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奧本海默」主角終身沒辦到的,竟被台灣人實現了?|國際瞭望

王鼎棫

2023-08-17發佈

2024-01-28更新

電影「奧本海默」主角終身沒辦到的,竟被台灣人實現了?|國際瞭望

電影「奧本海默」主角終身沒辦到的,竟被台灣人實現了?|國際瞭望
quotationmark image

美蘇冷戰期間,歐本海默反對核武擴張的言論,讓他被貼上共產黨的標籤,導致美國政府最終拔掉他的話語權,也失去了政治上的影響力。難道,就在歐本海默力爭不成,國際核武管制就徹底失控了嗎?今天我們就要來揭開,歐本海默身後,迄今依舊上演的核子風暴。

quotationmark image

收聽 Podcast

2023 年暑假的熱門作品之一,無疑是《奧本海默》(Oppenheimer)。該片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首次挑戰傳記型電影,劇情描述科學家歐本海默(席尼墨菲飾),是如何成功製作出威力驚人的原子彈;並用精心設計的運鏡與配樂,推疊出其面對生靈塗炭的內心掙扎。

這樣的焦慮,如同歐本海默事後接受採訪回想,史上首次的核武試驗——讓他不禁引用《薄伽梵譚》的句子說道:「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於是懷抱對核武的不安,歐本海默利用於戰後在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中擔任顧問的機會,遊說國際社會管控核能,防止核武擴散,進而避免美國與蘇聯發生軍備競賽。但當時正值美蘇冷戰期間,歐本海默反對核武擴張的言論,讓他被貼上共產黨的標籤,導致美國政府最終拔掉他的話語權,也失去了政治上的影響力。

難道,就在歐本海默力爭不成,國際核武管制就徹底失控了嗎?

今天我們就要來揭開,歐本海默身後,迄今依舊上演的核子風暴。

國際如何管制核子武器?

由於核子武器的投放,令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城市的許多居民喪失性命,其驚人的毀滅威力震撼了全世界,讓國際社會始終無法掉以輕心。

但是,殺頭生意有人做。各國看到這股威力,仍舊不斷積極開發、試爆核子武器,加上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兩極對抗,彼此隨時可能一言不合,就拿核子武器相殺,這令國際社會緊張萬分,也讓各國的擁核派與反核派,開啟了規範的鬥爭。

簡單說,就是「二不一沒有」,但如歐本海默的擔憂,卡在大國勢力之間,效果有限。

不可以亂實驗

核武實驗之所以要控制,是因為它讓生態系統暴露在輻射污染中。

就像史上首發的核武實驗,雖然在美國本土操作,但爆發後的輻射塵除飄散到美國許多州,甚至連加拿大和墨西哥都無法倖免;許多居住在試驗場附近的家庭,都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被迫承受輻射污染。 自此,數十年來他們與後代,一直受到輻射引起的癌症所困,也不斷向政府尋求賠償。

而這樣在全球強推實驗多年,核武強國總算摸到良心。1963 年,《禁止在大氣層、太空和水下進行核子武器試驗條約》生效,包括美、蘇等核武大國皆願意締約,內容是禁止地底外一切核武試驗。

1996 年,聯合國雖以此條約為基礎,想要再接再厲,嘗試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不過,本條約尚未超過締約門檻(美、中、印、巴、北韓等核武國皆未簽署或批准),因此條約尚未生效。 只能說,核武大國還想在武器上精益求精,怎麼可能會放棄實驗?

不可亂擴散

簡單講就是「己所欲者、勿施於人」。

1970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生效,條約規定:擁有核武的國家,不能把核武轉讓給其他國家、或協助其他國家製造;未擁有核武的國家,也不應製造核武,也不能接受其他國家轉讓核武。

當中,所謂擁有核武國家是指 1967 年 1 月 1 日前,已經擁有核武的國家──包括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中國。這邊要留意,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國家目前雖擁有核武,但當時並未加入本條約,所以相關內容也無法直接對該國發生拘束(而北韓也曾加入此條約,不過卻在 2003 年退出)。

沒有核彈

有鑑擁有核武的國家一點也不想節制核子武器的研發;1961 年,聯合國嘗試通過《關於禁止使用核子武器宣言》,指出核子武器違反聯合國憲章及國際人道法──但宣言終究並非條約,對各國沒有拘束力。

所以這樣的努力,在核武大國面前可說十分壓抑,也一直到了 2017 年,才有機會讓聯合國大會通過《禁止核武條約》──從過去的不擴散,進一步規定締約國不應發展、生產、製造或以其他方式擁有核子武器,並規定已擁有核武的國家應該消除相關設施。

就在本條約的生效路上,由於核武大國如美、俄、英、中、法、印、巴、北韓和以色列等國,依舊擺出架子,並未參與談判或投票,也讓本條約的命運,一度懸在半空中。時光來到 2020 年 10 月,本條約終於爬過了締約門檻,也讓該條約在 2021 年 1 月 22 日正式生效,讓核武開始有不見容於國際秩序的聲音!

管制有用嗎?你懷疑我也懷疑!

