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無用論?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反思|白目觀點

主筆室

2022-03-14發佈

2022-11-21更新

國際法無用論?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反思|白目觀點

國際法無用論?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反思|白目觀點
quotationmark image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以「去軍事化與去納粹化」的理由入侵烏克蘭。這次入侵,同時從烏克蘭的北、東、南開始展 …

quotationmark image

國際法無用論?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反思|白目觀點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以「去軍事化與去納粹化」的理由入侵烏克蘭。這次入侵,同時從烏克蘭的北、東、南開始展開;其中東部親俄地區已經被扶植起來,並且被俄國承認為「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及「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註)。

本文要從國際法角度,分析俄烏國際性武裝衝突,說明俄國的行為可能違反何種國際法,並在最後帶入國際社會的反應,以及可供救濟的管道。

這邊要特別呼籲:違反國際法仍然有相關責任。固然這些責任,泰半為事後問責,但也不能說國際法就是沒有用的法律。在設定並凝聚國際秩序與共識上,國際法仍肩負相當意義。

俄國如何違反國際法

俄國冒然使用武力、入侵烏克蘭的行為,可能違反聯合國憲章、國際人權法、國際人道法以及國際刑法,就讓我們分別說明如下。

首先,俄國可能已經違反聯合國憲章的規定。由於俄烏雙方都為聯合國的會員國,所以都應該受到《聯合國憲章》的拘束。《聯合國憲章》第 2 條第 4 項說明:「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係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在《聯合國憲章》的體制之下,國家要使用武力只有二種途徑,第一種是國家受到武力攻擊而提出的「自衛行為(《憲章》第 51 條參照)」,第二種就是經聯合國授權而使用武力(《憲章》第52、53條參照)。

然而,俄國本次行動顯然沒有先受到烏國的武裝攻擊、或是取得聯合國的授權。因此俄國的武力,在聯合國憲章之下,很難說是合法的。

此外,俄國在入侵剛開始,就承認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及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地位,也可能有國際法上「過急承認」的問題。

這是因為,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及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都是親俄的地區,俄國透過非法武力的行為伏值其成為國家的行為,可能侵犯到烏克蘭的領土主權完整、同時也違反了國際法之下的「違法行為不應創造權利」的法律原則。

總之,俄烏之間雙方,都承認彼此為主權國家、同時也有建交,然而俄國為了防止烏克蘭親歐,竟然動用軍事力量,入侵烏克蘭,顯然已經侵害了烏克蘭的領土主權。,明確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的相關規定。

第二,俄國的行為還可能違反了國際人權法。在近日的武裝衝突中,俄國殺害了許多平民、無論是刻意或是過失,這樣的行為都剝奪了這些平民在國際人權法之下的生命權(right to life)。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條規定:「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權。這個權利應受法律保護。不得任意剝奪任何人的生命。」同公約第7條也規定:「任何人均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

可是,俄國在交戰時,轟炸了不少平民設施,造成許多平民的死傷,即可能違反了前述公約對於生命權的保障。更不用說,國際媒體提到──俄軍在交戰時,先性侵婦女、再將其殺害的行為,更有違反第7條的可能。 

同時,烏克蘭也將違反《防止及懲治種族滅絕公約(1948)》的情況,提交給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無論是在平時或是戰時,該公約也要求:締約國應該要防止種族滅絕的行為發生,並進一步懲治違反的行為

第三是國際人道法,國際人道法規範的是武裝衝突時的行為,規範了戰鬥人員的行為與方法。主要可以參考,四個於1949年制定的日內瓦公約。

原則上,只能把戰鬥人員及相關設施當作攻擊目標。因此平民、非戰鬥人員、學校、醫院都不能當作攻擊目標。

然而俄國近日卻不斷轟炸許多平民以及非軍事設施,甚至連醫院都沒有放過。這都是俄羅斯違反國際人道法的顯例。

最後是國際刑法。國際刑法與上述國際法規定不同,其主要針對主事者的個人責任,並且也只針對四種罪行進行管轄,分別是戰爭罪、種族滅絕罪、違反人道罪以及侵略罪。

而國際刑事法院的已透過檢察官,說明未來的調查狀況(國際法刑事法院檢查官聲明指出:會就俄國的行為進行戰爭罪進行調查,並且討論起訴的可能範圍)。

2015年,烏克蘭雖然不是締約國,但仍單方聲明接受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這是因為羅馬規約第12(3)規定:非締約國依舊可以透過提交聲明的方式,單方接受法院的管轄權。因此,國際刑事法院也可以針對烏克蘭境內的相關犯行進行調查。只是最後,該如何起訴或如何逮捕普丁及其他高級官員,則是另一個困難問題。

俄羅斯違法了,然後呢?

