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怎麼看俄羅斯打烏克蘭?歐洲各國準備好了嗎?|白目觀點

主筆室

2022-02-14發佈

2022-11-21更新

國際法怎麼看俄羅斯打烏克蘭?歐洲各國準備好了嗎?|白目觀點

國際法怎麼看俄羅斯打烏克蘭?歐洲各國準備好了嗎?|白目觀點
quotationmark image

這幾個月最佔據國際新聞的議題,絕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緊張氣氛。兩國長期的關係對立,從去年底更是雪上加霜。 近 …

quotationmark image

國際法怎麼看俄羅斯打烏克蘭?歐洲各國準備好了嗎?|白目觀點

這幾個月最佔據國際新聞的議題,絕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緊張氣氛。兩國長期的關係對立,從去年底更是雪上加霜。

近期,俄羅斯更在與烏克蘭的邊境集結了大約10萬人次的大軍,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箭在弦上的狀態,也迫使許多國家元首跳出來向俄羅斯總統普丁喊話;但俄羅斯一再否認有準備入侵烏克蘭的計畫,並表示:自己有權將軍事人員和裝備轉移到該國境內的任何地方,也反譴責西歐和美國企圖拉攏烏克蘭加入NATO,製造與俄羅斯間的對立。

什麼是NATO?為了集體自衛?

NATO中文全稱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成立於1949年,是由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法國在內的12個國家,在二戰後組成的軍事聯盟。

1955年,因應NATO的成立,蘇俄也與東歐共產主義國家成立軍事同盟──華沙公約組織。不過隨著蘇聯在1991年解體,其他附隨國家中的共產政府也相繼垮台,東歐國家慢慢改親近西歐國家,也讓不少前華沙公約的成員國現在也變為NATO成員國(目前NATO有30個成員國)。

成立NATO的初衷,是為了防免當時蘇聯勢力繼續在歐洲擴張。其中最顯著的一招,可見於NATO公約第5條規定:成員國同意在任何一個成員國遭到武裝襲擊時互相幫助,就是所謂的「集體自衛權(collective self-defence)」。

在當今國際法早已全面禁止各國之間發動戰爭的行為,即「禁止使用武力原則」,僅在例外情況下可以允許國家使用武力,像是「自衛權(self-defence)」的情況──也就是當一國受到武力攻擊(armed attack)時,該被害國可以在符合比例原則的情況下回擊,行使防禦權。

而前述的「集體自衛權」,正是指當一個聯盟中某成員國遭受攻擊時,聯盟其他成員國,可以透過武力協助被害國防禦。

因此,如果A國攻打NATO中的B國,NATO下的其他C、D、E…等國雖沒受到損害,也可以基於「集體自衛權」,出兵反擊A國。NATO第一次實踐此權利,是在2001年美國遭受九一一的襲擊後,NATO的歐洲會員國在2003年出兵阿富汗,爾後也近一步涉入前往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NATO拉攏烏克蘭想包圍俄羅斯?

烏克蘭也是前蘇聯的一部分,境內擁有大量俄羅斯族人口,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社會和文化聯繫。1991年,自脫離蘇聯獨立後,仍和俄羅斯有緊密的關係。俄羅斯方也認為,與自身和歐盟接壤的烏克蘭在戰略地位上相當重要。

然而,2014年,烏克蘭成功罷免親俄總統(起因之一,該總統拒絕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改由親歐派掌權。對此,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了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還支持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分裂分子。

烏克蘭目前雖不是NATO成員,但NATO仍將烏克蘭視為「夥伴國」,對於未來烏克蘭加入NATO保持開放的態度。而俄羅斯當然不樂見此情形發生:一來NATO曾在90年代承諾不會向東擴張至前蘇聯地區,二者NATO勢力將包圍俄羅斯,將是相當大的威脅。而國際社會也在關注,假若近期俄羅斯真的開打烏克蘭,NATO是否會以集體自衛權的名義,出兵協助還不是會員國的烏克蘭。

回到近日的風雨欲來,對國際社會而言,這絕不單單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之間的紛爭,更會影響整個國際政治走向,連動美國和俄羅斯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談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許多國際媒體和政治學者都會比附援引台灣與中國的狀態—紛爭兩方過去都曾是政治上一體,今日則接續由親民主與反民主政權的勢力相互拉扯。相似的脈絡,也讓未來的發展非常值得台灣的各位持續關注。

(本次主筆|資深編輯 蔡孟翰)

*本專欄法白主筆室「白目觀點」,每週三更新,給您滿滿時事觀點。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