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彥熹
2017-04-23發佈
2023-03-05更新
陳彥熹|出國幫人代購商品回來會犯法嗎?

平常有些人出國,都會問周遭親朋好友需不需要幫忙代購;或者出國幾天卻只帶了一個超空的行李箱就登機,回來卻變成兩個行李箱全滿狀況都有可能。因為相同品牌的商品,可能透過各種稅的層層剝削,導致本身成本沒有那麼高的商品售價卻貴得驚人!因此慢慢地在網路科技發達下,漸漸地產生一種「代購」文化。而代購的行為是否會影響到原商品權利人的權利呢?
陳彥熹|出國幫人代購商品回來會犯法嗎?
小熹:嘖嘖~妳每次出國都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回來,錢多喔?
小縢:這你就不懂了,你知道嗎?這些東西拿回來台灣賣,能賺多多錢嗎?
小熹:你說說看,多多?
小縢:哼哼哼,反正是你無法想像的多!
平常有些人出國,都會問周遭親朋好友需不需要幫忙代購;或者出國幾天卻只帶了一個超空的行李箱就登機,回來卻變成兩個行李箱全滿狀況都有可能。想必讀者們都很清楚,因為相同品牌的商品,可能透過各種稅的層層剝削,導致本身成本沒有那麼高的商品售價卻貴得驚人!因此慢慢地在網路科技發達下,漸漸地產生一種「代購」文化。
而代購的行為是否會影響到原商品權利人的權利呢?(噢對了!商品權利人包含擁有著作權使用權、商標權哈或者專利權的人喔!)
首先,先說明代購的性質,代購,也就是代替別人購買商品,他是一個平行輸入的概念,並沒有和任何的代理商簽約進口等契約,而是透過個人或商家自行去他國購買,並於國內銷售。這些商品也就是我們平常常聽到的「水貨」囉。
當然,水貨並非仿冒品,它只是沒有經過原廠公司的授權進口,仍然是正牌的商品喔!
再來要探討關於販賣「未經授權進口的商品」是否犯法呢?
這牽涉到智慧財產法中的權利耗盡原則,這個原則是指一個權利人擁有的權利會在商品售出取得利益的瞬間耗盡他的權利。(聽起來很可怕,但先別怕)也就是說,原權利人一旦售出商品後,就沒有權利再限制別人對於這個已售出商品的買賣或使用了。
以法條規範的角度來看,著作權法第 87-1 條、商標法第 36 條、以及專利法第 59 條,三者都在說明權利耗盡原則,如果在國外是合法的購買該商品,那麼權利人就不能在打著自己是權利人的名號來禁止你在別的地方販售囉。也就是說,從國外買回來有關著作權、商標權以及專利權相關商品,在不要太超過的情況下是不會違法的,因為你已經在國外購買時買斷權利人的權利,所以說啊~如果已經在市場上透過買賣而合法流通,就放心地去賣吧!因為這樣是不會違法的!
但是,凡事必有例外,雖然原則上幫親朋好友代購物品雖然不是基於營利的意圖,但如果是把買回來物品放在網路上拋售,就要注意關於營業稅法部份的問題喔!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一條及第六條第一款官定關於透過網路等方式銷在境內銷售物品,需要課一定得營業稅,所以代購的行為也許不犯法,但代購不繳稅的行為,就可能會觸法喔!
