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應即推動「雙重承認」,鼓勵國際肯認台灣的主權獨立!|公共倡議

陳亞明

2023-03-31發佈

2024-01-28更新

外交部應即推動「雙重承認」,鼓勵國際肯認台灣的主權獨立!|公共倡議

外交部應即推動「雙重承認」,鼓勵國際肯認台灣的主權獨立!|公共倡議
quotationmark image

今(2023)年 3 月 26 日,我國與宏都拉斯斷交前,外交部次長俞大㵢在同月 21 日,接受阿根廷媒體專訪提到:「歡迎阿根廷與中國、台灣同時交往」此是否意味支持「雙重承認」?部長吳釗燮表示,不排除任何狀況,並會認真思考研議如何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那怎樣做,會對台灣會比較有利呢?

quotationmark image

斷交頻頻,該怎麼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

簡言之,為擴大我國在國際的參與空間,並同時重申我國主權獨立的狀態,外交部應全面促進「雙重承認」政策,藉此推動世界各國承認「我國是個國家」(即國際法上的國家承認),以抗衡「一個中國原則」等不實宣稱。

雖然目前對於「雙重承認」的具體內涵似仍不夠明確,但外交部不斷重申「我國主權獨立」的努力,近年來已經有了相當的進展。

例如外交部在終止與宏都拉斯的外交關係時,就已清楚指出:「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事實也是現狀。」我國即可以緊抓這一段宣稱,讓世界各國在這個基礎上,對台灣進行國家承認,來抗衡中國不斷進攻的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臺灣更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這樣的做法,筆者稱為「一個台灣」原則;也就是推動世界各國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並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政府是由台灣人民選舉出的合法政府。

「承認台灣獨立」與「跟台灣建交」脫鉤?

在實際推動上,應可考慮與現有 13 個邦交國協商,要求該等採納「一個台灣」原則,明白表示對台灣的國家承認,並且不再認定「台灣政府」是代表中國的政府。

至於其他尚無邦交、但與我國友好的國家,同樣也可鼓勵其接受「一個台灣」原則,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承認台灣是個國家,並不當然代表將要斷絕與中國的外交關係(當然也不一定要跟台灣建立外交關係);因為在「一個台灣」的原則下,台北並沒有要與北京爭奪「中國」的代表權。世界各國自然可以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並同時與中國建交;更可以在承認台灣後,逐步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

而把「國家承認」與「建立外交關係」脫鉤,主要是為了在國際上製造更多的迴旋空間。當然,即便只是國家承認而非建交,中國對此勢必會施加相當壓力,而這也不見得是每個國家所能承受的情勢。 因此在推動「一個台灣」原則時,可以採取較為彈性的作法,例如鼓勵友好國家考慮使用「認知」、「了解」、「注意」等較具彈性的用語,表述「一個台灣」原則。

甚至若該國外交體系(行政權)評估政策上無法承認台灣主權獨立的狀態,亦可考慮由「國會決議」(立法權)來承認台灣是個國家,並敦促行政當局儘速承認台灣。

藉這些不同強度與兼顧彈性的作法,世界各國可分進合擊,逐步擴大對我國的國家承認,進而推動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推動雙重承認,驅散謊言的時候到了

若能成功在國際推動「雙重承認」,促使各國承認「台灣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以及台灣政府是由台灣人民選舉出的合法政府」,將可確立台灣不再追求中國代表權的立場,各國也能認知──承認台灣是個國家,亦與中國代表權兩不相干。

這種策略的優點是,這並非由我國主動「宣告獨立」,而是被動由他國承認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如此也可處理我國國家地位在國際法上面臨的困境:雖然符合公認的國家定義,但未能普遍被世界各國承認為一個國家(在過去,這個困境主要是因台北與北京,相互爭奪中國代表權,而沒有認定兩岸雙方是兩個國家)。

但現在既然外交部已講出了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下一步就應推動讓世界各國承認: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各國對此一事實,也可視當下局勢採行不同強度的宣稱,設置不同階段的里程碑,持續往「正式承認台灣」的目標邁進。

這些努力與願景,不僅與事實相符,同時也具備國際法上的規範意義。 是時候讓我們用「一個台灣」來驅散「一個中國」的謊言了。

【本文作者】

陳亞明。

台中市民

本文刊登經上報授權,並經作者同意潤飾。原始來源請按此

本頻道「公共倡議」,希望跟大家一起討論各種公共政策,一起促成環境變得更好。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