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Eats 吃熊貓,公平會給過嗎?韓國有先例?|財經投資

盧奕緁

2024-06-06發佈

2024-06-08更新

UberEats 吃熊貓,公平會給過嗎?韓國有先例?|財經投資

UberEats 吃熊貓,公平會給過嗎?韓國有先例?|財經投資
quotationmark image

面對兩大外送平台合併,公平會的審查,將放在「市場是否仍能有效競爭」;而四年前的韓國公平會,面對類似案例,竟要求一方出賣所有持股!

quotationmark image

今(2024)年 5 月 14 日,Uber Eats 的母公司 Uber Technology Inc. 拋出重磅消息,Uber Eats 打算豪砸 9.5 億美元,收購 Delivery Hero 旗下的 Foodpanda。以後在路上,難道再也看不到粉綠相間的摩特車,只能看到一片綠油油的「優布好食」了嗎?

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些消費者很愛做的比價,以藉機獲得小確幸的行為,難道就只能是回憶了嗎?

一想到這些促銷,或是每個月殷殷期盼的 Foodpanda 優惠券有可能通通消失,消費者如筆者,無不紛紛擔憂──畢竟,一家獨大的結果,就算大家不喜歡,卻也沒有選擇。

不過,這個併購案還沒成功啦,請別忘記,我們還有一個最後的合併守門員,那就是──「公平交易委員會」。最後這樁案能不能成,還是都得看守門員點不點頭。

而我們的公平交易委員會(下稱公平會),可不單單只是橡皮圖章,你說想合併、就能合併!

公平會,將會怎麼審查?

公平會,顧名思義,他們的工作就是要確保市場中的「公平競爭」,為了「維持交易秩序與消費者利益」而存在的機關──這同時這也是《公平交易法》的立法目的。

因此,對於相關產業到底該不該結合、會不會一起偷偷壟斷市場交易(如台塑跟中油一起漲油價),或有無做出傷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如廣告不實、仿冒行為、損害他人信譽等),公平會都會為了神聖的交易秩序,挺身而出。

而這次 Uber Eats 打算吃下Foodpanda,就涉及了企業間的「結合」。就此而言,公平會審查的重點一直都會放在──「結合的整體經濟利益,是否大於限制競爭的副作用」。

聽完這句話,讀者可能還是會一頭霧水,畢竟從這句話裡面,根本就看不出公平會到底會把重點放在哪些地方,讓我們來舉個例子。

舉個例子:第一道攻防──「界定市場」

公平會在判斷整體經濟利益,就會先從企業是不是有「影響市場的力量」談起。第一步就是要先決定「本案的市場範圍有多大」。當市場被界定越大,企業的占比就會相應縮小;簡單來說,就是分母越大,企業份量就會越小的意思。

還記得之前 Foodpanda 因「店內價、外帶自取」這兩個制度而被公平會裁罰的案例嗎?其實當初光是在如何界定市場、如何計算市佔率的時候,雙方就已經吵得不可開交。

當時 Foodpanda 主張,消費者除了外送平台之外,本就可以利用外送或外帶的方式,將餐點拿到餐廳以外的地方享用,如利用餐廳本身的網站或電話,由餐廳外送至消費者指定地點,或由消費者到店取餐等。

因此,Foodpanda 認為,在市場的界定上,就應該要包含所有「能達成在家享用餐飲之替代選項」,所以該案的產品市場應該要界定成「在家用餐」市場,或至少包含用電話取餐等方式的「遠端訂單」市場。

然而,公平會卻表示:消費者透過電話或網路訂餐,只能購買單一餐廳供應的「不同」餐點。反觀外送平台的APP,消費者可以選擇「不同」餐廳的餐點,兩者間提供的選擇範圍顯然有所差異;且許多提供外送的餐廳業者,也都加入外送平台,更顯示餐廳本身的外送服務與平台服務之間,屬於互補關係,而非替代關係,而將整體市場劃歸為「外送平台市場」。

考量當時 Foodpanda 的市占率已經超過四成;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幾乎毫無疑問地、會被認定「已經具有影響市場的力量」。

回到這次的合併案,如果公平會還是採用類似的想法,去界定本次結合案的市場範圍,那就更不用說了,因為目前 Uber Eats、Foodpanda 的市佔率分別為32%、43%,加起來可是驚人的 75%!

此外,這種市占率超過一半的情形,也已經達到處理原則中所謂「顯著限制競爭疑慮」的情況(註一)。這種時候,公平會就必須更謹慎、更仔細的審酌「整體經濟利益」。

不過,四年前的韓國,面對外送龍頭的合併,竟然准了?

