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伯威
2024-06-19發佈
2024-09-12更新
台北市第一任民選市長不是陳水扁——吳三連
台北市第一任民選市長是1950年的吳三連,並非陳水扁。作為「吳三連文學獎」的冠名者,他曾先後抗日、參與國大代表選舉及台北市長選舉。卸任後,吳三連參與創辦台南紡織和自立晚報,推動人權報導,留下深刻歷史印記。
#我也是看法白才認識:吳三連
你知道台北市的第一位民選市長是誰嗎?
答案不是陳水扁,而是 1950 年的吳三連。沒錯,就是「吳三連文學獎」的吳三連,這位藝文獎的冠名者,到底是誰呢?
反抗日本殖民的先驅之一
在日治時期的吳三連就相當活躍,他因為參與林獻堂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並陸續透過發行雜誌撰寫文章評論日本政府,甚至曾經當著總督府長官的面批評日本統治,成為日本政府中的眼中釘,時常遭到當時的「日本特高」監視。
這樣的他,在 1939 年擔任《台灣新民報》東京支局長的期間,住所遭到警視廳搜索,並帶回警署拘禁好一段時間。之後,報管在台灣總督府的壓力下將吳三連撤職,他流亡到北京,後來又前往天津經商。
中華民國來之後,轉向台灣本土運動
戰後,許多台灣人因為戰爭的關係滯留在天津,吳三連擔任當時的「天津台灣同鄉會會長」。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他在天津發表〈為二二八大慘案告全國同胞書〉,表示事件起於官逼民反,試圖向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壓。
回到台灣以後,吳三連參選 1947 年第一屆國大代表台灣省代表的台南縣選區並順利當選。
1949 年,敗逃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希望透過與台籍人士合作維繫政權。在蔣介石引薦下,吳三連在 1950 年出任官派台北市長。
1951 年,台北市第一任市長選舉,在國民黨的力挺下吳三連順利當選。
但就在吳三連的仕途如日中天之際,他就讀台大經濟系的長子因為閱讀馬克思著作,在市長官邸被捕。即使吳三連不斷透過關係「請託」,仍無法讓兒子免於牢獄之災,只是因為看了經濟系最基本的教科書的吳逸民,被以《懲治叛亂條例》第 5 條:「參加叛亂之組織或集會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刑 13 年。
這個判決直到 2018 年 12 月 7 日才由促轉會宣告撤銷。
對抗國家,報紙來切入
擔任台北市長也讓吳三連心力交瘁,像是他任內光是拓寬羅斯福路的工程,就花了許多精力解決違章建築,最後市長任滿時只完成一小段。
吳三連也無心連任台北市長,卸任後回到台南擔任省議員。後來他與吳修齊、侯雨利成立「台南紡織」,開啟了傳奇的「台南幫」。
1959 年,政商關係良好的吳三連入主面臨經濟壓力的自立晚報,但當時國民黨政府不希望報業被黨外人士掌控,於是派人進入監督,確立了幾項「原則」,分別是「不挑戰元首尊嚴」及「不挑戰反攻大陸的國策」與「不報導國家機密事項」。
在這些原則下自立晚報雖然幾次面臨停刊,仍然詳實地報導了彭明敏〈台灣自救運動宣言〉事件、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桃園機場事件等重要人權事件,並在美麗島事件後協助家屬與受刑人的探監與監獄生活。
吳三連
吳三連先生的某些作為擺在今天不免遭到放大檢視,像是透過政治影響力維繫商業上的利益、面對威權政府似乎有那麼一點妥協。然而,我們或許可以換個角度想,吳三連先生也透過他的柔軟身段,在威權社會裡撐開一些可以改變的破口。
成長於當代的我們沒有活過那樣的大時代,面對獨裁的政府起身反抗的是英雄,在夾縫中活下去並努力堅守一些價值的,也是一種英雄。
這個人你認識嗎?不認識的話,現在看法白就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