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顧環保?是真心永續還是金融大騙局?|法白商感情

林承諭

2022-11-13發佈

2023-03-22更新

投資顧環保?是真心永續還是金融大騙局?|法白商感情

投資顧環保?是真心永續還是金融大騙局?|法白商感情
quotationmark image

阻止全球暖化、淨零排碳,這些琅琅上口的標語,是全球目前最熱的議題。 因此這幾年,企業界、證券界、金融界出現了「永續」、「ESG」、「綠色」這幾個看起來很抽象的詞彙。表現在投資市場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寫著ESG或是綠色的股票、債券冒出頭,這些概念到底是什麼?寫上綠色就等於在拯救地球嗎?

quotationmark image

ESG 其實是三個字的縮寫!

ESG是三個單字的組合,那就是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這三個字代表著公司運作的三個面向。

  1. (E)環境保護:要求公司注意運作所生的環境污染,並注意能源管理、溫室氣體排放等對環境影響的議題。
  2. (S)社會責任:要求公司除了關心公司利益外,也要注意勞工關係、周邊居民、弱勢團體等議題;希望公司不是只有自己好,更可以帶整個社會一起前進。
  3. (G)公司治理:要求公司藉由內部組織、風險控管,穩固公司的營運;除努力讓公司不會倒以外,也保障投資人的權益。

於是近年, ESG 逐漸成為判斷公司是否經營良好的指標,也成為投資人考量要不要投資某公司的標準。而其中的「環境保護」更可以拿來判斷公司是不是注重環境永續經營。

因此,陸續開始有基金、ETF等投資標的,會冠上 ESG 的稱號,標榜專門投資具備 ESG 的公司,來吸引投資人。

但對投資人來說,最令人頭痛的地方在於:很難判斷這些 ESG 投資產品是否真的那麼美好。雖然信用評等機構,會分析各家公司的ESG 指數,被投資的那些公司也會出具 ESG 報告書,但準不準,公司有沒有造假,投資人往往一時很難確定──而且每間公司的報告書,沒有統一標準,都長得不太一樣,也很難讓投資人去清楚比較。這些問題,都是 ESG 這個標準能否通用市場、確保大眾信賴的重要關鍵。

綠色債券又是什麼?

除了 ESG 的投資標的以外,跟環境相關的金融商品還有一種叫作綠色債券(簡稱綠債)的玩意兒。

綠債是指,公司發行債券來募資,但把資金全部用在綠色投資計畫的狀況。而發行綠債不是說發就發,發行人要依據櫃買中心「永續發展債券作業要點」規定,拿到發行綠債資格的認可,並且申請債券為櫃檯買賣,才能發行。目前綠債的發行越來越盛行,像是護國神山台積電就有參與。

綠債聽起來對投資人很不錯,除了可以投資獲利以外,還可以幫助環境;但一般投資人比較難直接買到單一公司發行的綠債,如果想要投資的話,可以透過綠債基金或是綠色債券 ETF 股票來取得。

此外,綠債還暗藏了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所謂的__「漂綠(greenwashing)」__ ,也就是公司「掛羊頭賣狗肉」,打著綠色、永續的旗號,發行綠債讓大家以為自己是對環境努力的公司,但把拿到的錢繼續用在對環境有影響甚至有害的生產之上。

政府對永續、綠色做了什麼努力?

ESG、永續、綠色,這些詞彙延伸出來的指標、金融商品,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如同上面所說的,還有許多議題等著解決,且企業發展綠色產業、達成 ESG 指標也需要很大的協助,那政府有做什麼努力嗎?在台灣,主要推動 ESG、永續、綠色的主管機關是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要工作是推動相關的計畫與修法,努力打造健全的永續生態圈。

具體來說,為了幫助企業轉型成為綠色、ESG 企業,一方面會打通對這類產品的資金挹注,讓金融機構、投資人願意把錢交給企業;另一方面,則努力建立具公信力的指標,防止企業「漂綠」來欺騙投資人。

早在2017年,金管會就推動了「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鼓勵金融機構對綠能產業進行投、融資。2020年,更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希望可以透過金融機構的投資及審核機制,促進企業落實並揭露 ESG 的相關指標。

到了2021年,當「2050 淨零排放」成為我國目標,同時為了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將綠色金融列入達成國家整體戰略目標之一,金管會也在2022年9月,發表了「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延續推動相關布局。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啟動!

前述熱騰騰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包含一個願景、三個核心策略以及五個推動面向。這裡可以歸納出五個推動重點:

推動金融機構揭露企業的碳排放資訊,來帶動產業減碳 鼓勵企業將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指引,納入企業策略規劃及投資評估的參考 建構 ESG 資料平台及氣候相關資料庫 規劃永續金融證照,強化永續金融的專業 推動先行者聯盟、組成金融業淨零推動工作群、辦理用永續金融評鑑 從這幾個重點可以看出,金管會這次推動的方案3.0著重 指標揭露、提產業重視、建立 ESG 平台、培養人才,並促進產業間的溝通,藉此鼓勵企業朝向綠色、永續發展。

對大企業來說,推動綠色、永續或許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要轉型還是需要金融機構資金以及主管機關的協助,而這也是這次方案3.0的一大目標。

結語

或許金管會的方案,對一般投資大眾看起來非常遙遠,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方案能順利推動並執行,未來將有更多企業可以成功轉型為永續、綠色企業;其間建立的平台若可以方便投資人查詢並比較各種指標,企業也比較不會有所謂的「漂綠」的疑慮,相關的指標也更可引發信賴。

永續、綠色、ESG 這些詞彙,或許就像漫威的超級英雄綠巨人浩克──良好的控制及運用,可以拯救世界,但如果讓有心人士披著這些公益外衣招搖撞騙,暴走的綠色企業反而會使投資人、環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各位投資人,下次想投資標榜綠色或是 ESG 的投資標的時,可以先上網確認一下背後的企業,檢查自己的資金是否所託非人,別讓那些關心淪為騙局下的祭品。

【本文作者】

林承諭

律師高考及格,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財經法組研究生。立志成為集法律、藝術、滑板、音樂、寫作於一身的斜槓法律人。

【本文核稿】

網站主編,王鼎棫

本專欄「法白商感情」,每週一更新。分享創業、經營與投資相關時事法律分析。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暫時不接受投稿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5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