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翰
2021-04-15發佈
2023-02-24更新
蘇伊士運河的百年爭奪史|蔡孟翰
上週最熱門的國際議題之一,無非是「大排長榮」的運河塞船事件,體現了台灣要當個塞子、而不只是棋子。今年 3 月 …
蘇伊士運河的百年爭奪史|蔡孟翰
上週最熱門的國際議題之一,無非是「大排長榮」的運河塞船事件,體現了台灣要當個塞子、而不只是棋子。今年 3 月 23 日,隸屬於長榮海運的超大型貨櫃輪在通行蘇伊士運河時意外擱淺,造成航道阻塞,影響運河的航運;現場照片還可見,挖土機正努力的清除船底淤泥。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橫跨亞洲和非洲交界的蘇伊士地峽,是連接地中海和紅海,以及亞洲和歐洲的短途人工運輸路線。
運河本身則是從地中海上的埃及塞伊德港一直延伸到紅海的蘇伊士港。
該運河是世界上第一條國際運河,從 1869 年 11 月 17 日正式啟用以來,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全球貿易的重要經濟路線。自古以來,歐洲主要大國都將這條水路視為通向印度和亞洲的貿易路線的巨大捷徑,節省繞行非洲的時間與金錢。
而便利的背後,也凸顯了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打從這條運河建好以來,就可見各方國際勢力不斷爭搶,儼然把這裡變成「非洲火藥庫」。而現在看似平安無事的蘇伊士運河,過去在這裡有什 麼驚滔駭浪的故事呢?國際社會又是如何打造國際規範來控制這樣的局面呢?
穿越海峽的長久夢想終於成真
自古以來,打造一條通過蘇伊士地峽,把地中海與紅海連接起來的運河一直是當權者的夢想。最早在西元 200 多年前,法老托勒密二世就曾建造了一條連結蘇伊士灣與尼羅河的運河,不過由於當時海洋運輸技術並不發達,較少將運河發揮到海上運作。
15 世紀末期,隨著達伽馬經過非洲好望角向東方開闢了海上航線,刺穿地峽的需求不再被歐洲視為商業利益大事,相較下,政治考量更大於商業利益。
爾後,拿破崙征服了埃及,即考慮修建運河,使法國具有超越英國的地緣政治優勢—讓法國船隻可藉由通過蘇伊士地峽,比英國更快速地前往印度和其他遠東英國殖民地。不過最終因拿破崙的工程師測量錯誤,認為紅海比地中海高出約十米而質疑建造運河的可行性,最終放棄建造運河。
1854 年,法國駐埃及領事 Ferdinand de Lesseps 再次興起開鑿運河的想法,他說服在土耳其帝國統治下的埃及總督 Mohammad Saeed 准許此計劃。四年後,在法國主導下,蘇伊士運河海上環球公司成立,是一家埃及公司;但因英國擔心法國在埃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因此抵制參與運河建造的投資,最終由埃及獲得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