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加碼獎勵拚生育,三胎三萬,是你會生嗎|白目觀點

主筆室

2022-03-30發佈

2022-11-21更新

北市加碼獎勵拚生育,三胎三萬,是你會生嗎|白目觀點

北市加碼獎勵拚生育,三胎三萬,是你會生嗎|白目觀點
quotationmark image

前陣子,內政部公布今年(2022)2月份的戶口統計資料。 結果發現,二月出生人口竟然不到1萬人,只有9,617 …

quotationmark image

北市加碼獎勵拚生育,三胎三萬,是你會生嗎|白目觀點

前陣子,內政部公布今年(2022)2月份的戶口統計資料。

結果發現,二月出生人口竟然不到1萬人,只有9,617名新生兒,創單月新低。而全台總人口數為 2,331 萬 9,776 人,較去(2021)年同期減少將近 22 萬人。而人口負成長的情況,一般預料會持續惡化──單一年份的出生數,將面臨15萬關卡保衛戰!

面對少子、高齡的雙重壓力,中央或地方政府都想方設法提高生育率。
例如台北市政府,為了鼓勵民眾生小孩,最近也修正相關辦法,特別提高生育獎勵金,像是第二胎發放 2 萬 5,000 元,第三胎發則放 3 萬元。而育兒津貼也提高至每月 5,000 元,希望能減輕民眾的育兒負擔。

然而,大家覺得,不生小孩都是「錢不夠」的問題嗎?
在知名期刊《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上,有篇〈分歧路徑?日本、韓國和台灣的育兒政策比較〉的文章,就讓我們借用日本與韓國學者的視角,看看臺灣政府,做的努力夠不夠?

生小孩都是「錢不夠」嗎?答案揭曉

文章精華指出:臺灣在「勞動去家庭化」與「金錢去家庭化」的指數表現,是三國之中最低的,這顯示出「育兒服務」在鼓勵女性進入職場這件事,扮演一個非常微弱的角色。2010年的數據顯示,雙薪家庭中,約有六成五的比例,是由祖父母擔任三歲以下小孩的主要照顧者。

「臺灣以育兒假為中心,明顯採行家庭主義,這雖表示該國在重視休假照顧與無償工作的性別關係上,有相對進步的想法。但在幾年過去的改革之間,仍不禁令人質疑:在兒童托育的領域,如育兒津貼(提供照顧服務或補貼家用)是否能改善性別關係?」

這裡也提供白話翻譯版:

「大家都說生育率低很危險,但生了小孩只能自己請假回家帶,政府沒有提供足夠的公共托育或育兒補助。而且就算請假,也是女性請假比較多,那些有長輩可以幫忙帶的家庭,確實讓女性有更多機會,去發展屬於自己的人生。那麼這樣看來,誰想為了臺灣的生育率犧牲自己的人生?錢不夠、房價高?那只是最後一根稻草啦?」

獎勵金背後的思維?

針對獎勵金的發放,2020年,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說:全台35到40歲女性未婚者高達35%,「這不得了耶」,他認為政府發放生育獎勵金順序不對,應要先發「結婚獎金」,並說「結婚後多數就會生了」。

這樣的政策規劃,簡單講就是認為:年齡到了就該結婚,並以婚姻為前提才能有小孩。也在不知不覺中,用獎金的發放標準,定義何種身分是正常或是不正常。

如同蘋果日報的受訪者──32歲的北市上班族林先生說:沒結婚的原因是年輕人薪水太低,買不起房也養不起家,「除非結婚獎勵金發個幾百萬元,不然怎麼可能為了獎勵金去結婚生子。」

民眾黃小姐也說,結婚又不見得真的會生小孩,市府若要發結婚獎勵金,必須要有防弊機制,否則勢必有人為領錢,而來回於婚姻與離婚之間。看來北市府這樣的調控機制,還是要再斟酌的餘地。

總而言之,無論是跟大環境有關的「因為養不起家而不結婚」,或者是受性別角色影響,導致與另一半理想關係有落差而「難以尋覓適婚對象」,兩者都不是發幾萬塊可以解決。

套句巷仔口社會學《台灣超低生育率的迷思與現實》一文(註)的結語:

「比起著眼於追求短期成效(且不一定有效)的生育補貼,更根本之道應是從小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提升男性的性別意識,並建構更加友善、平等的就業與社會環境,使年輕世代能安心地兼顧家庭與個人發展。」

「目前各縣市的跟風生育津貼政策相當程度是下錯藥,至於部分論者表示政策補貼力道不足,應該提高津貼或是增加對二胎三胎獎勵,更有劃錯重點之嫌。事實上,真的覺得生養不起的年輕人不會因為兩三萬元去結婚生子,而沒對象或遍尋不著對象的更是用不到生育津貼。」

生育是否為婚姻的本質?或著結婚才能生小孩?

大法官在釋字第748號就提過,民法並未要求結婚雙方都要有生育能力,也沒有規定婚後如果不能生育或沒有生育,就要把婚姻撤銷或由法院判決離婚,因此生小孩這件事,在法律上並沒有把婚姻當作不可或缺的要素。

與其把生育跟結婚綁在一起,不如回歸本來角度:讓人安心願意生小孩。

而這樣的觀察,也可以幫婚外生育的人,減少不必要的社會壓力;因為,把「生育與婚姻」脫勾,用規範好好完善「同居者的權利義務」,讓當代為數不少的同居人士也能安心生育,也許比一味顧慮婚姻的形式,來的實在。

更何況,鼓勵結婚,想辦法催生,還會間接鞏固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典型的刻板印象有如,女性婚後應該參與生育,繁衍並照顧未來的下一代。

而女性既經公權力鼓勵進入婚姻,為了彌補家庭照顧的人力缺口,為了培育將來的勞動儲備軍,也多被迫從勞動市場退出,促使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缺席。

於是,在文化與認知並沒有特別改變的前提下,用金錢獎勵結婚、生小孩,就會面臨這樣的質疑:是否間接鞏固大眾「男性養家」的概念,再次把更多女性推往家庭照顧者的桎梏之中?

這裡也好奇: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讓很多人不願生小孩呢?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本次主筆|網站主編 王鼎棫)

*本專欄法白主筆室「白目觀點」,每週三更新,給您滿滿時事觀點。

 

註:作者為,鄭雁馨、許宸豪/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富都青年1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