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干預司法的年代,他是第一個「抗命」的檢察官

法白的傳令兵

2025-01-09發佈

2025-01-08更新

政治干預司法的年代,他是第一個「抗命」的檢察官

政治干預司法的年代,他是第一個「抗命」的檢察官
quotationmark image

高新武以勇敢揭露司法系統內部腐敗的調查官身分,突顯其對正義的堅持。1989年,他調查備受爭議的司法黃牛案「吳蘇案」,引發司法界震驚。作為檢察官,他不懼上級施壓,堅持獨立辦案。吳蘇案後,高新武因抗議政治干預而請辭,轉而投身政治,表現其不輕言放棄的精神。

quotationmark image

#我也是看法白才認識:高新武

1989 年 1 月 11 日司法節這天,發生「吳蘇案」。「吳」是司法院第四廳廳長吳天惠,「蘇」是他的妻子律師蘇岡。根據當時《司法院組織法》規定,司法院第四廳主管業務之一,是司法風紀。

夫妻倆準備出門參加司法節慶祝活動時,檢察官高新武帶著幾位調查員找上門來,以涉嫌行賄檢察官為由,將他們夫妻拘提到新竹。

身為司法風紀的主管,竟然傳出風紀醜聞。而這位前來拘提司法院高層的檢察官高新武又是誰?

大不了他們將我撤職

高新武是司法官訓練所 18 期結業,起初在桃園地檢處擔任候補檢察官。

1981 年,他接到一封雛妓的求救信而展開調查。私娼問題橫跨黑白兩道,有不少警察牽涉其中,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他從外地掉來大批警力連夜掃蕩桃園「長美巷」,救出多名雛妓。深入追查後,高新武更發現多名警政高層涉入其中。

這個案子讓他一下得罪黑白兩道,有不明人士在高新武夜間值班時,來地檢處堵人;桃園地檢處首席檢察官張順吉指責高新武「未經報告」就擅自行動,還以妨害自由罪偵辦高新武。

「大不了他們將我撤職。」面對上級的壓力,高新武這樣說。最後,高新武遭到記過兩次,之後轉調到新竹地檢處。

你就一面逃亡,一面申冤

1986 年,新竹市一間銀樓發生搶案。新竹警方逮捕一名嫌犯郭中雄並刑求他,得到證詞後再逮捕郭中雄口中的共犯——一名家具店老闆蘇炳坤,一樣也在警察局刑求他。

蘇炳坤始終否認犯案,儘管證據無法證明他有涉案,最終仍被法院判決有期徒刑 15 年。

判決定讞後即將發監執行,蘇炳坤的妻子來到地檢處請求延期執行,當時在執行科的檢察官就是高新武。高新武在看過蘇炳坤案卷證後,也認為本案疑點重重,甚至建議蘇炳坤「一面逃亡、一面申冤」。

「不相信有司法官不收錢」

1989 年,高新武開始調查一件司法黃牛案,也就是我們最前面提到的「吳蘇案」。

另一名檢察官陳松棟正在偵辦一件貪瀆案,蘇岡接受當事人的委託,以吳天惠司法院廳長的身分打電話向陳松棟施壓,甚至還親自到新竹檢察官宿舍,當面要求陳松棟收錢。

陳松棟不為所動,蘇岡更撂下名言「不相信有司法官不收錢」。

後來,陳松棟向高新武提到這件事,高新武決定要來調查吳、蘇兩夫妻涉嫌關說案。在 1 月 11 日司法節這天,他帶隊到台北拘提準備參加司法節慶祝大會的吳天惠與蘇岡夫婦,對當時的司法界投下震撼彈。

檢察一體

首席檢察官劉學魁基於「檢察一體」原則,以高新武積案上百件為由,要求他交出案件。

但高新武認為這是政治干預而拒絕,這個「離經叛道」的行徑透過媒體傳開,高新武獲得輿論的支持,迫使首席檢察官只能收回成命,雙方各退一步,指派幾名檢察官與高新武共同偵辦。

「檢察一體」是檢察官內部運作的原則之一,從最高檢察署檢察總長到地檢署檢察官,在行使職權時視為一個整體,內部有上命下從關係,上級檢察官有權力指揮下級。

檢察一體目的是為了統一偵查、追訴,避免檢察官濫權。但是,在過去內部權力關係不明確的時候,上級經常濫用檢察一體「干預」下級檢察官。

在起訴吳天惠、蘇岡之後,新竹地方法院審理期間,也傳出新竹地院法院長向承審法官施壓。最後法院判決認為,雖然吳天惠有打電話給檢察官,但難以認定吳天惠有共同行賄的事實,判決蘇岡有罪,吳天惠無罪。

脫下檢察官袍之後

吳天惠的無罪判決引起司法基層反彈,合計 8 名法官、檢察官、調查員請辭抗議(其中請辭的檢察官之一,包含後來當上法務部長的邱太三);吳天惠之後的法官生涯中,曾擔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退休後轉任律師。

吳蘇案之後,最高檢察署下令調查高新武。高新武最後也請辭,抗議政治介入司法,結束他 8 年的司法官生涯。

高新武後來投入政治,曾經幫民進黨籍台北縣長候選人尤清站台。其後加入新黨,投入幾次立委選舉,但都落選鎩羽而歸。

2010 年,高新武因為癌症去世。

這個人你認識嗎?不認識的話,現在看法白就認識了。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5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