在 2020 年,韓國的公平交易委員會(Korea Fair Trade Commission,通常稱 KFTC,下稱韓國公平會)也面臨了一樣的難題。

Delivery Hero(也就是本案 Foodpanda 的母公司),當時在韓國的子公司(Delivery Hero Korea LLC.)負責營運國內第二大外送平台 Yogiyo(市占率約為 32%);而 Delivery Hero 並不滿足,打算進一步吃掉國內最大外送平台 Baemin(市占率約為 63%)──也就是 Delivery Hero 想要讓市占從 32% 再加上 63% 的概念!

他們打算透過收購 Baemin 背後的公司── Woowa Brothers Corp.高達 88% 的股份,來達到這個目的。然而,針對這個案件,韓國公平會毫不諱言地指出,本案有限制競爭的高度疑慮。

首先,該案合併方的市占率將高達 99%(因為其實國內第三名的平台也是屬於 Delivery Hero 的),因此兩家公司合併後,實際上市場已經不存在其他競爭者。

而從資源上來看,他們擁有的資產、業務能力等等,顯然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其他人根本也沒有與之抗衡的能力。此外,根據 KFTC 的經濟分析顯示,雙方一旦合併後,事業對於消費者的促銷將顯著減少、或是提高外送費用,將對消費者將有重大不利影響。(註二)

然而,最後韓國公平會,卻還是准許了這樁收購案。先別驚訝──這個准許,是附有條件的。

韓國公平會說了,要通過可以,不過一旦這筆交易被核准,將會重大影響市場競爭,所以就必須有相應的補救措施。

而韓國公平會的條件就是──如果 Delivery Hero 想要擁有韓國市佔率最大的 Baemin,那就必須要把自己手上 Delivery Hero Korea LLC. 的所有股份,通通出售給第三方。 也就是說,如果想買老大Baemin,手上老二 Yogiyo 就不能留,以避免市場高度集中、競爭嚴重減損的情況。

而面對韓國公平會的決定,Delivery Hero 也從善如流的尋找第三方買家,與Yogiyo 說再見,並敞開雙手迎接 Baemin,其市場占有率也從原有的 32.2%,直接翻倍成為 63%。(註三)

那台灣的公平會呢?

反觀我國,面對類似這種案件,也就是結合後會有很高市佔率的情況,公平會也都非常謹慎小心。

畢竟從錢櫃、好樂迪已經「四度勇闖公平會」的案例來看,即便雙方都已經承諾「在 5 年之內不會調整服務價格、也不減少服務品質」的前提下,公平會還是認為錢櫃、好樂迪的結合將會顯著減損市場機能,且整體經濟利益明顯小於限制競爭的不利益。

即使是這樣的承諾連連,最後都還是讓他們吃了閉門羹。

要知道,錢櫃、好樂迪的市占率,加起來也不過 45%,還遠遠低於本案 Foodpanda 跟 Uber Eats 的 75%。因此,本次外送合併案,看起來似乎不是那麼樂觀。

面對公平會喊出本案要在 90 天內審畢,台灣外送產業權益促進聯盟也舉行記者會,提出訴求,呼籲公平會退回此案。對此,公平會表示,有注意到相關人權益問題,未來將辦理座談會,評估相關影響。

筆者認為,有鑑於此次市占率集中的程度很高,影響層面重大,從韓國的前述案例來看,縱然最後公平會確定放行,附加條件肯定也是不會少的。公平會也強調,企業間結合錯綜複雜,要權衡的層面非常多,結論也不是只有是否合併這麼單純,就讓我們靜候公平會的結果吧!

【本文作者】

盧奕緁

律師高考及格。立志成為不務正業的美食家,興趣是吃東西交朋友跟思考法律問題,ENFP。最近還開了自己的網站,寫寫在歐洲睡陌生人家的趣事。

【本文核稿】

網站主編,王鼎棫

註一:《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結合申報案件之處理原則》第 10 點:一般作業程序之水平結合申報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本會原則上認為有顯著限制競爭疑慮,應進一步衡量整體經濟利益:(一)參與結合事業市場占有率總和達到二分之一。(二)相關市場前二大事業之市場占有率達到三分之二。(三)相關市場前三大事業之市場占有率達到四分之三。

註二:A Merger of the Top Two Food Delivery Apps in Korea: An Analytical Review, Gene-Oh Kim & Youngsik Lim, 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2022/02/24.

註三:Delivery Hero welcomes Baemin, seeks new home for Yogiyo, Jong-pil Park and Ki-man Kim, The Korea Economic Daily, 2020/12/28;Delivery Hero completes the sale of Delivery Hero Korea LLC, Delivery Hero, 2021/10/29.

*本頻道「財經投資」,分享創業、經營、投資與金融時事法律分析。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