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X司法》廢墟少年與安置問題

徐書磊

2019-11-08發佈

2023-03-02更新

《少年X司法》廢墟少年與安置問題

《少年X司法》廢墟少年與安置問題
quotationmark image

我國《少年事件處理法》修正過後,讓兒少司法制度立下了重大的里程碑。該次修法中最重要的一環是行政先行的落實,也就是讓行政部門先投注資源,協助有曝險行為發生的少年外,也減少司法體系的介入,進而讓社會得以撕去貼在曝險少年上的虞犯標籤。

quotationmark image

《少年X司法》廢墟少年與安置問題

我國《少年事件處理法》修正過後,讓兒少司法制度立下了重大的里程碑。該次修法中最重要的一環是行政先行的落實,也就是讓行政部門先投注教育、福利、輔導等資源,協助發生曝險狀況的少年外,也減少司法體系的介入,進而以社會力量撕去貼在曝險少年上的虞犯標籤。本次司法你主場,邀請到曾參與《報導者》專題《廢墟少年》的記者楊智強、陳綢兒少家園的主任徐瑜和桃園地院主任調保官王以凡,以自身的專業經歷,分享他們接觸過的少年故事以及體制的問題。

主講人楊智強記者先分享自己在專題採訪中所遇見的少年故事,從中可以看出即使一樣是曝險少年,背後的成因和心中的目的仍不同;有的家境貧寒,從小便失去父母,因此賺錢變成他生活的必要動力,為了少見的高報酬,進而接觸高風險的毒品或賭場;有的則是環境無愛,無論是原生家庭或學校,都難以融入甚至被排擠,直到遇見所謂的大哥和兄弟,才感受到被接納,因此即使面對其他勢力的暴力衝突,都不願離開。楊智強平靜地說著這些故事,無論是為了賺錢而鋌而走險的少年毒販,或是堅持不碰毒品的「正氣」陣頭堂主,都不誇飾隱藏,真實呈現他身為記者眼中所見到的少年。

這些少年們如果在任何一個司法程序中被貼上壞人的標籤,他們就會認為自己真的是壞人。

———楊智強記者

在陳綢兒少家園服務多年的徐瑜主任,詳細介紹安置機構的各種態樣,以及大家對安置機構常見的誤解,及在安置機構服務的困難及問題。許多人都認為安置機構應該是來者不拒,盡量收容所有兒童及少年,但其實每間機構的硬體設備、專長、人員配置都不同,若貿然地超收機構本身適合的人數,反而會造成服務品質下降,甚至影響安全問題。徐主任提到,會進到安置機構的,都是教育最底層、沒有被好好照顧的孩子,他們所需要的照顧和人力,成本真的很高,而投入安置工作的人,往往也是犧牲自己應該照顧的家人的時間來投入工作,因此在環境和空間有限的狀況下,我們沒有辦法接收超過我們專業能力能負荷的少年。

今天來到現場的大家都是種子,我們希望能夠讓社會減少歧視,並且提供機會給這些少年。

———徐瑜主任

最後王以凡調保官則回到司法層面,解釋少事法修正後的司法面向,和為何需要行政輔導先行,以及在實務工作上面臨的難處。王調保官認為,除了本次少事修法以外,相關人力資源的缺乏,也是需要各院及各部會在思索解決的。試想若你今天是需要輔導的孩子,負責的社工來來去去,流動或輪調的頻率極高,你會有什麼感想呢?你會不會再次感受到被拋棄和丟下呢?因此,人員的穩定和專業訓練,是輔導能夠成功的關鍵。

法院不是社福機構,會進到司法程序的少年們,往往都有害人及被害的風險,但不要讓他們在司法程序中被標籤化,也是孩子們的權利。  

——王以凡調保官

正如同徐主任和王調保官在本場活動中不斷強調的:「預防勝於治療」,若不探究少年問題的根源,只是一昧地仰賴社福、安置體系,甚至是司法制度來完全接收曝險少年們,將降低他們返回社區或家中的機會;而現行人員編制的欠缺,使社工和相關服務的人員流動頻繁,也可能會加深他們對自己和社會的不信任。曝險少年與我們的不同,可能僅在於我們在向下墜落的時候,有家庭、朋友和教育機會對我們伸出援手,而他們卻需要獨自面對。


完整的座談內容,請至《Judicial Yuan 司法院影音》Youtube頻道觀看:
https://youtu.be/92mtxXJDF9c

司法院廣告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