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多年後離婚,財產還要分給對方嗎?|生活日常

梁維珊

2022-03-23發佈

2023-02-18更新

分居多年後離婚,財產還要分給對方嗎?|生活日常

分居多年後離婚,財產還要分給對方嗎?|生活日常
quotationmark image

專欄作者:梁維珊,國際家事律師協會(IAFL)首位台灣律師。 相愛容易相處難,美華與泰志婚後同居才2年的時間, …

quotationmark image

分居多年後離婚,財產還要分給對方嗎?|家事法庭與你同行

專欄作者:梁維珊,國際家事律師協會(IAFL)首位台灣律師。

相愛容易相處難,美華與泰志婚後同居才2年的時間,雙方時常為了家庭生活費用分攤、育兒方式等發生爭吵,泰志便離開了家,雙方也沒有提出離婚訴訟。

日子轉眼就是20年,二人完全沒有見面,泰志就像是失去蹤影的人一樣。

美華自己育兒非常辛苦,但還好一路上貴人不少,在臺北買了房產,有了租金收入,拉拔孩子長大、自己也有了工作;美華打算等到退休之後,就仰賴這間房產收租,作為養老之用。

另一方面,孩子建議美華趕緊與泰志離婚。因為孩子擔心未來如果美華去世,難道還要讓泰志來繼承美華的遺產嗎?

這件事讓美華相當沉重。自從她在臺北買了二間房子,一間自住,一間收租,日子慢慢變得順遂,所以並沒有想到離婚,還有後續的法律問題。然而,孩子的提醒,讓她猛然想起:如果提出離婚訴訟,對方要求分配夫妻財產,怎麼辦?

況且,現在如果不處理婚姻關係,那麼等到自己往生之後,泰志也是繼承人,這要孩子情何以堪?

於是,像美華這樣的配偶,提出離婚訴訟後,面臨夫妻財產分配之際,法院難道還是會平均分配嗎?那如果不提離婚訴訟的話,未來又會有什麼法律風險呢?

長年分居無往來,可以向他方提出離婚訴訟

分居多年的配偶,法院上多半會准許裁判離婚,畢竟雙方並沒有共同生活。

就像最高法院曾經說過:夫妻之所以是夫妻,無非藉由婚姻關係,相互扶持、甘苦與共。如果夫妻雙方,因為堅持己見,長期分居兩地,許久沒有共同生活,導致感情疏離、形同陌路,而確實沒有辦法共度婚姻,這時應該就能認定婚姻已經「產生破綻」,夫妻關係已無法繼續維持(最高法院98度台上字第1233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因此,美華與泰志已分居二十年之久,由美華提出離婚訴訟,基本上獲判離婚的機率是高的。

夫妻長年分居,應按同居時間,比例分配財產

按照民法》規定,面對夫妻不一定長久同居的情況,法院依法有調整或免除夫妻財產分配的權限。

不過,實務上比較少見「完全免除」的案例,而且原告也要舉證「他方配偶,對於婚姻生活沒有什麼貢獻,或能證明有其他狀況,導致這樣平均分配會產生不公平的狀況」此時,法院才能調整或免除分配額。

為了確保勿枉勿縱,《民法》也規定:法院為前述裁判時,應好好衡量夫妻婚姻期間誰比較努力,像是家事勞動、子女照顧養育,或其他對家庭付出的種種狀況;另外,法院也要顧慮共同生活及分居時間的長短,婚後財產取得時間,以及雙方的經濟能力等因素。

因此,法院決定夫妻財產該如何分配的時候,會考量雙方對家庭付出的狀況與分居時間久暫、婚後財產取得時間等因素,並非直接二話不說、平均分配。

故事中的美華與泰志,婚後才同居二年,就各自分居且互相沒有聞問,又讓美華自己養育孩子長大。所以當美華對泰志提出離婚訴訟後,假設泰志反請求夫妻財產分配,美華就可以舉證分居期間與對家庭的付出,請求法院減輕或免除泰志所能分配到的夫妻財產比例。

只要有配偶身分,就有繼承權,而且要跟子女均分

民法》規定:配偶之間,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而且當跟子女等一同繼承他方配偶的遺產時,要與彼此平均分配。

也就是說,如果美華沒有跟泰志離婚,且美華比泰志更早離開世界,美華的繼承人──就是泰志及二人所生的獨生子,都對美華的二間房子擁有繼承權。此外,美華的存款、股票、基金等財產,泰志也都能主張繼承權,這就是基於配偶的身分而來的繼承權。

權益要靠自己維護

很多高齡者都不敢提出離婚訴訟,因為擔心對方反請求夫妻財產分配,但現在不把握機會離婚,未來對方還是可能請求財產分配;甚至在未來一方過世後,由在世的配偶對沒有感情的子女請求夫妻財產分配及遺產分割訴訟,這樣的事情在實務上太常見了,導致人倫悲劇不斷上演。

父子或母子在法庭兵戎相見是非常殘忍的事。大人的事情,可以在大人能處理的時候就趕緊自己處理,鴕鳥心態只是欺騙自己。每個人都應勇敢面對自己的人生,並且提前做好法律風險規劃,避免讓下一代承擔分產的訴訟壓力,這都在在考驗長者們的智慧。

*本專欄「家事法庭與你同行」:家原本是心靈休憩的所在,但曾幾何時變成猜忌的戰場。家事法庭到底在做什麼?如何運作?跟著梁維珊律師團隊同行,一起來揭開家事法庭的神秘面紗。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