因為禁止擴散是一回事,但它也鞏固了核武國家的強勢地位──他們可以持續擁有核武、又禁止後進國家取得這項技術。

其次,這樣鞏固強權的作法,持續兩極發展下去,也讓美俄的對立延續不斷。

2010年,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及俄國時任總統麥德維夫(Dmitry Medvedev),眼見不該讓這樣的恐怖平衡延續,決議簽訂《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打算限制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核彈數量。

該條約在 2011 年生效,條約有效期為 10 年,期滿後可以延長 5 年。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即於 2021 年延長 5 年。但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於 2023 年 2 月,俄羅斯即宣佈暫停《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殊不知這是最後一項限制俄羅斯和美國戰略核武的控制條約。 當然, 2026 年即將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其後續談判也暫停了。

這樣的緊繃,如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主任丹·史密斯 (Dan Smith) 所稱:「在這個地緣政治高度緊張和不信任的時期,隨著核武對手之間的溝通管道關閉或幾乎無法運作,誤判、誤解或事故的風險高得令人無法接受。」

另外,就在這樣美、俄的對峙中,中國也默默變成核武第三強。

依照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估計(如前述引註),該國核彈已從 2022 年 1 月的 350 枚增加到 2023 年 1 月的 410 枚,預計還會繼續增長。未來,中國不排除坐三望二,或直接搶下冠軍寶座 。

那為什麼中國要這麼拚?

這是來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啟發」。本來,核武是一種嚇阻大家沒有輕舉妄動的手段,讓擁有核武的大國之間,深怕兩敗俱傷的結果,也就盡量避免動用核武。然而,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以來,核武反而變成了俄羅斯阻止其他國家聲援烏克蘭的威脅手段!

中國看到這樣的態勢,也就會把核武發展放在心上。如同習近平去(2022)年 10 月的共產黨代表大會的談話,表示中國必須「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別忘了喔,中國不曾簽署前述《禁止核武條約》,也讓官方公開表示「《禁止核武器條約》對非締約國不具法律約束力。」

前面說了那麼核武發展,那台灣呢?台灣怎麼不也來一下核武?但這樣自我防衛的夢,竟是被美國所腰斬?

台灣核武夢如何被美國腰斬?

1964 年,中共政權於羅布泊首度成功試爆核武,這給台灣政權很大壓力。因此,從 1968 年起,台灣啟動了核武計畫,發展重心之一就是位於桃園龍潭的中山科學研究院核研所。

但台灣追趕核武的腳步,一直讓美國很擔心。

一方面,美國慢慢想要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交好,自然不想讓台灣當局發展核武壞了大局。二方面,擁有核武的大國,當然也無法眼見他的盟國擁有核武,否則自身影響力也會因為軍力衡平,逐漸失去話語權。

談完了發展背景,為何引領美國腰斬台灣核武設備的重要角色也該登場了。

他是張憲義,前述中科院核研所的副所長,掌握許多研發機密。

1986 年,蘇聯發生車諾比核爆事件,讓他開始認真思考:核能的存在,對台灣到底是福是禍;美方人員也透過途徑對他曉以大義,強調停止核武發展是和平之舉,對兩岸都有好處。

由於身處決策核心,美方就能透張憲義的確認,了解台灣當時發展核武的最新狀況。

命運時刻終於要來了,1987 年末,蔣經國因病命懸一線,美國並不樂見權傾一時的參謀總長郝柏村上位,擔心他變成不受控制的軍事強人,認為只待蔣一轉身,便是收網時刻。

1988 年 1 月 15 日,蔣經國病逝後不過2天,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美方人士大批人馬闖入大門緊閉的中科院核研所。他們拆除相關設施,強行灌漿、封閉實驗室、裝船運走許核燃料棒。 於是 1960 年代以來,長達近30年的台灣核武發展之旅,就此封印真正的句點。外界相信,台灣只差一、兩年就能完成發展核彈。

有人認為,台灣若現在也擁有核武,就可以不必太害怕中共的軍事威脅;也有人認為核彈只是當時政權不讓中共拿走台灣,一種同歸於盡的手段。

所以張憲義到底是追求和平、維護台灣最大利益的愛國者?還是讓多年心血功虧一簣、置全國於軍事險境的叛國賊?這就很像歐本海默當年的心情,在科學前線看見核能的威力,知道它的好,卻又害怕它所帶來的傷害,於是都做出了無法見容於當代的做法。

回到那個現場,你會按下按鈕嗎?

從電影「奧本海默」,我們了解主角的對於核武又愛又恨的態度。而在他身後,國際逐漸發展「二不一沒有」的管制政策,但也讓強者恆強,美俄對立、中國偷偷爬升,而台灣也趁勢發展,卻被美國一腳踢翻。

但說了那麼多,核武再強,畢竟是殺人工具,電影裡也強調了歐本海默自相矛盾的思緒:因為他在拯救這個世界之前,必須要先毀滅它。

就像導演諾蘭接受訪問時曾說:「在進行試爆之前,歐本海默和他的工作團隊就面對了一個極小的機率,當他們按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的按鈕之後,有可能會燃燒整個大氣層,毀滅全世界。」、「雖然發生這種事的機率非常小,但是卻沒有任何數學公式或理論基礎能夠讓他們完全排除這個可能性,然而他們仍然按下了按鈕。那是人類史上最非比尋常的一刻,我希望帶領觀眾進入那個房間,聽到那些科學家之間的對話。」

如果把這個按鈕交給你,你會按下嗎?

不管答案是什麼,相信都會引發一場大爆炸,不管是現實世界還是你的腦海。

【本文作者】

王鼎棫

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主編,東吳、靜宜與國防大學法律學系兼任講師。喜歡微醺下的寫作與閱讀。參與法白系列作品外,著有個人書籍《進擊的公民:探索社會議題的法律指南》,並有同名 IG:attack_on_citizen。想要收聽更多時事分析,還可以打開 Podcast 連結:《召喚法歷

*本頻道「國際瞭望」,看膩台灣新聞重播了嗎?給想要知道國際事件的你,多一點選擇。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