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智
2023-10-28發佈
2023-10-29更新
走一段跨性別的路:他們不是跨性別,為何來到這裡(上)

2023年10月27日,在台北西門町的繁華街道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舉辦了第五屆跨性別遊行。但遊行的意義遠遠超出數字和熱鬧的氛圍。我們在現場發現許多非跨性別族群的人士,包括網紅呱吉、直男、媽媽跟來自馬來西亞的朋友,這激發了一連串問題:這些人為何參與,又在心頭轉動著什麼想法?這是否代表台灣社會日益接受性別多樣性?
2023年10月27日,在台北西門町繁華的街道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舉行了第五屆跨性別遊行。然而這場遊行背後的意義,遠非僅能以熱鬧的氣氛和參與人數來衡量。在現場,我們看到不只有跨性別群體,還有其他不同背景的人士,他們為何選擇參與?他們心中是否也有屬於自己的觀點與疑惑?
我們特別走訪了多位參與遊行的人,包括KOL呱吉、異性戀男性、來自馬來西亞的朋友,以及一名跨性別的母親,我們問他們簡單卻重要的問題:你為什麼參與這次遊行?你對跨性別的看法是什麼?你如何跟身邊的跨性別朋友相處?
這些問題,看似平凡,但卻觸及每個人深層次的思考與情感。過去許多人對於公開回答這類問題顯得猶豫,甚至擔心會受到外界的歧視或責難。但本次的受訪者十分樂意為跨性別者發出聲音。這是否暗示著,跨性別議題,作為台灣社會日益受到關注的議題,正逐漸從邊緣走向主流,讓更多人願意站出來表達自己的立場與看法。
為了更全面呈現這些寶貴的觀點,我們使用影像專題的形式,讓你了解願意來到跨性別遊行的人,他們心中的真實想法。我們將受訪內容改寫為文字,發布在法白的官網上,希望能讓你透過這些不同的角度,更深入了解這個議題。
呱吉(邱威傑)
我記得可能是四、五年前,我就已經開始參加跨性遊行,那時候參與的人非常少,大概只有一兩百人。現在看到這麼大的規模,我其實還蠻驚訝的。因為在台灣,跨性別在平權運動方面的進度一直較為緩慢。
像日本就已經有很多跨性議員在東京議會任職,但在台灣還沒有看到類似的現象。雖然我們有跨性別的部長,但那算是比較特殊的情況。
我認為台灣社會對這個群體的不了解,導致了很多恐懼和污名。像在公共空間使用,例如廁所等,就能看出大家對這個群體還有很多過度的謹慎和恐懼。
至於為什麼我願意站出來,我從來沒有怕過這一點。即使在420大麻遊行我也有參與,所以這對我來說沒有差別。
*邱威傑曾擔任台北市議員。
https://youtube.com/shorts/ZqLunP3RJQo?si=XqqO3F_J8RNLs7Mi
直男
我之所以來參加遊行,主要是因為我有很多跨性別和LGBTQ+圈內的朋友。今天剛好來西門町玩,就想順便來支持一下。參加過後,我真的覺得台灣是一個很自由的國家,比起我在新加坡和香港的朋友,他們那裡根本無法想像會有這種大規模的集會和遊行。
我本身是直男(異性戀男性),但我也有跨性別和圈內的朋友。其實,我今天來也看到了一位很漂亮的跨性別女生,想要 和她合照,但她後來消失了,我就順著人潮走了進來。
在跟跨性別朋友的互動中,我的主要觀點就是尊重。即使他們生理上是男性,但內心是女性,他們也應該有做自己的自由。做了邊境手術或其他改變,對他們來說都是生命中的一個重大挑戰。雖然我是直男,他們對我沒有生理上的吸引,但作為朋友來說,絕對沒有問題。
總而言之,我覺得大家在認識跨性別朋友時,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和包容。這樣的態度不僅能讓他們感到被接納,也能讓社會變得更加多元和寬容。
(本次訪問未詢問受訪者姓名,故以「直男」代稱)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fbe9wbJTUtA
郭媽媽
我是同志父母愛心協會的成員,我的孩子是跨性別人士,他在生活中確實遭遇不少困境,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人對這個議題不太了解。雖然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逐漸得到社會的接受,跨性別議題還是相對陌生。我認為不只是同志社群需要勇敢走出來,異性戀的人也需要開放心胸,去了解和包容這個群體。
作為一位跨性別孩子的母親,我必須做更多的功課,多走幾里路來了解我的孩子。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因為跨性別本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議題。
除了基本的性別轉換,還涉及到性取向,有男跨女,有女跨男,有的是異性戀,有的是同性戀。此外,跨性別人士的需求和情況也不一樣,有的只需要變裝,有的則可能需要手術、換證。我得花更多時間去了解這一切。
為了更多地了解這個群體,我搜尋了很多線上資訊,但還是覺得面對面地了解他們最有效。我也嘗該了解其他家庭的經歷。總之,我希望更多人能花時間去了解這個群體,畢竟他們就在我 們的周圍。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fbe9wbJTUtA
大馬朋友
我和我的朋友都是長期住在台灣的馬來西亞人,近日我們參加了台灣的跨性別遊行。我們選擇參加這個遊行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想要引起大家對馬來西亞跨性別群體所面對的壓迫和困境的關注。
在馬來西亞,我們的跨性別朋友處在非常嚴峻的狀況。他們不僅面對社會的歧視和偏見,更要面對法律和宗教的雙重壓迫。尤其對於那些身為穆斯林的跨性別朋友,他們受到伊斯蘭法的嚴格監管。僅僅因為聚在一起吃頓飯或是穿著和出生性別不同的服裝,就有可能被警察帶走,罪名可能是賣淫或男扮女裝。
在馬來西亞各州,伊斯蘭刑法對性別和性取向的規範非常嚴格。這意味著,如果你是穆斯林,而且是LGBTQ+中的某一群體,你會面對比其他族群更多的困難和壓力。這些壓力不只來自於法律,還有來自於家庭和朋友的排斥和歧視。
雖然我們現在居住在台灣,但我們仍然非常關心在馬來西亞的跨性別朋友。他們的生活比我們在台灣的生活要艱難得多,這讓我們非常不捨。我們希望,透過我們參加這次的遊行和分享我們的故事,能喚起更多人的關注,並促使更多的支持和照顧給予那些在馬來西亞仍然受到壓迫的跨性別群體。我們希望今天走的每一步,都能為他們帶來一絲希望和改變。
(本次訪問未詢問受訪者姓名,故以「大馬朋友」代稱)
本文為2023年第五屆台灣跨性別遊行專題報導上篇。
最新文章

專題2023-09-23
不是每個人都會唱歌跳舞:藝文活動中族群意象的呈現與歧見
文化的「不平權」不只發生在原住民族身上,新住民、客家人,甚至台語的使用者也經常在藝文作品中受到歧視,使其承受較為負面的行為與形象,比如便有評論指出過去的電視劇作品的劇情安排上,說台語的人經常帶有刻板印象,如反派、窮苦或者用於髒話。 到底為什麼這些情形仍然無法杜絕?藝文場域中還有其他歧視幽微地存在嗎? 9 月 23 日在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我們邀請到影評人 Yawi Nokex 亞威.諾給赫、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Tân Hong-hūi 陳豐惠,以及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林亭均,為我們剖析藝文場域裡的族群歧視,以及藝文場館能夠如何對抗這種不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