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民調卡關!誤差範圍是什麼?怎麼算?|政治熱議

陳方隅

2023-11-19發佈

2024-01-28更新

藍白合民調卡關!誤差範圍是什麼?怎麼算?|政治熱議

藍白合民調卡關!誤差範圍是什麼?怎麼算?|政治熱議
quotationmark image

藍白合的民調問題出在哪裡?關於誤差範圍,到底怎麼計算?答案就在下面!

quotationmark image

身為一位政治學的老師,且同時在教研究方法與民意調查,甚至也教過應用統計的學者,看著藍白合之間,最後竟然在爭執誤差範圍的問題,真的是覺得很微妙;希望我的學生們都可以在政治人物吵架的時候,分辨出來什麼事情是對是錯。

以下提供一些很簡單的科普思考。

全民調是一個好的初選方式嗎?

不是,台灣用全民調進行初選,是一個獨步全球的設計,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類似的制度。這是因為,全民調比的是動員能力──要動員支持者顧電話,並不是比全民的支持度。

此外,全民調也有其限制,每一個環節都有會被影響的可能,例如:樣本要多少,抽樣的時間,要不要戶中抽樣,市話和手機的比例,還有影響最大的:要怎麼加權;每一個設定,都會影響到最後結果,所以全民調的結果,本來就是僅供參考就好。

說到底,民調本來就是一個預估值。真正的值,只有上帝知道,我們只能用盡量最科學的方法去預估。

不過,必須要強調一下,不管是抽樣誤差或者是估計區間,都有一定的公式(隨信心水準的設定和樣本數而有所變動),並不是像自詡理性科學的政客一樣,出來隨意喊價的。

那如果全民調不是好的初選方式,為什麼藍綠都很愛用?事實上,初選方式的規則設定,本來就一向都是政治的決定。制度決定行為,規則決定結果,這是必然的。

每一個比賽、協商,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情,永遠都是遊戲規則。所以,當一個黨內的大家都決定了用某一種方式來比賽,那麼,這種方式就會是(對大家而言)最好的方式。只要能讓大家同意的方式就是最好。

藍白合的民調問題出在哪裡?

承上題,其實從來就不是民調內容的問題,而是規則設定的問題。

前幾天馬英九、柯文哲、朱立倫、侯友宜四個人,歷經密室會談後,簽了一個協議,那就註定了今天的結果。因為內容根本沒有設定好規則。雙方只有大致同意要採計民調,並由民調專家來判斷輸贏。 但是,雙方並沒有講說要採計「幾份」民調,甚至沒有講說輸贏「多少」算是贏。只有講說在如果雙方在「誤差範圍」內則算侯友宜贏。那現在重點來了,什麼叫做誤差範圍?

關於誤差範圍,到底怎麼計算?

要先知道的是,只要有抽樣都會有誤差。但這個誤差(error)其實並不是不好的,而只是一個區間估計值。統計的計算(中央極限定理)讓我們得知,當我們抽 1068 個樣本的時候,抽樣誤差大約是正負 3%。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抽出發現柯的支持率是 20%,意思是實際可能落在 17% 到 23% 之間。如果侯友宜是 17%,那可能落在 14% 到 20% 之間。

有些人說,如果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想這個區間,那柯至少要贏6%才能算是超過抽樣誤差。這幾日他們就是在吵這點──柯認為 6% 不合理,應該是 3%,甚至,應該是 1.5%。

不過其實,實際的計算要更複雜一點。因為每一個候選人,本身支持度都是單一樣本,抽樣誤差是算自己的估計值。正負 3% 只適用在估計自己一個人的值。

那如果兩個人都在同一份民調上的話呢?那是要算「兩個估計值之間」有沒有顯著差異。

臉書專頁「葉教授的國際事務學院」,那邊有詳細的解釋了。這邊要再來解釋一下,統計檢定要做的事情是,去檢驗我們抽出來的樣本分布,觀察兩個樣本之間的值,有沒有顯著差異,而並不是說誰一定贏過誰。

其實中間過程可以先跳過沒關係,葉教授算好了給大家:在信心水準達 95% 的的狀況,「柯侯配」至少要贏「侯柯配」 5%──例如,37% 柯侯配支持率對比 32% 侯柯配支持率,這樣就會統計顯著。

再強調一次,不管是抽樣誤差或者是估計區間,都是由一定的公式計算出來的,並會隨信心水準的設定,和樣本數而有所變動,並不是像自詡理性科學的政客一樣出來喊價的。

在「菜市場政治學」上的相關文章,就通通放在後面延伸閱讀。

結論

引述一下好朋友王宏恩老師說的:「各位政治學的學弟學妹們,現在你們知道為何政治系方法論的課必修統計、抽樣、跟假設檢定了吧?你當年放棄的那幾頁,可能幾年後就決定了國運。」

統計其實不是數學,很多時候是在學習處理資料和處理數字的方式,這比較關乎邏輯。

不過,當科學碰上政治的時候,可能政治考量才是首要。比較麻煩的是有些不讀書的政客整天發明新的「偽科學」觀念誤導大眾,這就會有點麻煩了。

而統計與民調之外的事情,關於憲政體制的那些胡說八道,又或是各種關於聯合政府的奇怪想像(或者副總統「監督」總統這種說法),那更是需要好好地來討論,以及導正現在的各種莫名其妙說法。

至少,我很希望候選人趕快確定,所有正經事都沒有媒體版面,實在很煩啊。

【本文作者】

陳方隅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本文核稿】

網站主編,王鼎棫

【延伸閱讀】

  1. 林伯佐:信賴區間與信心水準的解讀

  2. 陳光輝:關於「推論統計」與「無罪推論」:法院判決的類比

  3. 林澤民:對比式選舉民調的錯誤解讀

  4. 廖育嶒:反映真實民意:網路、市話與手機民調的差異

  5. 政大選研:誤差值的意義

  6. 全民調」初選限制多,為何藍綠仍情有獨鍾?

  7. 葉耀元:解讀抽樣誤差

*政治口水滿天飛,到底該怎麼看,來這裡找答案就對了!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