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性騷擾如何自保?

白廷奕

2024-03-25發佈

2024-06-08更新

校園性騷擾如何自保?

校園性騷擾如何自保?
quotationmark image

如果你的同學不覺得被冒犯,你對同學開黃腔就不算性騷擾,但這也不代表你可以隨便對別人開黃腔。因為,每個人的界線都不同,你的好朋友可以接受你對他開黃腔,不代表其他同學也可以接受。重點在於,與別人互動時,必須確認並尊重每個人的界線,在彼此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進行互動。如果能做到這點,才能真正的避免性騷擾發生;也才能在校園中贏得好人緣。

quotationmark image

校園性騷擾如何自保?

TVBS 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電話訪問近兩千名女性中,有 16.4% 在一年內曾有公共場所被性騷擾的經驗。另有研究指出,16 歲以上的女性,有 81% 的人一生中至少會有一次被性騷擾的經驗。從這些數據可以發現,性騷擾真的是很普遍的問題。

讓人感到冒犯 性騷就成立

你可能會覺得,性騷擾是不對的行為,這大家都知道呀;但事實上,許多做出性騷擾行為的人,會覺得自己只是「開開玩笑」或「表達關心、親密」。到底什麼樣的行為才算性騷擾?

根據《性騷擾防治法》的規定,性騷擾指的是在違反別人意願的情況下,對對方做出與「性或性別」有關的行為。這些行為可能傷害他人的尊嚴,使他人心生恐懼、感覺被冒犯,導致工作、教育或正常生活被不當影響,或作為增加或減少他人權益的條件。

前陣子,臺灣某高中傳出教官對女學生性騷擾的事件。教官對學生說「你身上怎麼這麼香?」、「怎麼該長肉的地方沒長肉?」等話語,甚至直接碰觸受害學生的肩膀及頭髮,造成學生精神壓力與抑鬱。這些行為都是典型的性騷擾。然而,如果這位教官辯稱自己沒有想要「吃豆腐」,只是希望透過開玩笑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可以不被認定為性騷擾嗎?

答案是:不管你做這些跟「性或性別」有關的行為時,是不是帶著性的目的,只要對方感受到被冒犯,而且社會普遍也認為這些行為會冒犯別人,在法律上都會被認定為性騷擾。

性平教育法 配套保障措施

如果發生性騷擾的當事人一方是學生,另一方是學校校長、教師、職員、工友或學生,就屬於「校園性別事件」,被害人可以依照《性別平等教育法》向學校或地方政府申請調查。學校或地方政府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就會開始展開調查,並向學校或地方政府提出報告,由學校或地方政府依法處理。

在處理校園性別事件時,學校或地方政府也必須依照被害人的需求,提供心理諮商與輔導等服務,必要時也必須提供保護措施、法律協助、社會福利資源轉介等服務。為了保障被害人的權益,學校或地方政府也可以彈性處理出缺勤記錄或成績考核、減少當事人互動機會等措施。

舉例來說,好棒國中的學生 A 被老師 B 性騷擾,A 可以向好棒國中申請調查,期間,好棒國中可以請學校輔導室關懷A,或引介諮商心理師和 A 對談。此外,A 可能會因為被性騷擾不敢到學校上課,好棒國中可以基於保護立場,讓 A 不受學校原本請假規定的限制,持續請假;或將 B 調離 A 所屬的班級,避免兩人見到面。

尊重人際界線 贏得好人緣

此外,我們常看到同學間彼此開黃腔,開黃腔的行為算是性騷擾嗎?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如果你做的行為跟「性或性別」有關,社會普遍認為會冒犯到別人,而別人確實感到被你冒犯了,就成立性騷擾。

如果你的同學不覺得被冒犯,你對同學開黃腔就不算性騷擾,但這也不代表你可以隨便對別人開黃腔。因為,每個人的界線都不同,你的好朋友可以接受你對他開黃腔,不代表其他同學也可以接受。重點在於,與別人互動時,必須確認並尊重每個人的界線,在彼此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進行互動。如果能做到這點,才能真正的避免性騷擾發生;也才能在校園中贏得好人緣。

本專欄為法律白話文運動與《中學生報》的合作專欄。《中學生報》是國語日報社專為國高中生量身打造的刊物,每週一出刊。內容涵蓋中英對照的國際新聞、時事科學新知、法律媒體素養、生活、文藝、校園、職涯探索、升學輔導、心情抒發,以及學生作品發表等。以提升中學生的國際視野、語文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自我探索的自學能力為目標。希望陪伴中學生度過豐富多彩的青春。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