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我想來點學士後法律|周承佑

周承佑

2020-11-25發佈

2023-03-01更新

畢業後,我想來點學士後法律|周承佑

畢業後,我想來點學士後法律|周承佑
quotationmark image

作者:周承佑(日本東北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生) 儘管現在已可透過許多不同的管道學習到法律知識,不論是各種法學入門 …

quotationmark image

畢業後,我想來點學士後法律|周承佑

作者:周承佑(日本東北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生)

儘管現在已可透過許多不同的管道學習到法律知識,不論是各種法學入門書籍,抑或是近年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法普自媒體,要學習法律已經不再那麼困難。但如果要正式且完整地學習法律,乃至於取得學位,對於大學非主修法律的人來說,除了重讀一次大學或各法律系的在職專班外,還有什麼其他管道?

學士後法律:法學教育的濃縮特調

「學士後法律」是指提供給大學時非主修法律的人就讀的法律系學士班或碩士班課程,像是台大科際整合法律研究所、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台北大碩士班法律專業組、東吳大學法律專業碩士班等,均屬「學士後法律」的範疇,除了法律相關課程外,也可能需撰寫學位論文並通過論文口試,才能取得碩士學位。又部分可能是學士課程,例如輔大學士後法律學系,僅需修習法律相關課程,即可取得學士學位。

和學分班不同,「學士後法律」在修業完成後會取得正式學位,但相對地學分數的負擔也比較重,因此,若只是要取得報考律師、司法官或其他相關證照的資格,其實未必要就讀「學士後法律」,學分班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那麼,有哪些人適合選擇「學士後法律」?「學士後法律」又有什麼優勢?以下簡單分享筆者就讀學士後法律所的經驗,供有興趣跨領域學習法律的同學作為參考。

再當一次全職學生,很累的那種

如前所述,學士後法律所需要取得大學部的法律學分、碩士班的法律學分並撰寫論文,也因此絕大多數的學士後法律所的畢業學分數都在 90 學分左右,再加上碩士班的及格成績為 70 分,對於修課者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會建議至少要有兩年的時間可以當全職學生,在後續論文寫作或是其他時間安排也會相對輕鬆很多。

這點對於已有全職工作者可能也會是需要優先考慮的。除了應屆大學畢業生外,很多學士後法律所學生會以留職停薪的方式,讓自己有兩年左右的時間讀書;也有不少人是在辭職後才就讀學士後法律所。兩者都可能會暫時沒有收入,所以經濟層面也會是需要考量的問題。

讀書和考試不停循環的法律體驗

在就讀學士後法律所後,很常被問這個問題:「為什麼要來唸法律?」。的確,在這個律師愈來愈多,法官工作量大又整天被罵恐龍的時代,踏入這片有著考不完的試的法律苦海,似乎不是什麼太明智的選擇。

確實在開始接觸法律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在法律書山中度過,考試和報告兩頭燒,書永遠讀不完,期末更是經常碰到六、七科考試和兩份報告的慘況,往往是早上 7 點起床上課、讀書,一直到晚上 11、12 點才能休息。

乍聽之下這樣的生活似乎很辛苦,但其實除了身體上的疲憊外,精神上是十分充實的。除了確實學到很多新知識外,更關鍵的是自身對「為什麼要來唸法律」這件事的想像,也就是想要透過「唸法律」來達成什麼目標。雖然筆者沒有一個成為法律巨星的夢想,但依然有個很明確的目標要達成,這個目標成為重要動力,支撐筆者完成學士後法律所的學業。

但是,學士後法律所也並非就是不停地讀書和考試,事實上,依然有相當多的時間可以安排其他活動。筆者在就讀學士後研究所的期間,除了學校課業外,曾參加數個與考試非直接相關的讀書會,也曾於研討會發表論文和出國交換,另外也曾兼任研究計畫的助理。

列出這些所想要強調的是,即使學士後法律所的課業壓力很沉重,仍然有時間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事實上,比起整天讀書,有效率地規畫行程、循序漸進地往目的地邁進,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讀書和考試終究只是一種達成目標的手段,而非目標本身。

就筆者的觀察,即使面對修業年限和沉重的課業壓力,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大多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課業,也能在課餘安排其他的活動。原因在於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對於為何要就讀法律,不論是要從事法律相關行業或是進修,大多有著相對明確的目標,並朝著那個目標確實地前進。筆者認為除了前述的經濟條件外,這或許也是就讀學士後法律所的重要條件。

