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秩序與公平交易

楊貴智

2022-10-05發佈

2024-01-28更新

競爭秩序與公平交易

競爭秩序與公平交易
quotationmark image

《公平交易法》並未禁止獨占事業的存在,而是禁止獨占事業從事濫用行為,例如以不公平的手段阻礙其他事業參與競爭,或任何濫用市場地位的行為。

quotationmark image

競爭秩序與公平交易

過去,經濟學學者假想了一個完全競爭(Perfect competition)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享有充分的交易資訊,並且提供或購買相同品質的產品,使得廠商與消費者的數量龐大,任何人都無法單獨影響市場價格,個別廠商只能決定自己要供給多少產品,以追求最大利潤。在這個市場的長期運作下,廠商可以透過最適當的產量達成利潤最大化,也能促使社會福利最大化。

可惜的是,現實世界的市場往往不完美。當某些廠商藉由規模化壓低生產成本時,就能以更優惠的價格提供產品,同時將試圖進入市場的小廠商阻擋在外,也有的廠商因為法律因素,取得壟斷市場的權利,此時,廠商無法自由進入市場,也就無法形成完全競爭的市場,反而有可能形成「寡占(Oligopoly)」甚至「獨占(Monopoly)」。

由於身處寡占或獨占市場的廠商,可能會基於自身利益作出有害經濟效率的行為,例如持續排除潛在競爭者,或是憑恃著消費者別無選擇的情況而定出不合理的高價,我國制定了《公平交易法》來規範濫用市場力量的行為,同時也禁止廠商採取違反商業誠信或不公平的手段在市場上競爭,維護市場秩序的公平性,間接達成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目的。

舉例來說,理想的市場中會有很多人販賣與購買蘋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買賣雙方最終會對蘋果價格取得共識,這項共識是廣大的市場共同決定的,單獨一個蘋果販無法影響市場的價格,只能選擇自己要賣多少顆蘋果,才能賺到最多的錢。

但現實情況往往是,這個蘋果販可能會大規模種植蘋果樹,將種植、運送及販賣等過程進行專業分工、壓低生產成本,使得他的蘋果就是賣得比其他人還便宜,消費者比較願意購買他的蘋果,其他蘋果販可能不堪虧損、退出市場,這個蘋果販的市占率就會上升,甚至成為少數幾家或唯一一家蘋果販,形成寡占或獨占。一旦形成寡占或獨占,即便蘋果販惡意將蘋果定價調得很高,消費者也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一直被剝削,《公平交易法》的出現正是為了避免這個情況。

形成獨占的原因非常多元,有時是避免資源浪費而自然產生,有時是為了追求社會福利而人為介入,例如鐵路業者必須耗費鉅資興建鐵道,一塊區域如果有了鐵道,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增建同方向的鐵道,無法回收成本的風險很高,因此鐵路業一般被認為屬於「自然獨占」。獨占本身不是罪惡,會影響經濟效率的是濫用獨占地位的行為,因此《公平交易法》並未禁止獨占事業的存在,而是禁止獨占事業從事濫用行為,例如以不公平的手段阻礙其他事業參與競爭,或任何濫用市場地位的行為。

 

獨占事業的認定:市占率與相關市場

在經濟學中,「獨占」指的是市場上只有一家廠商生產及銷售特定產品,欠缺其他替代品,但《公平交易法》規定所規定的「獨占」含義更廣,只要相關市場中的事業處於無競爭的狀態,或是具有壓倒性的地位,且具備排除競爭能力的事業,都可能被認定為獨占。此外,該法也將 2 個以上的事業實際上不從事價格競爭,而全體對外具有壓倒性地位的情形認定為獨占。

無競爭狀態、壓倒性地位及排除競爭能力,這些詞彙都相對抽象。因此,為了具體判斷哪些事業屬於獨占,《公平交易法》劃定了一個基本標準,如果 1 個事業在相關市場有達到 50 % 的市占率,原則上才會進入是否為獨占事業的認定。不過,即使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如果因為法令、技術的限制,或是有特殊市場力量的情況,主管機關還是可以認定其為獨占事業。

