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病了,我該如何與家人約定照顧?|高齡衝擊

鄭宇程、王癸淳

2023-12-25發佈

2024-01-28更新

父母病了,我該如何與家人約定照顧?|高齡衝擊

父母病了,我該如何與家人約定照顧?|高齡衝擊
quotationmark image

子女到底有沒有照顧父母的法律義務?該如何分配?看本文就知道!

quotationmark image

母親小美為了讓兒子阿華有好的發展,把自己積蓄全都給了阿華,讓他去美國讀書。阿華畢業後,在美國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並長期生活在當地。

然而,年事已高的小美生了一場重病,需要有人陪在身邊照顧。目前,照顧的工作是由在台灣的女兒小芳負責,小芳也不得不辭去了工作。長期下來,沉重的照顧工作及治療費用,變成小芳身心與金錢的龐大負擔。

所以,小芳很希望阿華也能為照顧出份心力。但阿華卻認為,小芳目前照顧得很好,並不需要自己幫忙什麼。心急如焚、欠缺援手的小芳,這時候可以怎麼辦?

法律上,孩子有照顧父母的義務嗎?

依《民法》相關規定,作為直系血親卑親屬的子女,在符合下列情況時,就有扶養父母的義務:

  1. 父母沒有辦法維持生活

這邊要注意,不管是否擁有謀生能力,只要父母資源不足照顧自己,就可以向子女請求扶養。

  1. 父母沒有傷害子女的重大事件

換句話說,當受扶養者是父母時,子女即便不能維持自己生活,最多也只能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而已,不能因此免除自己的扶養義務。

但是,依照《民法》,如果父母對子女曾經做出虐待、侮辱或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的事情,子女就能向法院請求免除扶養義務。

前面提到的母親小美,因把全部的資產都給了阿華,她已經沒有財產維持自己的生活,且因阿華跟小芳都有扶養小美的能力;所以在法律上,作為直系血親卑親屬的阿華和小芳,都有扶養小美的義務。

其次,因小芳已經照顧小美一段時間,小芳可要求阿華支付這段期間所墊付的扶養費用(依照經濟能力,依比例分擔);若小芳與阿華針對扶養費的金額,無法成功協調,小美則得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要求阿華履行扶養義務、給付扶養費用。

用訴訟解決扶養問題,真的好嗎?

訴訟的程序冗長、費時,且過往法院裁定的扶養費通常都很低,清償率亦低,這種結果並不利於受扶養人。

而且,當家人間對簿公堂,也不利於家庭和諧。因此,透過訴訟來解決扶養問題應是最不樂見的手段。那還有透過什麼好方法,能解決扶養問題?

這時候,家人間可以召開家庭會議來協商扶養問題。

會議中,大家可以坐下來,好好討論受扶養人的需求、照顧方式及照顧時間的分工、有何政府資源可供運用、照顧費用的分擔以及醫療決定等事項。

若一般家庭,對於如何規劃家庭照顧方案沒有頭緒,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有推動「家庭照顧協議線上工具」,子女可於線上依自己家庭狀況輸入相關資訊,取得可供運用的政府補助,並藉此評估照顧方案,子女們就可以把上述資訊,當作開會討論的內容(註)。

而在開會討論好家庭照顧計畫之後,可在律師的協助下,作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約定──此書面文件,應由負扶養義務人簽名加以確認。

不過,父母的病情及子女的扶養能力,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所以家庭照顧協議應定期調整。專家建議,至少每半年應舉行一次家庭照顧會議,討論是否以及如何調整照顧協議。

負扶養義務人如子女,若不履行扶養義務,往往不是因為他們打從心底不願履行,而是因為對於照顧問題欠缺全面認識,且彼此間缺乏良好溝通。

若能透過完善的協商流程,使扶養義務人及受扶養人共同坐下來解決照顧問題,理性討論如何規劃照顧方案,就能有效降低訴訟的使用,促進家人間的和諧──長遠來看,也能對現今社會嚴重的長照問題,帶來舒緩的效果。

【本文作者】

鄭宇程

目前就讀於東吳大學法律系四年級。人生清單裡有去西藏騎犛牛和看一場周杰倫的演唱會。

王癸淳

目前就讀於東吳大學法律系四年級,持續等待John Mayer先生來台開唱。

【本文核稿】

網站主編,王鼎棫

註:在會議的過程中,理想中可藉由專業社工師、諮商師的參與,傾聽負扶養義務人的意見並給予回饋。透過他們的參與,可降低負扶養義務人間的衝突並而使彼此的溝通更加順利。

*生活中有什麼看不懂的法律概念嗎?讓本頻道輕鬆有趣地告訴你。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