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可以規定我的髮型嗎?

白廷奕

2024-04-08發佈

2024-06-08更新

學校可以規定我的髮型嗎?

學校可以規定我的髮型嗎?
quotationmark image

為自己選擇適合的髮型,並為其負責,也是一種學習與成長。例如,必須理解自己的髮質,思考染燙或使用髮膠可能對頭髮產生什麼影響等。作決定難免會有疏忽,可能為自己帶來糟糕的結果。而承擔結果就是對自己所作的決定負責,這是享受自由的同時,必須面對的事情。

quotationmark image

學校可以規定我的髮型嗎?

你的學校有沒有什麼奇怪的校規呢?之前有網友整理出一些奇怪的校規,像是禁止學生吃棒棒糖、禁止學生留瀏海、掉進鯉魚池塘會被記過等。雖然看起來很好笑,但值得我們反思,這些要求學生遵守的規範,是否不當限制學生的自由?最常被拿出來討論、也最被人詬病的校規,應該非「髮禁」莫屬。我們一起來回顧髮禁的演進歷史。

教育部開放髮禁 私校彈性配合

很久以前,中學生幾乎是不能決定自己的髮型的。男學生通常會被規定理平頭,且不可以有鬢角;女學生頭髮的長度最多只可以留到耳垂下方 1 公分,且不可燙髮。直到 2005 年,教育部宣布開放髮禁,髮禁才逐漸走入歷史。教育部表示,學生決定自己的髮型是基本人權,學校不可以將髮型納入輔導管教及校規規定的範圍,也不可以藉故檢查或處罰學生。

然而,由於私立學校不是政府興辦的,教育部為了表示尊重,沒有直接要求私校解除髮禁,而是以溝通的方式,嘗試說服改變私校校規。至今,許多私校仍保留髮禁的規定。

近幾年,教育部國教署曾接獲民眾陳情,指出某國中有不當限制學生髮式及服裝儀容的情況。根據學生及校友的說法,該國中要求男同學理平頭,每三個禮拜檢查一次。檢查時,老師會把手放在男同學的頭上,頭髮長度不得超過手指間的縫隙。不合格的學生會被強制帶去給理髮師剃成平頭。

憲法保障身體自主權 為自己做決定

私立學校繼續維持髮禁,完全沒問題嗎?當然不是。在臺灣,私立學校也受到憲法的約束,而憲法保障每個人的身體自主權。一般來說,身體自主權指的是一個人掌握自己身體的相關權利。當一個人有身體自主權時,他可以決定一切與自己身體有關的事情,包括要吃什麼食物、要穿什麼衣服、要不要給別人碰觸等,當然也包含要剪什麼髮型。

為了維護學生的身體自主權,教育部訂定了「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根據該注意事項,除非是基於防止學生的安全遭受危害,或是防止疾病傳染,否則學校原則上不可以限制學生剪什麼髮型,或以學生髮型不當為由施以處罰。這個注意事項的規定適用於全國學校,也就是說,私立學校也受到規範。

如果學校不遵守這個注意事項,依然限制學生的髮型,甚至以記過來威脅學生,該怎麼辦呢?首先,可以向教育部及各縣市教育局(處)申訴,將學校的髮禁情況告知公家機關,請他們處理;也可以向關心學生事務的民間組織投訴,例如人本教育基金會與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此外,如果學校以髮禁為由,對學生作出懲處,學生可以依法對學校提出申訴、再申訴,如果對申訴結果不滿意,還可以提出行政訴訟。

決定髮型也是成長 學習為自己負責

「都顧著玩頭髮,哪有心思念書!」剛開始解除髮禁時,最不能接受的是家長及老師。對部分的家長及老師來說,解除髮禁意味著學生可能更容易分心、成績會變差;此外,認為如果沒有在頭髮上表現出「秩序」,會讓老師越來越難管。然而,學習教科書的知識,不是學生待在學校裡唯一重要的事。

為自己選擇適合的髮型,並為其負責,也是一種學習與成長。例如,必須理解自己的髮質,思考染燙或使用髮膠可能對頭髮產生什麼影響等。作決定難免會有疏忽,可能為自己帶來糟糕的結果。而承擔結果就是對自己所作的決定負責,這是享受自由的同時,必須面對的事情。

因此,解除髮禁意味著學生可以決定自己的頭髮樣式,讓頭髮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同時,也透過自己作決定的過程,學習對自己負責。

本專欄為法律白話文運動與《中學生報》的合作專欄。《中學生報》是國語日報社專為國高中生量身打造的刊物,每週一出刊。內容涵蓋中英對照的國際新聞、時事科學新知、法律媒體素養、生活、文藝、校園、職涯探索、升學輔導、心情抒發,以及學生作品發表等。以提升中學生的國際視野、語文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自我探索的自學能力為目標。希望陪伴中學生度過豐富多彩的青春。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