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法案闖關院會 朝野立委爆發肢體衝突

楊貴智

2024-05-17發佈

2024-05-23更新

國會改革法案闖關院會 朝野立委爆發肢體衝突

國會改革法案闖關院會 朝野立委爆發肢體衝突
quotationmark image

今日立法院討論《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引發激烈衝突,藍白陣營藉優勢強行闖關,民進黨不滿版本未逐條審查,導致多位立委受傷送醫。此法案為國會改革法案,包含總統國情報告程序、聽證調查權及藐視國會罪等議題,爭議頗大。

quotationmark image

國會改革法案闖關院會 朝野立委爆發肢體衝突

本(17)日立法院召開院會,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進行討論。由於民進黨不滿自家版本遭藍白封殺,藍白版本也未獲司法法制委員會逐條審查,即藉由人數優勢強行闖關,今日爆發激烈衝突,已有數人受傷送醫。

❏ 民進黨不滿《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審議程序

司法法制委員會審議《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時,藍綠白已經引爆戰火。民進黨不滿國民黨及民眾黨未進行逐條實質審查,就嘗試闖關自家版本,連續提出 40 次散會動議,但藍白立委透過人數優勢,仍將自家版本審議通過。

民進黨版本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則因為國民黨要求先開 1 場專題報告、 3 場公聽會後,才能審民進黨團國會改革版本。但 4 月 22 日,藍白立委仍透過人數優勢,在司法法制委員會提出散會動議,民進黨版因此無緣進入逐條審查。

按照法案審議相關規定,法案於院會一讀後,應交由委員會審議。委員會負責實質審查議案並提出報告,完成後即可送二讀。如交付黨團協商,一個月內無法達成共識,仍回到院會處理。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雖然送入朝野協商,但經協商期滿未能達成共識,韓國瑜也未召開朝野協商,就將法案送交院會表決,埋下衝突種子。

國民黨及民眾黨今日才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提出再修正動議,因此今日實際表決內容,網路上無法查到,也沒有在事前發送委員。

❏ 朝野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爆發嚴重衝突

藍白立委預料綠營將強力阻擋此案,於前日即輪班在議場前排隊,藉此在今日院會搶頭香。藍綠立委今日上午即在議場前爆發衝突。

國民黨團進入議場後,立即衝上主席台,藉此護送立法院長韓國瑜進入議場主持議事,藉此避免民進黨利用霸佔主席台干擾議事。

民進黨立委為攻上主席台,多次與國民黨、民眾黨立委發生肢體衝突。立法委員郭國文為阻止議事進行,也衝上台搶走立法院秘書長周萬來的文件。

韓國瑜為緩和緊張氣氛,中午兩度召集朝野協商,但朝野在議程、法案都無法達成共識,下午又再度召開協商,但均告失敗。

韓國瑜在晚間6時25分宣布,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進行逐條討論,民進黨立委試圖從主席台後方的大門進入主席台,由於大門遭藍營立委以人牆阻擋,立委沈伯洋、郭國文、邱志偉等人試圖爬過人牆未能成功,最終摔落台下。

沈伯洋、邱志偉先送台大急診。隨後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莊瑞雄和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也受傷送醫。

國會晚間進入表決戰,由於國民黨及民眾黨委員霸佔主席台,無法回到座位上利用表決器表決,因此提案改為舉手表決通過。民進黨則利用議事規則,反覆提出改回點名表決、清點人數及重複表決等程序事項,藉此延宕審議程序。

立法院場外目前有大批民眾聚集,高喊「沒有討論,不是民主」。

❏ 總統國情報告、聽證調查權及藐視國會罪引爭議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草案即為國會改革法案,內容涉及多項立法委員職權變革,包括明定總統國情報告程序、立法委員聽證調查權,以及藐視國會罪等事項。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爭議在於,朝野對於立委得否於總統國情報告後進行詢答、聽證調查權及藐視國會罪是否違反大法官相關憲法解釋,看法不一。

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委員得聽取國情報告,但沒有是否可提問的明確規定。因此立委得否針對總統提出建言甚至詢問,一直存在爭議,藍綠過去也曾有過立場相反的主張。

國民黨也提案規定制定藐視國會罪,除國安或保密事項,官員被質詢時不得拒絕答覆、提供虛假資訊、反質詢或藐視國會的行為,最重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反質詢不聽制止,最重可處六月以下徒刑。

而針對聽證調查權新增的規定,將讓立法委員可要求民間企業及人士到院作證,如果陳述被認為不實或拒絕回答,也會被當成藐視國會而處以罰鍰,引發國際關注。

由於藐視國會未能釐清客觀標準,例如打斷立委問題、回答讓人不滿意,都會發生是否入罪的疑慮,因此衍生爭議。

法律白話文運動|楊貴智報導國會改革法案闖關院會 朝野立委爆發肢體衝突

法律白話新聞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