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白作者
2022-01-11發佈
2022-11-21更新
好心把公司利潤全都分給股東,竟然違法?|法白商感情

大老闆老黃豪氣的說「今年公司有賺錢!讓我們發出去好好犒賞大家吧!」 股東們聽到開心的歡呼大讚老黃是好老闆。 但 …
好心把公司利潤全都分給股東,竟然違法?|法白商感情
大老闆老黃豪氣的說「今年公司有賺錢!讓我們發出去好好犒賞大家吧!」
股東們聽到開心的歡呼大讚老黃是好老闆。
但是,公司賺的錢可以說發出去就發出去嗎?全部發出去給股東難道沒有什麼問題嗎?有需要先繳完稅、把以前欠的債還一還,或是先提一點起來存嗎?
分配利潤的流程與次數
在公司法上,賺到的錢又叫做「盈餘」。簡單來說,就是指公司今年的收入去減掉成本所賺到的錢。而為了維護公司的運作,並讓公司可以永久經營下去,賺到的錢是不能馬上發出去的。
依照公司法,公司今年如果有賺到錢,需要先把這些錢拿去繳該繳的稅,繳完稅以後,還要把之前的虧損給填補起來;接著,為了預防未來突然發生龐大虧損,沒有資金可以填補,也規定公司要先把10%的盈餘存起來。
而除了法律規定,公司也可以自己留一點錢在身邊,供未來發展使用。
終於,經過前面重重的關卡,剩下的盈餘才是公司可以拿來分派給股東的。如果公司沒有按照這樣的流程,就直接把盈餘發給股東,讓公司的債權人受損,債權人可以要求把發出去的盈餘退還給公司,並向公司請求賠償。
另外要注意的是,公司一年原則上只能分派一次盈餘;除非章程有特別規定,公司才可以每季或是每半個會計年度(註)發一次盈餘。
利潤如何分配?誰決定的?
至於可以用什麼方式把盈餘分派給股東呢?其實就是耳熟能詳的「股利」。
而股利又分成兩種:一種是「現金股利」,也就是將盈餘依照每個股東持有股份的比例,乘上要發的金額,得出來的數字就是發出去的現金(好比,老林有10股,公司每股發10元,老林就可以得到100塊的現金股利);另一種是「股票股利」,也就是把盈餘轉換成股份,再分派給股東。
而分配盈餘的方式,也會決定發放機關。
在發「現金股利」時,如果是期中發放,決定的機關是董事會;但如果是期末發放,決定的機關則是股東會。至於「股票股利」因為發了有可能會稀釋股東本來的持股,對股東既有的權利造成影響,所以必須要由股東會來決議要不要發放。
每年,都有許多公司宣布發放高額的盈餘,使投資人們趨之若鶩的想要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好分一杯羹。但公司的盈餘,除了是發給股東,做為提供資金的回報外,「盈餘」更能填補過去的虧損,或轉換成其他發展資本,幫助公司能更長遠穩固地發展下去。能夠永續經營的公司除了懂得賺錢,也懂得利用盈餘達到最好的效益。
(註)會計年度:原則上是採取歷年制,也就是從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
(本回作者|執行編輯 林承諭)
*本專欄「法白商感情」,每週一、四更新。星期一:財法名詞小學堂,星期四:分享創業、經營與投資相關法律資訊。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最新文章

頻道2023-01-19
從初二才能回娘家?一同想想在職場與校園的性別議題|生活日常
結了婚的女人,在社會的廣泛期待下,成了大家眼中的媳婦,頓時在原生家庭變為「外人」。傳統習俗都說,初一回娘家,會帶來不好的事;於是,結了婚就沒「自己的家」,過年當然不能隨便「回家」。 但結婚不是誰入誰家,是兩人相愛才決定在一起。過年時,本來都各有自己的家人要團圓。於是,婚前是各自過年,婚後當然還是可以各自過年。仔細一想這不都是性別刻板印象所帶來的困境嗎? 試問自己,我們該放任這些不愉快的性別回憶繼續向未來發生嗎? 以下情景,我們都不陌生,這也都可能是性別歧視: 巷口那家學生常光顧的小吃店裡,求才廣告這麼寫:「徵清潔阿姨,月薪5萬」、公司附近餐廳貼出告示:「需求一名外場服務人員,年輕女性佳」,當年面試時也被詢問:「什麼時候要結婚、有生小孩的規劃嗎?」 又或校園當中,性別平等教育真的落實了嗎?學校真的有依照法規和政策要求,建立友善多元性別的教育環境嗎? 從以下幾則案例的回顧,我們都可能在職場或校園,聞到「性別不平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