參考法條
著作權法第 87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視為侵害著作權或製版權:
一、以侵害著作人名譽之方法利用其著作者。
二、明知為侵害製版權之物而散布或意圖散布而公開陳列或持有者。
三、輸入未經著作財產權人或製版權人授權重製之重製物或製版物者。
四、未經著作財產權人同意而輸入著作原件或其國外合法重製物者。
五、以侵害電腦程式著作財產權之重製物作為營業之使用者。
六、明知為侵害著作財產權之物而以移轉所有權或出租以外之方式散布者
,或明知為侵害著作財產權之物,意圖散布而公開陳列或持有者。
七、未經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授權,意圖供公眾透過網路公開傳輸或重製
他人著作,侵害著作財產權,對公眾提供可公開傳輸或重製著作之電
腦程式或其他技術,而受有利益者。
前項第七款之行為人,採取廣告或其他積極措施,教唆、誘使、煽惑、說
服公眾利用電腦程式或其他技術侵害著作財產權者,為具備該款之意圖。
著作權法第 87-1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前條第四款之規定,不適用之:
一、為供中央或地方機關之利用而輸入。但為供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之利
用而輸入或非以保存資料之目的而輸入視聽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者,
不在此限。
二、為供非營利之學術、教育或宗教機構保存資料之目的而輸入視聽著作
原件或一定數量重製物,或為其圖書館借閱或保存資料之目的而輸入
視聽著作以外之其他著作原件或一定數量重製物,並應依第四十八條
規定利用之。
三、為供輸入者個人非散布之利用或屬入境人員行李之一部分而輸入著作
原件或一定數量重製物者。
四、中央或地方政府機關、非營利機構或團體、依法立案之各級學校,為
專供視覺障礙者、學習障礙者、聽覺障礙者或其他感知著作有困難之
障礙者使用之目的,得輸入以翻譯、點字、錄音、數位轉換、口述影
像、附加手語或其他方式重製之著作重製物,並應依第五十三條規定
利用之。
五、附含於貨物、機器 或設備之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隨同貨物、機器或
設備之合法輸入而輸入者,該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於使用或操作貨物
、機器或設備時不得重製。
六、附屬於貨物、機器或設備之說明書或操作手冊隨同貨物、機器或設備
之合法輸入而輸入者。但以說明書或操作手冊為主要輸入者,不在此
限。
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之一定數量,由主管機關另定之。
商標法第 36條:
下列情形,不受他人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
一、以符合商業交易習慣之誠實信用方法,表示自己之姓名、名稱,或其
商品或服務之名稱、形狀、品質、性質、特性、用途、產地或其他有
關商品或服務本身之說明,非作為商標使用者。
二、為發揮商品或服務功能所必要者。
三、在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
之商品或服務者。但以原使用之商品或服務為限;商標權人並得要求
其附加適當之區別標示。
附有註冊商標之商品,由商標權人或經其同意之人於國內外市場上交易流
通,商標權人不得就該商品主張商標權。但為防止商品流通於市場後,發
生變質、受損,或有其他正當事由者,不在此限。
專利法第 59條:
發明專利權之效力,不及於下列各款情事:
一、非出於商業目的之未公開行為。
二、以研究或實驗為目的實施發明之必要行為。
三、申請前已在國內實施,或已完成必須之準備者。但於專利申請人處得
知其發明後未滿六個月,並經專利申請人聲明保留其專利權者,不在
此限。
四、僅由國境經過之交通工具或其裝置。
五、非專利申請權人所得專利權,因專利權人舉發而撤銷時,其被授權人
在舉發前,以善意在國內實施或已完成必須之準備者。
六、專利權人所製造或經其同意製造之專利物販賣後,使用或再販賣該物
者。上述製造、販賣,不以國內為限。
七、專利權依第七十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消滅後,至專利權人依第七十條
第二項回復專利權效力並經公告前,以善意實施或已完成必須之準備
者。
前項第三款、第五款及第七款之實施人,限於在其原有事業目的範圍內繼
續利用。
第一項第五款之被授權人,因該專利權經舉發而撤銷之後,仍實施時,於
收到專利權人書面通知之日起,應支付專利權人合理之權利金。
營業稅法第 1條:
在中華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勞務及進口貨物,均應依本法規定課徵加值型
或非加值型之營業稅。
營業稅法第 6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為營業人:
一、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營、私營或公私合營之事業。
二、非以營利為目的之事業、機關、團體、組織,有銷售貨物或勞務。
三、外國之事業、機關、團體、組織,在中華民國境內之固定營業場所。
四、外國之事業、機關、團體、組織,在中華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
銷售電子勞務予境內自然人。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熱門文章

專題2024-08-06
國會改革憲法辯論(三):國情報告總統可以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