跨領域學習的優勢

在修習法律課程時,經常會聽到老師們鼓勵法律系的學生多接觸法律以外的學科,這點對於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或許會稍稍不同。

作為大學非主修法律的畢業生,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大多均已具有其他領域的專業能力,因此在學習法律的過程中,通常更可以採取跨領域的觀點,這不僅有助於對於抽象法律概念的理解,在實際案例的運用上也會有所助益。即使本來的專業領域是被很多人認為讀法律可能最不用碰的數學,但在國內法實證研究方法日益蓬勃發展的今日,數學的專業能力對於學習和研究法律也都會是十分重要的。

實際上,也有很多老師會希望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可以結合其他領域的專業能力,特別是在學位論文的選題上,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也會被期待撰寫和原本專業相關的題目,在論文中試著將法律外的觀點帶進來,促進法律跟其他學科結合,在用法律看涉及其他領域問題的同時,也用其他領域的角度來觀察法律。

因此,筆者會認為對於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而言,除了學習法律外,如何將既有的專業能力和法律相結合及應用,也會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或許正如同之前曾聽某位老師所說的,學士後法律所並不只是要培育另一批法律人。

畢業只能從事法律工作嗎?

很多會攻讀學士後法律所的人,本來就是對司法實務工作具有憧憬,所以的確有不少人會選擇成為司法從業人員。但實際上在經歷了三年以上的法律課程焠鍊後,也有人會選擇從事私人企業的法務工作,也有不少人會回到原來的產業,結合法律專業提升自己在就業市場的競爭能力。另外有少部分人會選擇出國留學,筆者就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知,學士後法律所畢業後未必要從事法律相關的工作,也能夠將這段期間所學,作為在其他產業中工作時的武器,不要因為學過法律就將想像力侷限在法律相關工作上。總之,還是回到那一句:「為什麼要來唸法律」。

結語:為什麼要來唸法律

就筆者個人而言,是因為本身對法律的興趣所以轉換跑道,在這過程中也成長了很多,正如同筆者認為法律並非一門作成唯一正解的學科,而是在特定狀況下找出最適合解答的學問,在就讀學士後法律所的這幾年,學會最多的或許並不是法律知識,而是如何在雜亂無章的狀態下,找出一條自己所需要的道路。

所以,在開始找哪間學校有學士後法律所之前,可以再想一次那個問題:為什麼要來唸法律?

畢業後,我想來點學士後法律

關鍵字:

目標讀者:

建議標題:

作者:周承佑(日本東北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生)

儘管現在已可透過許多不同的管道學習到法律知識,不論是各種法學入門書籍,抑或是近年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法普自媒體,要學習法律已經不再那麼困難。但如果要正式且完整地學習法律,乃至於取得學位,對於大學非主修法律的人來說,除了重讀一次大學或各法律系的在職專班外,還有什麼其他管道?

學士後法律:法學教育的濃縮特調

「學士後法律」是指提供給大學時非主修法律的人就讀的法律系學士班或碩士班課程,像是台大科際整合法律研究所、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台北大碩士班法律專業組、東吳大學法律專業碩士班等,均屬「學士後法律」的範疇,除了法律相關課程外,也可能需撰寫學位論文並通過論文口試,才能取得碩士學位。又部分可能是學士課程,例如輔大學士後法律學系,僅需修習法律相關課程,即可取得學士學位。

和學分班不同,「學士後法律」在修業完成後會取得正式學位,但相對地學分數的負擔也比較重,因此,若只是要取得報考律師、司法官或其他相關證照的資格,其實未必要就讀「學士後法律」,學分班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那麼,有哪些人適合選擇「學士後法律」?「學士後法律」又有什麼優勢?以下簡單分享筆者就讀學士後法律所的經驗,供有興趣跨領域學習法律的同學作為參考。

再當一次全職學生,很累的那種

如前所述,學士後法律所需要取得大學部的法律學分、碩士班的法律學分並撰寫論文,也因此絕大多數的學士後法律所的畢業學分數都在 90 學分左右,再加上碩士班的及格成績為 70 分,對於修課者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會建議至少要有兩年的時間可以當全職學生,在後續論文寫作或是其他時間安排也會相對輕鬆很多。

這點對於已有全職工作者可能也會是需要優先考慮的。除了應屆大學畢業生外,很多學士後法律所學生會以留職停薪的方式,讓自己有兩年左右的時間讀書;也有不少人是在辭職後才就讀學士後法律所。兩者都可能會暫時沒有收入,所以經濟層面也會是需要考量的問題。

