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來的頂樓加蓋,被當違建拆掉怎麼辦?|法學白話文

陳柄睿

2024-05-27發佈

2024-05-26更新

租來的頂樓加蓋,被當違建拆掉怎麼辦?|法學白話文

租來的頂樓加蓋,被當違建拆掉怎麼辦?|法學白話文
quotationmark image

當被迫露宿街頭,此時有何方法能尋求賠償?

quotationmark image

大學剛畢業的 A,為了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隻身北漂到台北打拚。

因為想要省錢,租了一間頂樓加蓋的套房,儘管條件不怎麼好但至少有個安身之地。一天下班回到家時,發現自己家被拆掉了!聯繫了房東才知道,原來頂樓是違建,遭人檢舉後被勒令拆除。

如今 A 失去了居所,被迫要露宿街頭,他有什麼辦法可以尋求賠償嗎?

房東有什麼責任?

根據《民法》規定,房東對於租出去的房屋,負有保持房屋能正常使用的責任。因此,當房屋不是因為租客的不當使用而損壞時,房東就有修繕義務;如果房屋因為被拆除而滅失,無法繼續正常使用時,房東原則就該負責(註)。

如何向房東請求賠償?

依照租約,房東要提供可以使用的房屋,但若因房子被拆,而無法繼續提供,也就是無法繼續履約。此時,房東就違反了契約義務,租客可以依據《民法》規定,向房東終止契約,並請求房東賠償受到的損害──這裡像是裝潢設計費用,或在找到下個租屋處前,臨時居住飯店的額外支出等。

如果被拆除的違建只是房屋的一小部分(例如遮雨棚、陽台外推),房屋剩餘部分還是可以居住,此時房客就只能依照《民法》規定,請求按照拆掉的部分減少租金。

但如果房東在簽約時,有以口頭或書面主動告知「房屋是違章建築」,並在契約中也有載明「房屋於租賃契約中拆除,房東不需負責」等免責條款。此時,房客已知悉房屋是違章建築,也能預見房屋可能隨時被舉報拆除,卻仍然同意簽約;那麼,即使日後房屋真的被拆除,也只能向房東終止契約,不能向房東請求其他的損害賠償。

如果發現房屋是違建,可提前終止契約嗎?

如果房東在簽約時沒有主動告知房屋是違建,房屋也還沒被舉報拆除,而房客事後才發現,擔心房屋被拆除想要提前終止契約,這樣可以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擔心房屋被拆除」並不是合法終止契約的理由,且房屋仍然存在,所以租賃契約還是有效。

此時,若要強行終止契約,違約的會是房客,就需要對房東負起損害賠償的責任(例如違約金)。

但假如房屋已被列冊,隨時可能被拆除,此時因危害房客的居住安全,屬於房屋的重大瑕疵,房客就可以依照《民法》規定,向房東主張房屋有瑕疵,要求終止契約,且不須負違約的損害賠償責任。

相反的,如果簽約時就已知道房屋是違章建築並同意簽約,但事後反悔的話,因為房客已預見房屋被拆除的可能性,所以不需給房客特別保護──房客如果想提前終止契約,就要負相當於違約的賠償責任。

結語

總結來說,如果房東沒有主動告知房屋是違建,若房屋日後被拆除,房客可依照被拆除情況,向房東終止契約或請求減少租金,並向房東請求損害賠償。

若房屋尚未被拆除但已被列冊而隨時可能拆除,房客也可以向房東要求終止契約,且不須負違約的損害賠償責任。

但反之,如果房東有主動告知房屋是違建,並在契約內有載明免責條款,即使房屋被拆除,房客也不能向房東請求損害賠償。

違章建築往往因為其較低的租金,吸引不少人租用,但其不但有被拆除的風險,更多的是居住安全的相關疑慮,像是消防安全、逃生動線等。因此房客在租屋時應特別注意房屋是不是違建。

例如,可以主動要求房東出示建物謄本或是所有權狀;若房東不願提供相關證明,也可以前往地政機關申請房屋的第二類建物謄本,就能知道房屋的實際狀況。

如果已經知道房屋是違建,就需多方考慮承租風險,畢竟在房客知悉房屋是違建的情況下承租,在法律上受到的保護會大幅減少,因此千萬別因為貪小便宜而因小失大!

【本文作者】

陳柄睿

目前就讀於東吳大學法律系四年級,擔任法律服務社解答長。誤打誤撞念了法律系,從此喜 歡上法律,走上法律人的不歸路。

【本文核稿】

網站主編,王鼎棫

註:因此,為了保護房客的權益及避免爭議,房東應在簽約時主動告知房客房屋的實際情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5 年簡上字第 433 號民事判決參照。

*生活中有什麼看不懂的法律概念嗎?讓本頻道輕鬆有趣地告訴你。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