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當「預設瀏覽器」犯法?程式寫太好,錯了嗎?|智財科技

盧奕緁

2024-08-26發佈

Google 當「預設瀏覽器」犯法?程式寫太好,錯了嗎?|智財科技

Google 當「預設瀏覽器」犯法?程式寫太好,錯了嗎?|智財科技
quotationmark image

2024 年 8 月 5 日,美國聯邦法院於判定Google違反《反壟斷法》,主要因其與手機、電腦供應商及瀏覽器提供者簽署「排他性合約」,將Google搜尋引擎設為預設選項,妨礙其他競爭者進入市場。此舉讓 Google 進一步鞏固,其在搜尋引擎市場的壟斷地位,並能藉機收取高額廣告費。類似案例也見於 2002 年台灣微軟壟斷事件──最終,微軟透過行政和解解決爭端。未來,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訴訟,勢必持續引發關注。

quotationmark image

曾幾何時,我們不再使用「yahoo 奇摩網站」搜尋資訊;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不懂的事物,我們總是隨口說,「去 Google 一下」。

逐漸地,我們新購入的手機、電腦,一打開就有搭配「紅黃綠藍」圓球的「Google Chrome瀏覽器」,甚至連 APPLE 的 Safari 瀏覽器,裡面預設的也是「Google 搜尋引擎」。

這一切,難道都是巧合嗎?這樣獨大,難道沒有任何問題嗎?

美國聯邦法院可不這麼認為。

要求「獨家」條款,妨礙競爭者進入市場

這邊先建立一下共識,瀏覽器跟搜尋引擎是不同東西。前者像是一扇門,而門後的世界就是搜尋引擎要帶我們探索的東西;必須要先把門打開,才能夠去後面的世界奔跑。

由 Google 公司提供的 Chrome、蘋果公司的 Safari、微軟公司的 Internet Explorer,這些都屬於「瀏覽器」。而 Google 公司提供的 Google、Yahoo 公司的 Yahoo、微軟公司的 Bing ,這些就屬於「搜尋引擎」。

衝著到處併吞的氣勢,2020年,美國司法部正式對 Google 提起「反壟斷」訴訟,

意思就是,官方認定 Google 要求手機、電腦供應商、瀏覽器提供者簽署「獨家契約」,把 Google 搜尋引擎,設定為那些電子產品預設的搜尋引擎。

如此,就不當提高了其他競爭者要打入搜尋引擎市場的難度,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就在今(2024)年的 8 月 5 日,美國聯邦法院的判決出爐,認定 Google 確實違反《反壟斷法》。

法官認為,Google 既然與前述公司簽屬了排他性合約(Exclusive contract),確保他們的產品會把 Google 當作預設的搜尋引擎,也就排擠了競爭對手如微軟(Microsoft)的 Bing 和 DuckDuckGo,也阻礙了它們的市場發展。

而把 Google 設為預設的做法,也讓用戶更容易使用 Google 來查找資料;因為產品一打開,就可使用 Google ,使其成為最簡單、也最方便的平台。

同時,這樣的普及率,也讓 Google 在推廣搜尋廣告的業務時,能向廣告商收取高額費用。

因為當廣告商,試圖透過搜尋引擎、接觸潛在客戶時,廣告商幾乎沒有太多選項,最後只能選擇 Google 這個平台。

順帶一提,什麼是「廣告商向 Google 購買的搜尋服務」呢?

舉個例子,你是否有發現,當你 Google完「泰迪熊」的時候,接下來的三天都會一直出現有關泰迪熊的廣告,這就是廣告商向 Google 購買了「你搜尋的關鍵字」,進而投放「專屬於你」的廣告。

法官進而指出,Google 目前掌控 9 成以上的網路搜尋引擎市場;而在智慧型手機中,Google 搜尋引擎的市占率更是高達 95%。

在這個市場中,Google 作為「壟斷者」,無庸置疑。

而 Google 既然身為一個強大的壟斷巨頭,還跟相關廠商簽署「獨家合約」,成為產品的預設瀏覽器,毋寧繼續增強他的壟斷力,讓其他公司(如微軟的 Bing)難以進入市場,斷絕搜尋引擎市場的競爭,

所以 Google 也就被法院認證違反《反壟斷法》了。

20 年前,微軟在台灣,也被扣上壟斷大帽子!

