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指引、完善輔具,創造真正的飛行無障礙|公共倡議

李坤融

2024-06-27發佈

建立指引、完善輔具,創造真正的飛行無障礙|公共倡議

建立指引、完善輔具,創造真正的飛行無障礙|公共倡議
quotationmark image

桃園機場獲全球百大機場排名第 66 名,但無障礙服務仍需改善。身心障礙者面臨服務不到位的問題,航空公司申請程序不一,無法統一提供無障礙服務。建議政府基於憲法與公約精神,挺身制定統一指引,改善無障礙設施,保障障礙者權益!

quotationmark image

建立指引、完善輔具,創造真正的飛行無障礙|李坤融

炎炎夏日到來,你會想出國避暑嗎?

今年 4 月,桃園國際機場才在全球百大機場評比之中獲得佳績,在全球 500 多個機場中排名第 66 名,相比去年進步 16 名;但不到兩個月,就有多組身心障礙者團體代表,與立委洪申翰召開記者會,要求檢討機場無障礙服務指引,並擬定「新版指引」供各大航空公司遵循。

明明國內各機場都設有無障礙服務專區,並從「臺灣各機場輪椅設備調查情形」來看,各機場也都有提供客艙使用型輪椅,甚至桃園國際機場本身,合計就有 400 台不同型號輪椅,以便對應不同需求的旅客。

這些的服務看似豐富,網路資訊也有具體說明能服務的項目,硬體上也有提供輪椅讓身心障礙者方便通勤,那為何對身心障礙群體而言,還是遠遠不足?

原來,這是各航空公司自己說了算

航空公司通常不會直接拒絕提供無障礙服務,但由於許多服務無法到位,障礙者在搭機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困難。例如,桃園國際機場雖然明確標示地勤服務人員會協助推輪椅、攜帶行李及通關服務,旅客如需使用這些服務需聯繫航空公司。

然而,不同航空公司的申請程序和標準往往不一致,導致身心障礙者無法通過統一窗口,確保能夠取得無障礙服務。甚至,即便身心障礙者提前向航空公司申請了無障礙服務,並做好前置作業,到了機場時仍可能遇到問題。

常見的情況是,航空公司未能及時將服務需求傳達給第一線工作人員,導致實際服務無法到位。像是各家航空公司是否能就輪椅等物品辦理「機邊託運」,連不同地勤人員也有不同標準,讓人無所適從。

面對如此困境,如同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主任游鯉綺分析:有很多無形的溝通、資訊及現場服務的無障礙仍得不到支持,外界還經常認為這都是障礙者個人的特殊需求,「我們都比別人提早到,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溝通,可是我們還是得不到固定的答案。」

空有形式,實質不足

以輪椅租借服務為例,各機場皆有類似服務,這一點值得肯定。然而對部分障礙者而言,由於無法自由起身,處理方式通常是由空服員或者地勤人員協助從輪椅移位到飛機座椅上。

這種做法對於障礙者和空服員而言,都會造成不便和安全危險。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副理事長劉家承表示:每位障礙者身型、體重不同,也可能因為肌肉萎縮等問題,地勤人員徒手抱抬障礙者,這對雙方都是不舒服且不安全。

而目前台灣機場幾未購置移位機,導致移位過程中缺乏適當的設備支持。實際上,機場使用「移位機」早已成為世界趨勢,澳洲、美國、英國等國家都早已廣泛採用移位機,讓有需要的人可以提前預訂使用,從而降低服務過程中的危險。

這邊,以紐西蘭航空公司的服務為例:輪椅使用者若要使用移位機服務,只需提前 72 小時通知在何處使用這項服務;且在公司網站上,也可具體查詢工作人員將如何使用移位機的步驟及規範,包括吊帶放置、從輪椅到機艙的移位、機艙過道的運輸,以及最後的座椅轉移,確保過程順利且安全。

有待公權力居中建立清楚準則

障礙者在機場遭遇的問題,其實就是日常遭遇的縮影。生活中不同場域,其無障礙措施差異頗大,也讓通勤方式不夠便捷,例如:許多火車站輪椅無法進出站、許多廟宇沒有無障礙坡道。台灣的無障礙專法、個人助理支持等方面,仍需進一步規劃與完善。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運輸營運者應於所服務路線、航線或區域內,規劃適當路線、航線、班次、車廂、機艙、船艙,提供無障礙運輸服務。」對此,政府也有責任督促運輸營運者好好落實無障礙服務。

此外,前述規定也強調「國內航空運輸業者,除民航主管機關所定安全因素外,不得要求身心障礙者接受特殊限制或拒絕提供運輸服務」可見乘坐運輸工具,也是障礙者的基本權利。

如同媒體上,立委洪申翰表示,政府對於障礙者的交通觀光平權「不是慈善,而是義務」,然而障礙者面對社會的不友善,使得許多環節都讓他們寸步難行,所以不得不就搭火車、飛機等各方面都得逐一提出自己的主張。

台灣殘障希望工程協會理事長黃雅雯也說:政府就是必須負責去除身心障礙者在進行各項社會參與時的阻礙,希望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聽到這次民間的訴求,邀請不同障礙者召開專責小組,召開會議進行了解並改革,設置障礙者搭機統一窗口。

因此,建立統一的服務準則,並完善輔具設備,不僅是對人權的保障,也是應對高齡化社會,提升旅遊品質的重要方式,更是社會基礎建設的一部分。但長期以來,障礙者在社會參與面臨著重重困難──根據衛福部的調查,臺灣障礙者的主要休閒活動是「看電視、DVD」其比率高達 83.44%,這也凸顯障礙者參與戶外活動時面臨的諸多交通疑慮。

針對航空運輸,民航局表示,為持續推動及改善行動不便者的無障礙空運環境,民航局已與桃機公司共同成立「通用化無障礙交通環境推動小組」,民間團體「希望建立統一指引」的建議,將盡速由小組討論。

民航局能夠呼應身障團體的倡議,值得鼓勵。而唯有確保每個設施都考慮到身心障礙者的使用需求,讓他們參與討論、參與設計,納入障礙者的經驗才能彌補這些法規和服務的不足。這不僅提升台灣整體的旅遊品質,帶來更多的經濟及社會效益,也是回應障礙者所擁有的權利,彰顯障礙者的主體性。

【本文作者】

李坤融 / 自媒體創作者,中正社福碩士生。

【本文核稿】

網站主編,王鼎棫

*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大小事看這就對了。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