用者」丟到監獄,就天下太平了,殊不知毒品依舊吸引人,但我們卻無法使施用毒品者復歸,長遠來看,就是施用毒品人口不斷攀升,而人口天平不斷朝毒品傾斜的結果,也象徵社會治安走向敗壞。

「阻止毒品施用者復歸的不是社會福利資源的匱乏,而是你我帶著歧視眼光的眼睛」,「阻礙消滅毒品犯罪的不是司法力量的欠缺,而是你我短視近利、眼不見為淨的心」換個心態,從不同解度去理解,或許才是消滅毒品犯罪的正解!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