此外,「公平交易法施行細則」也進一步規定,主管機關應該審酌事業在「相關市場」的「市占率」、商品或服務的可替代性、影響價格的能力、其他事業加入市場競爭的難易度,以及商品或服務輸入輸出的情形。換言之,如果某個廠商在相關市場的市占率很高,具備很大的價格決定空間,且難以找到替代該廠商商品的其他選擇,而其他新廠商想加入市場又很困難時,該廠商就有可能被認定為獨占事業。

例如,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現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於 1946 年設立後,國內液化石油氣長期由中油獨家供應,雖然經濟部於 1999 年推動油品自由化,陸續有台塑、李長榮及北誼興三家投入進口業務,國內經銷商更有九家,但依據當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提供的供需資料,國內家用液化石油氣銷售量為 121.7 萬公噸,中油市占率高達 89.15 %,除中油以外三家業者進口量僅約 13.2 萬公噸,經銷商提氣來源都是中油,李長榮及北誼興進口量不足,部分氣源甚至仰賴中油供應。因此,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仍然認定中油為獨占事業。

乍看之下,只要計算出市占率,是否為獨占就一清二楚,事實上獨占事業的判斷往往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事業身處的「相關市場」究竟有多大?市場的範圍越大,一個事業的市占率就相對越低,也就越不容易被認定為獨占。依據《公平交易法》的規定,所謂的「相關市場」,指的是事業就商品或服務從事競爭的區域或範圍,必須考量「產品」及「地理」兩項因素。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蘋果販透過大規模種植及專業分工壓低價格、排除其他蘋果販參與市場競爭,成為雲林西螺果菜市場唯一的蘋果販,但在西螺市場中,仍有柑橘販、葡萄販與西瓜販,以及蕃茄販與高麗菜販,那麼究竟應該以「蘋果」來界定產品市場的範圍,還是應該以「水果」或「蔬果」來界定?此外,雖然在西螺市場是唯一的蘋果販,但在全台其他縣市仍有 2000 個蘋果販時,究竟應該以「雲林西螺」界定地理市場的範圍,還是應該以「中部」或「全台」來界定?如果以「西螺蘋果市場」來界定,這個蘋果販就可能被認定為獨占,但如果以「全台蔬果市場」來判斷,這個蘋果販的市占率可能微不足道。

回到賓士與帝寶工業的案件,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統計,2012 年至 2021 年間,賓士小客車每年的新車領牌數佔了總體 4.5 % 至 7.6 %。如果以此數值推估,賓士在台灣新車市場的市占率遠遠不及主管機關認定獨占的基本標準。不過,帝寶工業主張,不能以「新車市場」作為判斷獨占的「相關市場」,而是應該以「賓士汽車售後零件市場」作爲「相關市場」。

美國柯達案:產品與零件,是不是相關市場?

帝寶工業援引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1992 年在 Eastman Kodak Co. v. Image Technical Services, Inc. 一案所作的判決作例證,試圖說服法院將「賓士汽車售後零件市場」視作一個獨立市場,並以此界定判斷獨占的「相關市場」範圍帝寶工業認為,如果允許賓士行使車燈設計專利權,排除 AM 廠商製造並銷售副廠車燈,最終會導致賓士在賓士汽車售後零件市場達成 100 % 市占率。

1980 年代,美國有 18 家獨立維修廠商針對伊士曼柯達公司所販賣的影印機及顯微攝影設備提供維修服務,於是柯達公司在 1985 年實施了一項政策,只對向其購買產品的消費者提供零件及維修服務,只有經檢查符合柯達公司標準的產品,才能取得該公司的維修服務,此外,柯達公司還在買賣契約中禁止買家接受其他獨立維修廠商的服務。因此,這些獨立維修廠商向加州北區地方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柯達公司的政策違反了《休曼反壟斷法》(Sherman Antitrust Act)。

