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只有女生能玩芭比娃娃?

白廷奕

2023-07-10發佈

2024-04-02更新

憑什麼只有女生能玩芭比娃娃?

憑什麼只有女生能玩芭比娃娃?
quotationmark image

青少年及兒童在求學時期,有很高的可塑性,也有無限的可能,但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卻可能限制了一個人的發展道路。芭比娃娃只是一種玩具,但我們看待它的態度,卻深遠的影響著每一個人。

quotationmark image

(本文刊載於《中學生報》第 555 期)

你小時候都玩什麼玩具?你玩過芭比娃娃嗎?喜劇電影《Barbie 芭比》前陣子在臺灣上映,劇情描述芭比世界與真實世界產生連結的故事。片中出現許多芭比娃娃,使全球再度掀起芭比熱潮。

還記得我念幼稚園的時候,身邊有不少同學擁有芭比娃娃;下課時間,大家常會用芭比玩扮家家酒。那時大家都玩在一起,不會區分誰可以玩、誰不能玩;但上小學以後,如果有男生想一起玩芭比娃娃,就會遭到同學的嘲笑:「男生玩什麼芭比娃娃,好奇怪!」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這句話合理嗎?

性別刻板印象阻礙發展潛力

「男生不可以隨便掉眼淚。」「女生要溫柔一點。」「怎麼這麼害羞?是不是男孩子啊?」「哪個女孩子會像你這麼活潑!」這些話,想必大家多多少少有聽過。這些論述的背後隱含的信念是:如果你屬於某個性別,你就應該表現出某種特質。這種先入為主對特定性別有特定觀念的傾向,就稱為「性別刻板印象」。針對玩具的選擇,傳統上即存在「芭比娃娃是女生在玩的,男生應該去玩小汽車」的性別刻板印象。

有些人會說,有性別刻板印象又怎麼樣?它會對我們帶來不好的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性別刻板印象是一種僵化的觀念,它會限制一個人的可能性。舉例來說,如果大家都認為小男孩喜歡玩小汽車,小男孩可能會收到小汽車作為生日禮物(而不是芭比娃娃),那麼即使某些小男孩有衣著打扮的潛力,也會因爲刻板印象,而沒辦法發掘自己的特長。

性平教育法驅逐校園性別歧視

為了避免性別刻板印象相關問題發生在校園中,《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老師在從事教育活動時,必須具備性別平等意識,要破除性別刻板印象,也要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

「性別偏見」指的是「因為性別而對別人有偏差或錯誤的看法和態度」,經常是基於性別刻板印象,延伸出的負面評價。例如:「男生比較活潑」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而因為活潑的特質有時可能代表較不容易受控制,因而延伸出「男生比較不乖、難教」的偏見。

至於「性別歧視」,指的則是「因為性別而對別人有不合理且不公平的待遇」,經常是由性別偏見演變而來。例如:「男生比較不乖、難教」是一種性別偏見,而因為不乖的特質會影響到班級秩序,有的老師可能因此「不讓男生擔任風紀股長」,而這就是一種性別歧視的行為。

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性別歧視雖是三種不同的概念,彼此間卻呈現出遞進的關係。也就是說,一開始看似無害的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會演變成針對特定性別的不公平對待,最終傷害了他人。更有甚者,還可能從性別偏見演變成「性騷擾」!

性別偏見恐演變成性騷擾

幾年前,高中校園中就曾發生一起由性別偏見演變成的性騷擾事件。一名體育老師在課堂上大談自己對女性的偏見,強調女學生應在校慶時刻意打扮來招攬客人。

這位體育老師後來被家長檢舉,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認為他不斷強調「女生應刻意打扮取悅他人」的言論,具根深柢固的性別偏見,相關言行也已構成性騷擾,因此終止聘約。這位體育老師不服氣,對學校提告,但法院判他敗訴。

法官表示,制定《性別平等教育法》,是為了實踐多元文化,讓每個學生學習互相尊重,透過教育消弭性別歧視,使每個人都擁有同等的學習機會;從個人的生活體驗中察覺彼此的差異,而非局限於以性別來評斷別人。這名教師在授課時講述帶有強烈性別偏見的輕佻言詞,嚴重讓女學生感受到自己被歧視。

青少年及兒童在求學時期,有很高的可塑性,也有無限的可能,但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卻可能限制了一個人的發展道路。芭比娃娃只是一種玩具,但我們看待它的態度,卻深遠的影響著每一個人。

本專欄為法律白話文運動與《中學生報》的合作專欄。《中學生報》是國語日報社專為國高中生量身打造的刊物,每週一出刊。內容涵蓋中英對照的國際新聞、時事科學新知、法律媒體素養、生活、文藝、校園、職涯探索、升學輔導、心情抒發,以及學生作品發表等。以提升中學生的國際視野、語文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自我探索的自學能力為目標。希望陪伴中學生度過豐富多彩的青春。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