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信託:不是我的,但依照我的指示給大家用

法白作者

2023-12-29發佈

2023-12-31更新

公益信託:不是我的,但依照我的指示給大家用

公益信託:不是我的,但依照我的指示給大家用
quotationmark image

財產所有人將財產信任託付給受託人後,財產成為受託人所有,並由受託人以慈善、文化、學術、技藝、宗教、祭祀或其他以公共利益為目的來使用。

quotationmark image

賴清德副總統位在萬里區的老家因為相關爭議,前陣子宣布未來將交付「公益信託」。

不過,什麼是公益信託呢?

信託是什麼

在了解公益信託之前,我們要先說明什麼是「信託」。

「信託」是一種民法上的契約。有財產規劃需求的人,可以將財產所有權移轉給受託人,並委託受託人依據自己指定的利益或其他目的,來管理、處分這筆財產。

財產交付信託後,就不再屬於委託人所有,甚至委託人死亡,信託財產也不會被列入委託人的遺產。

委託人可以指定特定的受益人,要求受託人以使受益人得到好處為目的來使用信託財產。

常見的例子是,擁有大筆財產的父母,為了避免子女繼承遺產後直接揮霍掉,可以將財產交付信託,訂定分期支付給子女的信託契約。

為了確保信託能切實執行,委託人還能指定一位「信託監察人」,確保財產的處分符合信託契約。

公益信託是什麼

這次吵很兇的「公益信託」,是《信託法》規定的一種型態。除了公益信託,還有自益信託及他益信託。

公益信託的特色在於,跟其他種類的信託不同,公益信託沒有特定的受益人,而是以社會大眾作為受益人,因此稱為公益信託。

《信託法》規定,公益信託的目的必須是「慈善、文化、學術、技藝、宗教、祭祀或其他以公共利益」,且不是想做就做,必須經主管機關許可才能設立公益信託。

此外,公益信託的執行也受到主管機關監督,如果有違反設立條件、監督命令等有害公益的行為,或無正當理由連續三年不活動,主管機關可以撤銷公益信託。

違章建築雖然不能登記不動產所有權,但最高法院認為,人民對違章建築仍享有事實上處分權,因此屬於財產。賴清德因此主張,可將萬里老家辦理公益信託。

但亦有人認為,違章建築依法應以拆除為原則,辦理信託只會讓問題變得更複雜。

大選在即,法白推出每日一詞,讓你快速掌握大選話題。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