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智
2023-10-28發佈
2023-10-29更新
走一段跨性別的路:跨性別遊行的心聲,「跟我們正常互動就好」(下)

我們每天都在選擇,用什麼樣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也希望被接受。但許多跨性別人士卻常受到歧視和排斥。他們自己所認同的性別,可能不被他人承認,或忍受排擠及歧視,甚至是性別暴力。跨性別者的面貌多元,但他們面對社會大眾,卻有著十分一致的想法。
在性別議題上,跨性別人士常面對的不只是他們自己的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對他們性別的看法和接受度。他們可能因為自己的性別認同不符合社會規範,而遭受排斥或歧視,甚至是性別暴力
為了更深入了解跨性別族群,我們在2023年跨性別遊行現場,訪問了不同類型的跨性別人士,包括跨男、跨女、非二元性別者,以及性別不明者,請他們分享自己在性別認同與社會接受度方面的心路歷程。
儘管跨性別人士在性別認同和表達上有多種多樣的方式,但我們發現,他們對於希望被接受和理解這一點,卻是極為一致。對於尊重及包容,他們的期待也遠比我們所想像的不同。
這次專題,我們將這些不容易聽見的聲音轉化為文字,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跨性別人士在性別認同和社會接受度上所面對的多重困境和挑戰。我們在法白官網上發布的專題報導,希望能讓你透過這些不同的角 度,更深入了解這個議題。
Deven(跨男)
大家好,我是Deven,一名跨性別男性。今天我來參加這場遊行,主要是想讓那些還在尋找自己身份認同的人、或是那些不敢公開自己的性取向的人,知道這裡有一群可以給予他們支持的人。
在這個身為跨性別男性的過程中,我確實遇到了不少困難。因為我的身分證上的性別還沒有更改,這導致我在許多需要出示身分證的場合,例如去銀行開戶或者在求職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阻礙和不便。
我想告訴大家,其實跨性別者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他們不需要特殊的對待或照顧。大家只需要將他們視為一般的人,給予基本的尊重和平等的待遇即可。
如果有人對如何與跨性別者互動感到不確定或緊張,我建議不需要過度擔心。你只需要像對待你的鄰居或者家人一樣去對待他們,這樣就足夠了。
最後,我有自己經營的Podcast節目和Instagram帳號,名字是「阿塔男孩的跨旅程」,主要內容是分享有關跨性別男性的生活和經驗。如果有人對這個主題感到好奇或是想更深入了解,都可以來找我。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ZLKB2EpL5ik
愛麗絲(跨女)
大家好,我是愛麗絲,擔任熱線跨性別小組的義工。我的臉書粉專名稱是半糖愛麗絲,主要分享跨性別相關的訊息和倡議。
因為我還未更改證件上的性別,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困擾。舉例來說,無論是去銀行開戶、辦理區公所手續、看診或者找工作,每當需要出示身分證明時,常會因為外貌和證件上的性別不符而遭遇歧視或不友善對待。
畢竟 大眾對跨性別這一塊,還有很大的誤解或是歧視。我覺得我常常被當成珍奇異獸在對待,大家似乎忘記了,跨性別也是人。
我建議大家在與跨性別朋友互動時,不必過於專注於他們的性別身份,更不應提出不禮貌的問題或做出不適當的舉動。事實上,如果你和這個人不太熟,那麼就像對待任何人一樣正常互動就好。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UZu-iWO4nVM
Hemi(非二元性別者)
大家好,我是Hemi(音譯)。我是以跨非二元的身分來的。其實在跨性別這個大家庭裡,不一定只有跨男或跨女,跨性別不一定要在跨越指定性別(*原受訪者請求勘誤)的時候,選擇變成男生或女生,也有像我這樣的非二元性別的人存在。我們不會特定地選擇成為男性或女性。
談到日常生活,有時候上廁所真的很滿不方便的,工作上的穿工著打扮也是,我今天就穿這樣去上班,只是白天我把扣子拉起來,現在我把他放下來。
對於那些可能沒有接觸過跨性別或非二元人士的人,我建議在與我們互動時保持基本的尊重。即便你不完全理解或同意我們的身分,也能達到某種程度的尊重。如果你想要更多了解,網上有大量的資源。例如,有很多的 YouTuber 提供了很多有關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的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5LijEqgLI
吳伊婷(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性別不明這個概念其實有兩層意義。首先,性別不明是指不符合社會觀念下男女二元框架的人,包括跨性別者和陰陽人等,他們在主流社會經常被視為性別不明。
但更普遍地說,每個人都是性別不 明,因為沒有絕對的「男性」或「女性」存在,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性別特質。實際上沒有人真正完全符合社會觀念的男女性別框架,因此每個人都是性別不明者。
為了推動性別平等和普及性別教育,學校會有各式倡議和活動,從基本的校園教育到爭取使用荷爾蒙藥物的權益,以及免術換證,在推動立法方面正在努力當中。其實免術換證,2013、2014年的時候,立法院臨時提案有通過,可惜後來因程序問題卡關。
性別不明者面臨許多困境。從出生到成長過程中,如果家長發現子女的性別不符合傳統觀念,往往會試圖制止這種「非主流」的性別行為。到了學校階段,許多人會發現自己可能是LGBT或跨性別者,但大多數學校對這方面仍然缺乏資源和了解。社會上,不僅證件上的性別可能不符合個人的性別認同,而且在找工作或其他社會活動中也常會遇到歧視。
因此,我們也與其他單位合作,努力幫助遭受性別暴力的人士,並在法律層面為他們提供支持。廁所問題也是一個重要議題,特別是對於性別認同不明確的人來說。
最後,我想對大家說,請保持友善和包容,尤其是對於你不了解的事物。好奇心是人類最好的功能,它使我們得以不斷發展的原因。所以請保持你的好奇心,去探索這個世界所有的可能性。
我代表綠黨出選不分區立委,主要政見包括性別人權和勞工議題。我曾推動「街露22K」專案,致力於將勞工問題引入社會討論,期望社會能更加進步。最後,我呼籲大家保持開放和好奇心,不僅對性別,對一切不熟悉的事物都保持包容。
*吳伊婷為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OVAqn_O7E&t=15s
本文為2023年第五屆台灣跨性別遊行專題報導下篇,上集請見:https://plainlaw.me/posts/trans-march-1
最新文章

專題2023-09-23
不是每個人都會唱歌跳舞:藝文活動中族群意象的呈現與歧見
文化的「不平權」不只發生在原住民族身上,新住民、客家人,甚至台語的使用者也經常在藝文作品中受到歧視,使其承受較為負面的行為與形象,比如便有評論指出過去的電視劇作品的劇情安排上,說台語的人經常帶有刻板印象,如反派、窮苦或者用於髒話。 到底為什麼這些情形仍然無法杜絕?藝文場域中還有其他歧視幽微地存在嗎? 9 月 23 日在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我們邀請到影評人 Yawi Nokex 亞威.諾給赫、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Tân Hong-hūi 陳豐惠,以及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林亭均,為我們剖析藝文場域裡的族群歧視,以及藝文場館能夠如何對抗這種不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