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罪和成人有何不同?

白廷奕

2024-02-26發佈

2024-04-02更新

少年犯罪和成人有何不同?

少年犯罪和成人有何不同?
quotationmark image

從這些繁雜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法律在很多地方都寬待犯罪的少年。這是因為少事法修正時,採取了社會學及心理學家的觀點,認為少年的偏差行為來自不良的家庭或社會因素,需要的不是「處罰」而是「矯治」,因此明定保障少年健全自我成長、調整成長環境,才是少事法的根本目的。

quotationmark image

少年犯罪和成人有何不同?

去年 12 月發生了一起悲劇。某中學國中部一名女同學去隔壁班找朋友聊天,被楊姓同學喝止,於是找來另一名 15 歲少年與他理論。過程中兩人起了爭執,少年拿出彈簧刀揮砍,刺中楊姓同學頸部,導致他送醫後傷重不治。

這起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網友自稱被害人家屬,在社群媒體 Dcard 上貼文,表示希望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簡稱少事法),讓犯罪「一律刑法處理」。這是什麼意思?難道少年犯罪就不用負責嗎?

少事法特別程序 助健全成長

《刑法》規定,14 歲以上、未滿 18 歲的人屬於「限制責任能力人」,如果犯罪,仍須負擔刑事責任,只是法院可以視情形減輕。不過,考量到少年(12 歲以上、未滿 18 歲的人)還在成長階段,難免會受環境及同儕影響,比起責罰更應注重教育,因此,如果犯罪者是少年,會適用少事法的特別程序。

少事法規定,少年觸犯刑罰法律的案件,要先交給少年法院,由少年調查官調查少年做了什麼事、品格、經歷、身心及家庭狀況等,並提出報告。此外,如果少年法院認為少年的環境為其帶來不良影響,照顧者又無法適當管教時,可以將少年收容於少年觀護所,由少觀所進行身心評估及行為觀察,並提出鑑別報告。

看過報告之後,如果少年法院決定開始審理,通常會請少年的實際照顧者及輔佐人到場,討論採取什麼樣的處分及安排,才有助於少年健全成長。過程不僅不用穿法袍,也不必在正式法庭內進行,去除嚴肅權威的形象與氣氛。相比之下,成人如果犯罪,可能會被羈押於看守所,案件也是直接由檢察官偵查、起訴。

矯正學校教育 課業心理輔導

少年事件的調查及審理都是不公開的,審理過程外界無法知道少年法院如何認定涉案少年的行為。如果當事人是故意殺害楊姓同學,或是故意傷害楊姓同學的過程中意外導致死亡,少年法院就必須將這起案件交給檢察官偵查。「殺人罪」及「傷害致死罪」的最輕本刑都超過 5 年有期徒刑。

一旦檢察官決定起訴,法院也判決有罪,涉案少年就必須負擔刑事責任。以《刑法》殺人罪為例,將會面臨死刑、無期徒刑或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傷害致死罪則會面臨無期徒刑,或 7 年以上有期徒刑。不過,《刑法》禁止對未成年人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因此可以預期,涉案少年不會被關押終身。

如果是成人,就要直接進入監獄服刑。但為了讓少年能繼續求學,法務部矯正署設有四所矯正學校,涉案少年會進入矯正學校就讀;如果年滿 23 歲時還有刑期,才會轉往監獄服刑。比起監獄,矯正學校的環境更像一般學校,提供少年國民教育及技職教育,還有課業及心理輔導。

環境導致偏差 矯治引回正途

少事法規定,如果少年對自己的所做所為有後悔反省的事實,有期徒刑執行超過三分之一後,就可以申請假釋。相比之下,成人受刑人至少須執行超過二分之一刑期,才能申請。此外,刑期執行完畢 3 年後,少年曾受有罪宣告的紀錄將會被塗銷,未來在俗稱的「良民證」上,也不會有前科資料。

從這些繁雜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法律在很多地方都寬待犯罪的少年。這是因為少事法修正時,採取了社會學及心理學家的觀點,認為少年的偏差行為來自不良的家庭或社會因素,需要的不是「處罰」而是「矯治」,因此明定保障少年健全自我成長、調整成長環境,才是少事法的根本目的。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不公平,但許多少年走上歧途是因為環境使然,如果社會不願為其保留生存的空間,未來他們可能會在歧途上繼續走下去。在悲劇發生之際,會憤怒、會悲傷都是合理的,但我們仍須理性檢視制度的背後意義,才能真正接住每個人。

本專欄為法律白話文運動與《中學生報》的合作專欄。《中學生報》是國語日報社專為國高中生量身打造的刊物,每週一出刊。內容涵蓋中英對照的國際新聞、時事科學新知、法律媒體素養、生活、文藝、校園、職涯探索、升學輔導、心情抒發,以及學生作品發表等。以提升中學生的國際視野、語文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自我探索的自學能力為目標。希望陪伴中學生度過豐富多彩的青春。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