讀書和考試不停循環的法律體驗

在就讀學士後法律所後,很常被問這個問題:「為什麼要來唸法律?」。的確,在這個律師愈來愈多,法官工作量大又整天被罵恐龍的時代,踏入這片有著考不完的試的法律苦海,似乎不是什麼太明智的選擇。

確實在開始接觸法律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在法律書山中度過,考試和報告兩頭燒,書永遠讀不完,期末更是經常碰到六、七科考試和兩份報告的慘況,往往是早上 7 點起床上課、讀書,一直到晚上 11、12 點才能休息。

乍聽之下這樣的生活似乎很辛苦,但其實除了身體上的疲憊外,精神上是十分充實的。除了確實學到很多新知識外,更關鍵的是自身對「為什麼要來唸法律」這件事的想像,也就是想要透過「唸法律」來達成什麼目標。雖然筆者沒有一個成為法律巨星的夢想,但依然有個很明確的目標要達成,這個目標成為重要動力,支撐筆者完成學士後法律所的學業。

但是,學士後法律所也並非就是不停地讀書和考試,事實上,依然有相當多的時間可以安排其他活動。筆者在就讀學士後研究所的期間,除了學校課業外,曾參加數個與考試非直接相關的讀書會,也曾於研討會發表論文和出國交換,另外也曾兼任研究計畫的助理。

列出這些所想要強調的是,即使學士後法律所的課業壓力很沉重,仍然有時間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事實上,比起整天讀書,有效率地規畫行程、循序漸進地往目的地邁進,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讀書和考試終究只是一種達成目標的手段,而非目標本身。

就筆者的觀察,即使面對修業年限和沉重的課業壓力,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大多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課業,也能在課餘安排其他的活動。原因在於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對於為何要就讀法律,不論是要從事法律相關行業或是進修,大多有著相對明確的目標,並朝著那個目標確實地前進。筆者認為除了前述的經濟條件外,這或許也是就讀學士後法律所的重要條件。

跨領域學習的優勢

在修習法律課程時,經常會聽到老師們鼓勵法律系的學生多接觸法律以外的學科,這點對於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或許會稍稍不同。

作為大學非主修法律的畢業生,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大多均已具有其他領域的專業能力,因此在學習法律的過程中,通常更可以採取跨領域的觀點,這不僅有助於對於抽象法律概念的理解,在實際案例的運用上也會有所助益。即使本來的專業領域是被很多人認為讀法律可能最不用碰的數學,但在國內法實證研究方法日益蓬勃發展的今日,數學的專業能力對於學習和研究法律也都會是十分重要的。

實際上,也有很多老師會希望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可以結合其他領域的專業能力,特別是在學位論文的選題上,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也會被期待撰寫和原本專業相關的題目,在論文中試著將法律外的觀點帶進來,促進法律跟其他學科結合,在用法律看涉及其他領域問題的同時,也用其他領域的角度來觀察法律。

因此,筆者會認為對於學士後法律所的學生而言,除了學習法律外,如何將既有的專業能力和法律相結合及應用,也會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或許正如同之前曾聽某位老師所說的,學士後法律所並不只是要培育另一批法律人。

畢業只能從事法律工作嗎?

很多會攻讀學士後法律所的人,本來就是對司法實務工作具有憧憬,所以的確有不少人會選擇成為司法從業人員。但實際上在經歷了三年以上的法律課程焠鍊後,也有人會選擇從事私人企業的法務工作,也有不少人會回到原來的產業,結合法律專業提升自己在就業市場的競爭能力。另外有少部分人會選擇出國留學,筆者就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知,學士後法律所畢業後未必要從事法律相關的工作,也能夠將這段期間所學,作為在其他產業中工作時的武器,不要因為學過法律就將想像力侷限在法律相關工作上。總之,還是回到那一句:「為什麼要來唸法律」。

結語:為什麼要來唸法律

就筆者個人而言,是因為本身對法律的興趣所以轉換跑道,在這過程中也成長了很多,正如同筆者認為法律並非一門作成唯一正解的學科,而是在特定狀況下找出最適合解答的學問,在就讀學士後法律所的這幾年,學會最多的或許並不是法律知識,而是如何在雜亂無章的狀態下,找出一條自己所需要的道路。

所以,在開始找哪間學校有學士後法律所之前,可以再想一次那個問題:為什麼要來唸法律?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