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好三壞:對15號性平教育公投投下同意票(辯論發言稿)|王鼎棫

王鼎棫

2018-11-06發佈

2023-03-04更新

兩好三壞:對15號性平教育公投投下同意票(辯論發言稿)|王鼎棫

兩好三壞:對15號性平教育公投投下同意票(辯論發言稿)|王鼎棫
quotationmark image

為什麼我們需要性平教育?王鼎棫公投辯論發言全文

quotationmark image

兩好三壞:對15號性平教育公投投下同意票(辯論發言稿)|王鼎棫

就在今年9月4號,歷經衝刺了37天的日子,在所有支持者的齊心奧援下,共為平權公投募集了「百萬份」連署,創下非政黨主導的公投案下,最快達標的紀錄,為同志運動注入一劑強心針!

目前正是平權公投的最後一哩路,作為領銜人,誠摯邀請還沒做出投票決定的您,在意孩子的您,在意台灣未來發展的您,看看這份為您提供的專屬意見,一起為台灣的下一代打造最美滿的成長環境,我們都應有共識:孩子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希望,讓愛沒有局外人!

在開始之前,先跟您報告一下重要前提:現在的國中小校園,確實存在同志孩子,而為了讓同志孩子能探索自己,非同志孩子能願意接納他們,彼此和諧共生,每個出版社的作者與編輯都很努力寫出同志教育的教材(認識同志而非鼓勵作為同志),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許多專業同仁也很盡責替為我們普羅大眾審稿,希望下面討論可以共同在這基礎上開展。

以下就先來破除反方三個常見的錯誤(簡稱三壞),再來說明請您投下同意票的兩個理由(簡稱兩好)!

45460980_314146496032685_3168133865130688512_n.jpg

第一壞:同志教育不會把小孩教成同志,而是教導小朋友不要歧視同志

反方認為,之所以會有同志,大多受到後天的影響,認為性傾向的根本成因除了家庭失能外,尤其現行課本讓青少年認知:可以自由選擇當男生或女生,或開始愛上同性別,因此批評性別光譜是台灣原創的錯誤理論,應該讓孩子知道,生理性別是固定的,若要改變是不可逆的。

然而國際上諸如美國心理學會、美國兒科醫學會等主流醫學機構都認為,目前尚無研究可以證明性傾向是由特定因單一素造成,多數科學家相信先天、後天的因素都發揮了極為複雜的作用,甚至主流文獻更指出這是植基於基因的運作,加上後天環境,才能慢慢被引導出來;
就像漢人孩子,不會在學習原住民文化後,瞬間變成原住民,反之亦然。

簡單說,孩子不會被學校教育「變成」同志,只會自然「發現」自己的特質屬於同志,而我們就是要透過教育來教導青少年尊重彼此差異,不要藉此欺負同學。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性傾向沒有選擇意識。世界衛生組織更說,沒有科學根據能證實,人類能有效改變另一人的性傾向。

而且,台灣精神醫學會和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的421位醫師,更公開連署挺同志教育,認為接受同志家庭撫養的孩子與異性戀父母的孩子,在發育、適應力都無明顯差異,亦無證據顯示同志家庭會影響子女的性別認同或性傾向。那麼不禁想問,同志家庭從小薰陶的孩子都不會被影響性傾向,現行簡要的同志教育又怎能影響得了孩子們呢?

千萬不要忘記,在台灣,同志幾乎都是在異性戀的家庭下長大的,如果真的能選擇,誰會自願選擇一個生下來就要倍受歧視,連相愛或結婚的權利都要上街爭取的情況?如果各位的孩子是同志,請問您捨得讓孩子站在街上痛苦吶喊;明明是一條自然的生命,卻要被旁人用放大鏡檢視他是否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嗎?

第二壞:性平教育讓孩子學習自慰或情慾開放,是錯誤謠言

外界網路平台及各大line群組經常出現以下謠言:「現在國小三年級教保險套、國小四年級教自慰、國小五年級教如何許多人一起性行為」等類似言論,亦經教育部於今年10月30號的新聞稿中,查證國小教科書相關內容,絕無此事,該等皆非現行教科書內容。

此外,當我們實際翻開國中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的課本章節,也可以發現根本沒有謠言所稱「指導多元情慾開放」的情形;對照反方說法似乎都誤指向性別光譜—那些引導學生看見性別差異的教材。

請注意:認識同志不等於鼓吹作為同志!

