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取這個名字,結果賺進上千億元|法白商感情

林承諭

2021-09-22發佈

2023-02-23更新

公司取這個名字,結果賺進上千億元|法白商感情

公司取這個名字,結果賺進上千億元|法白商感情
quotationmark image

郭台銘先生的鴻海集團,以「鴻飛千里,海納百川」命名讓他賺進上千億。 因此,創立公司時,除了資金等事項需要苦惱外 …

quotationmark image

公司取這個名字,結果賺進上千億元|法白商感情

郭台銘先生的鴻海集團,以「鴻飛千里,海納百川」命名讓他賺進上千億。

因此,創立公司時,除了資金等事項需要苦惱外,最常引人深思的就是公司名稱了。

要為公司取個好名字,除了找算命仙求取吉祥發財名,也需要注意《公司法》及相關法規(如《公司名稱及業務預審查核準則》)。下面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STEP 1:取一個好名字

公司的名字除了好記、悅耳、順口外,也需要符合公司名稱及業務預審查核準則(下稱:準則)的規定。

依照準則,名稱組成的格式大概是這樣:(地區名)+ 特取名稱 +(區別文字、業務種類、表明營業組織通用或事業性質之文字)+ 公司組織。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這個公司登記在台北市,而想取的特取名稱(俗稱名字)叫鮭魚,所經營的「業務種類」是科技業,並且想創立的「公司組織」是股份有限公司,那它的名稱就會是「台北市鮭魚科技有限公司」。

但在前面格式中「有括號」的地方,是沒有強迫要當事人填滿的,所以它的名字也可以叫「鮭魚股份有限公司」。

STEP 2:看看有沒有被別人用走了?

依照格式取一個滿意的名字後,依照公司法準則的規定,不能有跟別人名稱重複的情形發生,主要可分下面三種情形。

  1. 公司命名不可以與現有的公司名稱重複。
  2. 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皆不可重複。
  3. 行號在「本縣市」內名稱不得重複。

所謂名稱重複,是指「特取名稱」重複的情況。

那怎麼樣才不會重複呢?依照準則的規定,需使用「可以區別」的文字標示出「不同的業務」。但有些特定的字即便加上去,也令人難以分辨,因此準則就規定就算加上去了也不算。像是:多加一個「大」或多加一個「小」,又或是多加一個「正」都不能拿來當作區別文字,下面舉例說明看看:

  1. 大鮭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小鮭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3. 小鮭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鮭魚與小鮭魚除了名字裡面有「大跟小」的不同之外,其他行業與公司組織都是相同的;如果是「大」鮭魚先登記的,那「小」鮭魚的取名就會被認定與大鮭魚重複,也就不符合命名的規定。

然而,「小鮭魚」固然不是可以拿來區別的用字,但是小鮭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所標示的「業務種類」,則與「大鮭魚」有顯著的區別──整體來說,就是跟「大鮭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同的名字,因此不會違反上面的規定。

最後,該怎麼確定這個名字有沒有被別人用過了呢?可以去經濟部商業司的網站繳納費用之後,使用線上或臨櫃預查。

如果預查後取得核准,那就可以保留一段時間,不讓他人使用。如此不但可以避免取了一個與他人重複而不能用的名字,也可以獲得一段時間的保留,不用擔心好名字被別人搶去登記。

STEP3:走!我們去登記

最後,如果公司的名字沒有跟別人重複,也符合相關規定,那就必須依照公司法的規定,向主管機關經濟部登記(這是絕對必須登記的事項喔)。

而依照公司法規定,中文名稱在登記之前,需要依照前面步驟 2 進行事前審查登記;但如果是公司的外國名稱,則不一定需要登記,也可以不用事前審查。

公司的名稱雖然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沒有直接影響,但是一個合法而且不錯的名字,除了可以減少公司創立時的紛爭,也可以讓公司成員享有歸屬感進而更有動力經營,逐漸茁壯成為一個會賺錢的大公司。

(本回作者|執行編輯 林承諭)

*本專欄「法白商感情」,每週一、四更新。星期一:財法名詞小學堂,星期四:分享創業、經營與投資相關法律資訊。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