國際社會目前反制的作法莫過於二種:提供武器與經濟制裁,而不直接涉入交戰地區。

首先,各國的國際經濟制裁,已經讓俄國的經濟情況更不樂觀,例如將俄國從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系統中排除。也讓俄國的國際貿易、金融脫離國際社會。

透過經濟制裁的方式,讓俄國經濟無以自立、進而停止武力行為從結果論上看,可能有效。─因為當盧布貶值、俄國人民無法使用 Master 與 Visa 信用卡,生活的不便等等都顯示了俄國人民正受到脫離全球化經濟的痛苦。

違反國際法,有什麼救濟管道嗎?

說穿了,俄國違反國際法,這件事昭然若揭。而國際法究竟能對這次的非法入侵,帶來什麼幫助呢?

筆者認為,國際法固然無法提供太多及時救濟,但為了建立國際秩序,仍有其必要。因為國際法,還是可以透過事後究責,建立國際社會互動的遊戲規則。

比方說,烏克蘭已在國際法院提告,且程序也進行到言詞辯論的階段。但國際法院與國內法院一樣,程序走完通常需要數年的時間;國際法院雖然並不能提供即時的救濟,但仍有象徵性意義。

國際人權法的主管機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也決議,將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俄羅斯違反國際人權法的狀況。

另外,也有人說,可以透過聯合國內部程序(credential procedure),將俄羅斯除去聯合國會員籍,借避免俄國繼續在安理會中杯葛決議。

但目前為止,仍沒有聽到聯合國有相關討論;至少在聯合國大會通過壓倒性決議後,仍未有人提起。 

國際法對於國際關係而言,由於沒有中央集權機關存在,在執行面上本來就有其困難之處。然而我們也不能因此否認國際法的重要性。

Louis Henkin曾說過「幾乎所有國家在多數時間裡都遵守著國際法。」雖然國家為什麼遵守國際法的解釋眾說紛云,但這樣的合法性結論也似乎說明了國際法仍然有其重要性。 

這是因為,國際法作為國際秩序的共識。仍然可作為國際社會的指導框架。這樣的效果或許不是立竿見影,但至少是潛移默化,設下一項國際認可的價值觀。

我們也不能因為少數國家的違反,便一股腦地說出國際法無用論,因為那些照著規則走的國家,也不會大張旗鼓地說自己正在守法吧?

註:俄國的轟炸迄今沒有停止。據報導,俄國的事軍佔領行為,波及了許多平民甚至是醫院以及學校。直至3月8日,烏俄雙方雖已在第三國介入之下進行了三次協商,但仍然對於停火沒有合意,甚至是人道救援走廊雙方也有各自的堅持與想法。比方說,俄國提出人道走廊只能往俄國或白俄羅斯疏散的方案,而烏國想當然爾不會接受疏散人民到入侵國。

(本次主筆|資深編輯 李濬勳)

*本專欄法白主筆室「白目觀點」,每週三更新,給您滿滿時事觀點。

 

資料來源

 

  1. BBC,俄羅斯入侵烏克蘭:3月8日最新情況綜述.
  2. BBC,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國際制裁下俄國普通百姓的苦痛
  3. 聯合國新聞,人權理事會成立獨立國際調查委員會,調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背景下的侵犯人權行為
  4. A. Chayes & A. Chayes, ‘Compliance without Enforcement: State Behavior under Regulatory Treaties’ (1991) 7(3) Negotiation Journal pp. 311-330.
  5. H. H. Koh, ‘Why Do Nations Obey International Law?’ (1997) 106 Yale Law Journal, pp. 2599-2659.
  6. L. Henkin, How Nations Behave: Law and Foreign Polic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9). 
  7. New York Times, Russian Forces Fire on Evacuees, Leaving 4 People Dead Outside Kyiv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