像是性別認同光譜,只是協助青少年認識自身生理與心理性別具有差異的可能性,且根據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論,孩子們在五歲之前,對於自身的性別認同實已趨向穩定,何以還能在國中小階段透過教材予以轉變?更別說性傾向決定於基因,後天的教育亦只不過是協助他發現自我對於情感的寄託之處。

也就是說,性別光譜也只不過是反應男女性別之間的多種可能現況,絕對不是也無法透過這些教材,「輕易促發」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流動。

若將性平教育侷限在兩性二元的刻板印象,不斷地要求女孩子要認同自己「溫柔賢淑」,男孩子要督促自己「堅強勇敢」,也別忘兩性相愛,根本就是公然對所有介於中間模糊地帶的孩子們進行壓迫,使他們無從認識自我,不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接納的。

第三壞:誤認青少年不適合學同志教育

反方認為,青少年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此時實施同志教育,灌輸多元性別等教學,恐有害學生性別認同及性傾向的自然發展,而家庭教育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加強品格教育,學習同理而非學習同志,才能根本解決所有歧視。

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精神醫學會早已認定,非異性戀之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人類發展多樣性的正常表現。對青少年教一件正常表現的事,為什麼會影響身心健康?

更何況,若真的有誠實檢視教科書,可以發現:現行國小教材仍是「兩性」教育,並未納入多元性別觀點;一直到國中,教材才開始涵蓋多元性別內容,無論是翰林、康軒的版本(國二綜合活動課本),大都不超過三頁,不到國中三年綜合領域的千分之五,也遠小於品格教育、家庭教育與情感教育分量,如此正常又輕微的言論,何以產生禍害?

當國中小學童早就用「搞gay」等語來嘲弄他人,或是心中懵懵懂懂對「同志」這個議題產生興趣時,教師就應該要及時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讓他們認識不同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而不是放棄他們,告訴他們「你還小,不適合談這個議題」。

況乎,反方改提倡品德教育,而不實施同志教育,不讓人確實理解同志孩子思考的作法,就像只道德勸說叫人不要違規,卻不讓駕駛人了解什麼是交通規則和汽車特性,就想降低交通事故般荒謬。

具體來說,教育不只是教導某個年齡區間所需的知識、態度和技能,也是希望提早為下一個發展階段做準備。根據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林文旭老師的調查,女生發生第一次性行為高峰期分別出現在 18 歲(高中畢 業升大學暑假)以及 20 歲(大三及大四期間);相反地,男生發生第一次性行 為的高峰約在 19 歲(大一或大二期間),當孩子隨著成長,開始要學習面對情慾的面貌,為何不及早為他們提供關於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知識?這樣不也等於要一個人在不了解交通規則和汽車特性的前提下,就要矇著眼開車上路般荒謬!

況且,性別認同、性別氣質、性傾向相關的霸凌不只盛行於校園,更遍佈職場、家庭和社會各處,對於霸凌受害者的身心,造成嚴重且長遠的影響,所以我們更應積極重視並督導各級學校確實進行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完整課程的性平教育,以減少類似霸凌悲劇再次發生。

完整的性別平等教育,應自兒童時期即從家庭與學校開始進行,才能持續擴及整個社會每個角落和每個人的一生。

第一好:認識並接納自己

當同志孩子在成長時期發現自己與常人的不同,起初往往會緊張恐慌、孤立無援,甚至產生罪惡感並自責。同志教育的誕生,就是用以告訴孩子,就算發現自己性別氣質與眾不同,又或受同性吸引,也完全不必害怕,因為那就是最自然的自己。

多國研究指出,只要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族群的權利和平等受到保障,該族群的精神疾病罹患率就會下降,而這樣的保障自然要從,個人意識萌芽,尤其國中小階段的時候開始做起。

猶記「有人在搞gay!」是童年下課時常出現的對話。小時的我們也許隱約覺得這些詞是「不好的」,若進一步問「搞gay」或「同性戀」是什麼意思,我們經常面面相覷,抑或無法解釋出所以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別氣質、性別認同以及性傾向,當孩子對這些真實存在的特質感到疑惑、好奇,甚至在生活上碰上霸凌,讓恐懼變成他們的生命經驗時,難道我們仍應袖手旁觀嗎?既然這是發生在校園裡的日常現象,我們為何不直接用教育課程引領學生?

