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法學白話文
⁃ 政治熱議
⁃ 司法動態
⁃ 娛樂運動
⁃ 財經投資
⁃ 公共倡議
⁃ 生活日常
⁃ 人文思想
⁃ 職涯生活
⁃ 智財科技
⁃ 國際瞭望
訂閱
專欄簡介
這個人你認識嗎?不認識的話,現在看法白就認識了。
合作專欄2024-08-28
這個美國人耗費大半青春,救援台灣政治犯——梅心怡
曾經有一個人,到了自由中國旅遊,感受自由中國的美好。後來他才發現,自由中國的自由,是中國政府營造出來的假象。
合作專欄2024-08-21
檢察官跟他說:「你害我輸了好幾千萬」——何紀賢
2004年11月13日,何紀賢在中華職棒總冠軍賽第6戰的出色表現幫助興農牛隊延長戰線,並最終奪冠。然而,2005年的簽賭案卻讓他的職業生涯嘎然而止。經過3年的審判,法院判決他無罪。離開球界的何紀賢轉而成為成功的房仲,展開新的人生旅程。
合作專欄2024-08-14
我媽媽不是壞人,你們不要槍斃她!——丁窈窕
台南女中擁有一棵 被稱為「丁窈窕樹」的金龜樹,樹下埋藏了一枚象徵自由與犧牲的信物—髮絲。丁窈窕,台南人,1945年畢業於台南女中,因捲入「台南市委會郵電支部案」在1954年被捕,以顛覆政府罪名判處死刑,1956年在獄中誕下女兒後被處決,年僅28歲。這棵樹見證了自由的代價,南女學生還以此編撰繪本與成立南蠻社,讓更多人瞭解這位學姊的故事。
合作專欄2024-07-31
威權時代的大法官,守護人權還是威權?——林紀東
大法官林紀東,自1958年起任職長達27年,他的角色在當時的威權時代備受爭議。有些大法官解釋被批評為支持威權統治,像是釋字第68號和第129號解釋,導致無數人因「繼續參加叛亂組織」而受刑。林紀東在釋字第129號中提出不同意見,反對不公平的解釋,贏得「憲法守護者」的美譽。然而,他同時也有過支持蔣中正連任和黨國體制的言論,使人們對其立場提出質疑。瞭解這些歷史事件,有助於轉型正義,避免法律成為威權工具。
合作專欄2024-07-24
台灣第一位女性市長,告訴你穿裙子也能當市長!——許世賢
許世賢是全台第一位女性博士,1908年生於書香世家。她的醫生生涯與政治理想並行,1945年成為市參議員,並在228事件中與軍方交涉。1954年當選省議員,因質詢黨內腐敗退黨。1968年,她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市長,推動嘉義市建設,爭取女性權益。
合作專欄2024-07-17
這個阿伯,讓台語跟著火箭一起發射升空——吳宗信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博士,被譽為「火箭阿伯」,以流利台語在 TED 介紹台灣火箭發展。他倡導語言平等,推動「5% 台譯計畫」,翻譯世界名著為台語。吳博士致力於台灣火箭技術發展,帶領團隊不斷爭取資源,加速台灣太空進步。
台灣史上第一位銀行搶匪,有人幫他建宮蓋廟——李師科
1982年,台灣歷史上首位銀行搶匪李師科震驚全台。李師科持槍搶劫台灣土地銀行,並成功逃逸,引發社會關注與警方追捕。經過複雜的追查與刑求,真正兇手李師科被捕並處死。這起案件導致台灣金融機構加強安全措施,如要求脫下安全帽和口罩。案件也促使《刑事訴訟法》修改,讓嫌疑人可在偵查階段請律師,雖未完全解決刑求問題。此事件提醒我們審視制度缺陷,以追求更接近的正義。
合作專欄2024-07-03
倒臥在血泊中的前高雄縣長——余登發
余登發,前高雄縣長,民進黨政治人物,1989 年在家中神秘死亡,其政治生涯充滿挑戰與不懈,並在家族間持續延續,成為台灣政治懸案。此政治家族從威權時期延續至民主時代,引發對政治家族的深思。
合作專欄2024-06-26
他是台大化工系教授,竟然涉入「殺人案」——陳華州
陳華州,台大化工系前主任,1959年台北「武漢大旅社」命案中的冤案受害者,被指控提供農藥「巴拉松」給旅社老闆毒殺經理姚嘉薦。經歷刑求逼供自白,法院憑自白判處無期徒刑,後在獄中病逝。2022年促轉會調查認定總統介入案情,撤銷判決。台大百年校史對陳華州一片空白,學生要求重啟調查,讓更多被遺忘的故事重見天日。
合作專欄2024-06-19
台北市第一任民選市長不是陳水扁——吳三連
台北市第一任民選市長是1950年的吳三連,並非陳水扁。作為「吳三連文學獎」的冠名者,他曾先後抗日、參與國大代表選舉及台北市長選舉。卸任後,吳三連參與創辦台南紡織和自立晚報,推動人權報導,留下深刻歷史印記。
合作專欄2024-06-12
台灣最有政治聲望的女性,卻放下一切避居國外——謝娥
謝娥是第一位台籍女性中央民代,在男性主導的政壇開創了女性參政的先例。然而,因為228事件以及對國民黨政府的不信任,她最終選擇移居國外。
合作專欄2024-06-05
她在保守的 1990 年代,成立台灣第一個同志教會——楊雅惠
楊雅惠牧師在1996年成立了台灣第一個同志專屬教會——同光教會,勇敢推動同志權益。她於1990年代在BBS上發表支持同志的言論,並成立約拿單團契,最終創辦了《同志之光月刊》。面對社會的反對,她堅持「聖經不反對同性戀」的立場。儘管楊牧師在2008年因自殺離世,但她的努力為台灣的同性婚姻承認打下了堅實基礎。
法律白話文運動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5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