各位不知道還有沒有印象,約在 2002 年的時候,政府開始大力掃蕩非法、盜版軟體;大家熟悉的「大補帖」(這指的是,單片光碟塞入大量盜版遊戲或文書處理等程式)也漸漸神隱江湖。

另一方面,office 軟體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不過,看到價格,還是會忍不住胃痛一下;尤其當你還是學生,學校如果沒有跟微軟合作,每年叫你花個一、兩千去買正版軟體,真的是非常要命。

然而,市場上卻沒有其他與之抗衡的軟體,於是你也只能暗自叫苦,捏緊錢包心一橫給他買下去。這時,公平會早就已經嗅到不對勁的氣息,開始調查微軟這間大企業。

公平會調查的重點是什麼?

公平交易委員會,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確保市場的「公平交易」;而公平市場的重要前提,就必須先確保市場的良性競爭,才能維護交易秩序、進而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反過來說,如果競爭已不存在,意味著某些企業很可能已具有控制市場的力量;此時的消費者,很容易變成廠商眼中的肥羊,任人宰割。

故在這種時候,公平交易委員會就會對這些具有市場控制力的公司「特別關注」,避免他們做出什麼減損市場競爭的情形。

所謂的減損市場競爭,就像前面的 Google。透過契約,把新出廠手機的搜尋引擎都預設成自家的。

某種程度上,這樣就減少了消費者選擇其他搜尋引擎的機會、從而使新進的企業難以打進市場,於是被美國聯邦法院認定有減損競爭的狀況。

具體來說,我們的《公平交易法》規定,只要一家公司的市場占有率達到 50%,原則上就會被認定為「獨占」事業,而有稱霸市場的實力。

「獨占」本身,從來不是企業受罰的主要理由

公平會的關注重點,是那些獨占的事業,有沒有「濫用」自己的市場地位,有無使用不公平的方式,阻礙同產業的公司進入市場;或是仗著自己的優勢地位,要求上、下游廠商、或消費者接受不合理的價格或分潤。

這也是為什麼,當時公平會的調查重點幾乎圍繞在:台灣微軟公司是否濫用本身的壟斷地位,藉此不當操縱市場價格?

當時在台灣,微軟 office 產品的市占率顯然已經超過五成,也讓消費者甚至公平會產生疑慮:仗著自己的優勢地位,讓消費者接受不合理的價格?

不過,情勢急轉直下,公平會最終還是接受了微軟提出的行政和解方案。在這份和解契約中,雙方各退一步:公平會不再追緝,微軟也啟動了「產品降價」等措施,才讓這件調查告一段落。

回到現在,近期各大科技巨頭紛紛面臨各國的反壟斷訴訟。

像是歐盟就指控微軟把 teams 跟 office 綑綁銷售;而蘋果也即將在今年面臨美國司法部的調查。

要知道,獨占市場,從來就是企業的夢。

但如果藉著自己的強大力量,讓市場該有的競爭不復存在,各國的主管機關也將出手。

畢竟當市場上不存在競爭,就沒有進步、沒有創新,最終受損的,仍是消費者、產業、乃至國家經濟。

就讓我們繼續追蹤各國發展吧!

【本文作者】

盧奕緁

律師高考及格。立志成為不務正業的美食家,興趣是吃東西交朋友跟思考法律問題,ENFP。最近還開了自己的網站,寫寫在歐洲睡陌生人家的趣事。

【本文核稿】

網站主編,王鼎棫

*本頻道「智財科技」,分享江湖在走,科技要懂,法律在這裡扮演什麼角色?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