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伯威
2024-05-01發佈
2024-09-12更新
她是法律系教授,還曾是短跑紀錄保持人——張甘妹
台大法律名譽教授張甘妹,不僅學術卓越,還是田徑紀錄保持人。1949年進入台大法律系,後在刑事政策與犯罪學領域作出開創性研究。她反對死刑並提倡教育犯罪者,為台灣刑事法學注入了前瞻性觀點。
#我也是看法白才認識:張甘妹
一個學者,在她的專業領域內提出許多獨到、具有開創性的見解,並不稀奇。但你能想像,她還是田徑健將,甚至還曾締造紀錄嗎?
她是張甘妹,台大法律學院的名譽教授。
紀錄保持人
張甘妹出生於日治時期的 1930 年,就讀高雄第一高等女學校時參與田徑隊受訓,在日本籍教練的訓練下,奠定她日後在田徑場上的基礎。戰後,在中華民國還統治中國的時期,她也代表台灣省前往上海參加「全國運動會」。
1948 年臺灣省運動會,張甘妹代表高雄市參賽。她在 60 公尺競賽以 8.1 秒、100 公尺 13.6 秒的成績,突破省運會的紀錄。
進入法律系
1949 年,張甘妹錄取台大法律系,雖然當時的台大沒有田徑隊,但張甘妹仍持續訓練,並參加比賽取得成績。後來成立的台大田徑隊,為了向張甘妹致敬,將她入學的 1949 年作為「創隊元年」。
1953 年,張甘妹畢業後,因為成績優異,留在系上擔任助教,之後順利的升上講師、副教授、教授。張甘美也曾赴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深造,是台灣首位跨足精神醫學領域的法律學者。
張甘妹認為,法律學者不能只有理論上的研究,更要深入與犯罪加害人、被害人接觸。她在台大開設「刑事政策」、「犯罪學」等課程,也持續投入在這兩個領域的研究。
她的研究,跑得非常前面
張甘妹的學術成就,走得非常前面。例如在 1966 年,她台北監獄假釋的累犯與初犯受刑人各 100 人為樣本,進行再犯預測的實證研究,也是台灣最早做這項研究的人,
在少年犯罪的問題,張甘妹認為如果司法機關越早介入,少年的再犯率會更高。也因此她在 1980 年參與中華民國觀護人協會的成立,希望能透過各地的「觀護系統」來強化輔導機制。少年事件「行政輔導先行」的概念也契合了近年少事法的修法方向。
張甘妹也是早期倡議廢除死刑的學者。1990 年代,醫界提出死刑器捐的想法,建議政府將死刑執行的方式從心臟槍決,改成腦死槍決或絞刑,以取得這批「品質良好的器官」。張甘妹也極力反對,她認為刑法的目的是「教育」而非「報復」,是保護生命,而非剝奪生命。
身為學者,張甘妹在專業領域展現的關懷與努力,帶給台灣的刑事法學研究許多以當時而言,非常有前瞻性的想法。也讓這個領域的研究發展,能夠「跑得更快」。
這個人你認識嗎?不認識的話,現在看法白就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