若學校不教同志教育,在這樣資訊流通的時代,孩子很可能透過其他管道接收錯誤訊息,情況反更加令人擔憂。況且,孩子若沒歷經同志教育,可能會因此陷入對自我的誤解,無法理解自己是正常的,也會因為否定自進而帶著負面價值成長,因此耗費許多不必要的心力,減損自身的學習及創造力,進而產生自虐或隱藏認同去霸凌其他孩子的念頭,這些絕對都不是你我樂見的故事。

第二好:學會尊重多元差異,包容彼此

學生終究會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面對形形色色的個人,同志教育是讓孩子在展翅高飛之前,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環節;對許多孩子來說,這也可能是她/他們認識其他人生命經驗的珍貴機會。因此,這不是「能不能教」的問題,而是「如何去教」的任務!

請注意:相較反方要把同志教育「完全」從國中小階段整碗捧走,我們認為國中小階段一定要有同志教育,甚至要用法律來鞏固,至於要教多少,如何才適齡,都可以再廣泛討論!

許多同志在不同採訪皆曾表示:求學過程裡,因為學校缺乏同志教育而常被霸凌,在這樣子的狀態下,實在沒辦法認同自身特質的存在,沒有辦法去接納對好像異類一樣的自己。

茲舉促成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葉永鋕事件為例。他是一名國中生,常因陰柔氣質受到同學捉弄,如以「驗明正身」的名義強行脫下褲子,這樣的生活,使他不敢單獨在下課時間如廁,以避免霸凌。就在某次下課前五分鐘,他舉手向老師表示想去廁所,卻疑似於廁所內跌倒,發生顱內出血,卻因身旁無人能即時送醫,導致失血過多死亡。

葉永鋕事件引發大眾對「性別氣質霸凌」的關注,所以我們才希望透過性別平等教育法,用制度化的教育,帶領學生認識各種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還有不同性社群的文化差異,藉此消除因歧視所產生的暴力與霸凌,學會尊重多元差異,包容彼此。

做孩子的擁護者,這次讓我們為平權而投!

陳君汝女士,葉永鋕之母,在孩子過世後,也致力聽見其他同志的故事。葉媽媽常說:「我會問,他們有罪嗎?我的小孩子沒有了,但我要救像他們一樣的小孩子。」

2010 年,葉媽媽參加了高雄同志大遊行,她站上舞台說道:「孩子們,你們要勇敢,天地創造你們這樣的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讓你們去爭取人權。要做自己,不要怕。」她繼續說:「你們不要哭,我們沒有錯。我們要向著陽光,去爭取我們的權利。」

葉媽媽說的沒有錯,反同方不斷擔憂同志的成因,始終是個假議題,因為這預設了同志是有「瑕疵」的,但又基於這份錯誤的擔憂,害怕自己孩子變成同志,因而一昧反對「讓孩子們健康長大」的同志教育,

同志教育,就是引領孩子們的那道曙光,不分你我,讓所有人都能學習到同志生涯發展中的困境,避免同志孩子感到被孤立,使不同特質的社會群體都能和諧共生,攜手找出生命的出路與天空。

經過十數年的上路,同志教育已逐漸替台灣奠定「亞洲同志燈塔」的國際地位。這種文化積累,正是台灣人民應該珍惜的「台灣價值」─讓台灣人民驕傲挺胸的內涵,因為這讓台灣的國際能見度與聲譽更上一層樓,使台灣與中國的區隔,也更加清晰。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相信孩子會大,我們會老,只有他們快樂長大,我們才能被他們快樂的照顧著。支持同志平權的14號與15號公投,正是打造讓孩子們快樂長大並落地成家的重要力量,在這衝刺五百萬的關鍵時刻,我們需要您的力量一起為孩子們的未來發聲,懇請您的支持,謝謝大家!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