柯達公司主張,就算他們的政策使其在相關零件市場中形成獨占地位,他們實際上也無法行使《休曼反壟斷法》所禁止的市場力量。柯達公司在影印機市場只有約 20 % 的市占率,由於原設備市場競爭激烈,一旦他們提高零件或維修服務的價格,其增加的收入也會因為消費者選擇其他價格更誘人的零件或維修服務,而在原設備市場中損失掉。因此,如果原設備市場存在競爭的事實狀態,就能排除柯達公司在相關零件市場掌握市場力量的可能性。

這種主市場的兢爭約束會傳導到後市場,使獨占後市場失去意義,並將主、後市場合併解釋為同一相關市場的理論,被稱為「主、後市場連動理論」,或稱為「系統競爭」。

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認為,基於形式區分而非市場現實的法律推定,在反壟斷法中是不被青睞的,最高法院始終傾向以個案審查的方式來處理反壟斷的主張。柯達公司有義務舉證,儘管存在價格提高與排除競爭的證據,對他們掌握的市場力量進行干預仍是不合理的,而這仰賴「交叉彈性檢測」,也就是觀察消費者是否會因為一個產品的價格漲跌而改變他們對另一個產品的消費行為。

如果證據顯示零件或維修服務價格的提升,確實會一定程度地導致消費者減少購買柯達公司的影印機,那麼他們的主張就是有道理的。然而,實際情況是維修服務的價格提升後,沒有證據顯示柯達公司的設備銷售量有所下降。雖然柯達公司試圖以「低設備價格競爭、高維修服務價格回補利潤」的定價策略來解釋這個現象,但實際情況是柯達公司的設備價格也有所提高,試圖讓設備與維修服務都創造更多收益。總而言之,柯達案的市場現實無法以「主、後市場連動理論」來解釋。

對此,獨立維修廠商提出一套解釋。要讓主、後市場確實連動,消費者必須在購買產品的那一刻,掌握包含設備、零件及維修服務成本在內的所有資訊,形成交易行為的「資訊成本」。也就是說,消費者必須針對所欲購買的產品,蒐集價格、品質、取得難易、維修頻率、維修成本、停機時間及停機損失等大量艱澀資料,並進行細緻的分析,發現柯達公司的維修成本確實較高以後,才會真正地去選擇其他更經濟實惠的產品。隨著產品推陳出新,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特徵,成本內涵也會有所不同。現實情況是要讓消費者在每次購買產品時都掌握這些資訊,是困難甚至不可能的。

此外,如果產品屬於耐久財,有一段期間的生命週期且價格不菲時,從該產品轉換購買其他產品的成本便相對較高。消費者一旦購買這種產品,就會被「鎖入(locked-in)」產品的生命週期,一直到使用殆盡、更換其他產品之前,消費者都必須忍受該產品的維修成本,即便維修服務價格相比其他產品較高也無可奈何,導致維修服務價格的提升,無法即時且完全傳導到主市場。

總而言之,「資訊成本」與「轉換成本」的存在,使得零件及維修服務價格與設備銷售量之間的連動性降低了,也就導致「主、後市場連動理論」雖然在直覺上很有吸引力,卻無法精準解釋複合性、耐久性產品在主市場與後市場的消費者行為。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知識新聞的力量】

我們堅持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因為我們深知,閱讀新聞的機會,不應有任何門檻,尤其是當人權議題備受矚目的時候,這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然而,如果您有能力,《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高品質的解釋報導,是推廣法律及人權思想的重要力量,每個月不到100元,我們就能在「官網」、「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 Voom」、「Podcast」、「Reels」、「TikToks」、「實體活動」上發佈,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選擇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ertical logo

專注打造台灣法律文化的垂直媒體。

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社群媒體

文章投稿,請洽

editor@plainlaw.me

授權與商業合作,請洽

business@plainlaw.me

聯絡客服,請洽

support@plainlaw.me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利用本站內容。

Copyright © 2024 Plain Law Mov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lly SEO